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环境伦理学本土化建构是对我国环境伦理学三十年发展历程反思和对其未来走向的理论自觉,体现的是对中国环境伦理学在满足现实需要的基础上获得话语权和强化其实践效能的强烈要求,这也决定了中国环境伦理学本土化的建构应当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同时展开。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环境伦理学这门“绿色学科”逐渐兴起,但因其自身存在的理论缺陷而陷入了实践困境。美德伦理学的复兴为环境伦理学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方法,用美德伦理的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而形成的环境美德伦理学,对环境伦理学脱离困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我国环境伦理学研究领域中,对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环境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关系;“人类中心论”、“生命中心论”、“环境中心论”等的理论研究,还存在比较大的分歧。从哲学高度上分析,这三个问题的理论分歧,其实只是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矛盾运动自身对立统一规律的一种表现,是人类对人类与生存环境间的伦理道德关系认识逐步深入发展的结果。分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对“环境”概念与内涵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4.
从实践要求和理论品性来看,一种完整的环境伦理学理论必然包含着一种关于人生观的理解。本文主要探讨罗尔斯顿环境伦理理论和深生态学关于人生观的主张与见解, 从而指出环境伦理学理论包含着一种“生态化”人生观。相对于现代社会盛行的人生观来说, “生态化”人生观是基于人生之生命层面的,尊重自然的,后物质主义的人生观。它作为一种新的人生观理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代环境伦理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伦理学是一门应用伦理学的新兴学科。章概述了近年来我国学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内容涉及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的价值、自然的权利、“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环境伦理与国际公正、环境伦理学的原则和规范。  相似文献   

6.
环境伦理学发展的过程表现为道德关怀的对象不断扩展的过程 ,而每一次扩展都伴随着对前一种伦理学说的批判和否定 ,而几乎每一次批判和否定都证明了一种伦理学说的不完备。从来还没有哪一门学科的发展呈现过如此剧烈的批评与反批评、如此快速的摧毁与重建不断反复的状况。无论是把感觉、直觉、生命中心、生命共同体、内在价值 ,还是把主体性、主体间性、自然价值等等当作自然物获得道德关怀的依据 ,都是不能成立的。“道德”从来都是针对人的 ;环境伦理是人对环境的伦理。如果我们坚持“天人一体”观念 ,在传统伦理学中增加环境道德的理论与规范 ,同时用“奥卡姆的剃刀” ,把道德顾客、道德代理人、道德身份、“自身的好”之类的多余的东西统统剃掉 ,不仅可以消除所谓“自然主义的谬误” ,而且可以避免环境伦理学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混乱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要求促进了环境伦理学的发展。环境伦理也从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的分野走向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的鼎足局面。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是合理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和非人类中心环境伦理并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它要求人们在对待环境的行为中必须遵循善待自然、关注未来和规范行为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环境伦理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与植物学逐渐融合 ,与植物学共享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社会公正的理论基础 ,以及在应用植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植物学热点实践领域的研究。发展生态农业、慎重对待基因产品等应符合环境伦理学观点 ,实现人类社会与植物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外高校应用伦理学的教育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伦理学在国外许多高校成为重要的专业课程,教学的内容从理论到实践的环节也比较完善,并受到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国应用伦理学的研究虽然有很大发展,但是对于它在专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足,对学生普遍缺乏应用伦理学教育。我国高等教育需要树立科学与人文教育交融、以人为本的新型专业教育理念,体现教育适应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要求,同时需要加强伦理学工作者与相关专业人员的沟通与合作,积极进行完善专业教育的改革与试验。  相似文献   

10.
论当代德国经济伦理学的学派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德国经济伦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霍曼(Karl Homann)的“经济秩序伦理学”、科斯洛夫斯基(Peter KoslOWSki)的“伦理的经济学”、乌尔利希(Peter Ulrich)的“整合性的经济伦理学”。这些基本学派的产生及其理论论争,不仅构成了德国经济伦理学发展的独特景观,而且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澄清了道德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有利于提高现实经济生活的道德质量;形成了独特的理论风格,丰富了当代世界的经济伦理学。因此,为发展中国特色的经济伦理学,我们应该自觉地借鉴当代德国经济伦理学及其学派论争的成果,积极展开经济伦理学的学派论争。  相似文献   

11.
环境伦理问题被专家学者研究了许多年,如今它已发展成为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在日常生活中,环境伦理对人们的行为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但是其实效性并不乐观,人们仍然面临着环境危机,南方地区的暴雨洪涝灾害使我们有必要对环境伦理的实效性再做思考。  相似文献   

12.
环境保护与社会环境污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环境保护往往只偏重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的治理,这是片面的,必须强调社会环境条件对解决环保问题的重大作用。长期以来忽视对社会环境及其污染的研究和治理,不仅对环保问题的解决,而且对社会的发展是不利的,应予重视和强调。  相似文献   

13.
回顾西方环境伦理思想史,"环境伦理学之父"罗尔斯顿深受大地伦理思想的创立者利奥波德的影响,以"自然价值论"为核心,突破了传统的事实与价值截然两分的观念,从实践出发,提出让伦理学走向"荒野",使之应用于政治、经济与个人道德层面,探讨了环境伦理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基本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20世纪最著名的环境伦理学家之一的罗尔斯顿在环境伦理学上的实践转向,将为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供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视角。  相似文献   

14.
小学劳技课是提升少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践行低碳生活的有效平台。文章将绿色环保融入劳技教学活动中,倡导环保理念,激发环保创意,养成环保习惯,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劳技教育,使学生真正走进富有创意的“低碳生活”。  相似文献   

15.
教育理论思维的不成熟甚至缺失,导致教育学精神气质的消亡,造成了它目前的生存困境。教育理论思维是以人的发展为对象,对教育实践展开反思与省察的过程。它关注教育生活世界,基于实践进行理论思考和建构;它以一定的知识系统为依据,并使之为教育学解释服务;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致思取向。教育学应重构自身的思维方式,这是教育学走出困境,走向成熟和规范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佛教伦理提倡"行善积德"、"普度众生"、"大慈大悲",体现了其宗教道德的人本性和生态性伦理观。佛教因果观涵括了善恶有报、改恶从善、劝善度人思想,既注重平等、责任、尊严的社会伦理,也具有深刻的重视环保的生态伦理价值和生态伦理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毕业生"眼高手低"长期困扰我国高等教育,影响高校形象,部分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其根源在于现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偏重理论教学而忽视项目实践,致使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CDIO工程项目教学强调全员参与,讲究分工协作,注重项目实践;校内岗位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岗位上、在教职工的指导下做实实在在的事情,面向人人,主张"做中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实操能力、团队精神和项目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职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发展较快,但只注重对工科基本理论的培养,而没有把适合本专业不同知识模块的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有效地衔接。文章从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入手,重点探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有机衔接,为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发展提供实践性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