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认识中国家庭的微观教育支出行为,本文首先构建了“卧品字”象限图,试图描述家庭权力资本在不同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体系中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模式;继而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地检验“卧品字”假设;实证结果并没有支持“卧品字”猜测,而是表明家庭权力资本与教育支出呈现“卧凸字”模式,即在政府主导教育资源配置的国民教育体系中,权力资本对家庭教育支出作用明显,但在市场主导资源配置的校外补习体系中作用不明显.这一发现对于理解中国家庭教育资源配置和完善教育财政改革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投入的状况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对中国11个城市2000多位大、中、小学生家庭的教育投入情况调查数据为基础,计算、分析了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学校教育投入和学校外教育投入的现状和特点;通过计算负担率、教育支出占消费支出比例和运用判别分析计量方法,揭示出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投入负担过重、教育投入占家庭消费支出比例过高、相当多的个人家庭存在着教育投入过度等特征.最后,提出了采取有区别的策略降低个人家庭教育投入的总体水平,引导个人家庭教育投入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改革教育管理和教育经费管理的制度和方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深入,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增长幅度与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速度不相适应,同时高校教育成本支出存在着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因此在比较美中高校教育成本支出比例结构特征的同时,可以寻求对我国高校教育成本管理问题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重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2018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发布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开展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轮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专项治理.基于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在2017年和2019年采集的家庭入户追踪调查数据,对2017-2019年中小学生家庭校外学科类补习和兴趣类培训的参与率和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对校外培训的参与率的描述统计显示,2019年中小学生校外补习和兴趣班的参与率下降,城乡家庭之间、高低收入和不同受教育水平的家庭之间差距有所扩大;对家庭教育支出和校外培训支出的分析显示,2019年生均家庭教育总支出较2017年下降,但家庭校外补习和兴趣班平均支出上升;学科类的校外补习主要受到升学需求的影响,而校外兴趣班则没有明显的升学需求驱动,也没有受到校外治理行动的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以及教育经费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采用Tobit模型研究方法探究教育财政投入对家庭课外补习支出的影响及其在不同特征家庭之间的异质性。研究发现:第一,教育财政投入与家庭课外补习支出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第二,教育财政投入对不同性别、不同阶层、不同学段、不同质量学校学生家庭课外补习支出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政府应加大教育财政投入,以缓解家庭课外补习需求,降低家庭课外补习支出;向弱势家庭提供免费课后服务,促进教育公平;加大对非重点校的教育投入,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针对日益受到关注的家庭教育支出不平等这一议题,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对全国21个城市发放的城镇居民教育专项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分教育阶段、分收入水平的家庭教育支出分布情况.本文发现:1、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的校内教育支出明显高于义务教育阶段,校外教育支出则表现出相反的模式;2、校外教育支出的不平等性远高于校内教育支出,是造成家庭教育总支出不平等的主要原因;3、高中阶段是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的主要阶段,小学阶段则是家庭校外教育支出不平等现象最为严重的阶段.根据这些结论,本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外补习现象已非常普遍,家庭在补习及支出上竞争加剧,公共财政投入能否缓解这一竞争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论述了随着公共教育投入的增加,家庭校外学习班参加率和支出整体呈“U型”分布,这为通过公共财政投入均衡化来缓解家庭校外教育竞争、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六)广州市民整体上具有较强的经济承受力,但不容忽视教育支付承受力较低的弱势群体 有关中国各个城市的教育消费调查结果显示,市民教育支出已成为继食品支出之后的第二大支出项目。诚然,大多数广州市民对市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与水平不甚清楚,但这并没影响到他们教育消费的积极性。在问及“存款中是否有孩子日后教育的预算”时,69%的家庭表示已有了预算。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2017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数据,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家庭子女教育支出水平和结构进行刻画,并聚焦于家庭的收入水平和家庭子女教育支出的关系,分析不同社会经济背景、子女结构和户籍的家庭对子女校内和校外各类教育活动的边际消费倾向。总体上,中小学每生每年的家庭教育支出超过1万元,占家庭总支出的16%,其中校外支出占到三分之一。分别有38%和21%的中小学生在过去一学年参加过校外补习和兴趣班。对家庭校内和校外教育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的分析表明,社会经济背景更好的家庭对子女的校内和校外投入都更高。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社会经济背景较低的家庭更加倾向于增加子女校内的支出,尤其是校内基础性的支出;而社会经济背景较好的家庭更加倾向于增加校外教育支出,以及校内的发展性、增值性支出。与中等和高收入家庭相比,低收入家庭对子女的校内和校外教育投入不足。此外,本文发现独生子女家庭中女孩家庭对孩子的校内拓展性和校外兴趣类的教育投入要高于男孩家庭。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CEPS),比较分析了我国初中生课外补习支出现状,探讨了初中生课外补习支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学习成绩、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地区因素均对学生课外补习支出有显著影响.学生学习成绩越好,学校质量越高,其课外补习支出越低,表明我国初中生的课外补习主要为"补差型";在我国初中阶段,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在参加课外补习,而且学生课外补习支出占家庭教育总支出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加重了许多家庭特别是弱势阶层家庭的经济负担.政府应高度重视课外补习,规范和管理课外补习市场,努力提高主流教育质量,向社会弱势阶层家庭提供课外补习费用等补贴,从而促进义务教育的公平及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能否对微观家庭部门的教育支出产生深刻影响?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聚焦数字经济发展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家庭教育支出也显著降低。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对家庭教育支出的抑制作用主要发生在西部地区家庭和低收入、低社会资本、体制外以及父母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庭中,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更多地降低了社会弱势阶层的家庭教育支出。这意味着我国教育不平等问题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在政府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的同时,引导底层家庭提高教育支出对我国教育扶贫、教育公平、共同富裕和数字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使用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2012、2014、2016、2018年五次追踪调查数据,研究我国基础教育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现状与变化趋势.2018年,我国基础教育学生中有32.4%的学生参加了课外补习,人均补习支出4951.13元,课外补习支出总花费3303.94亿元,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学校质量较好的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规模和支出均较高;2010-2018年,我国基础教育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规模和支出呈波动上升趋势,城市、普通校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规模和支出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学生课外补习支出上升更快.建议政府形成科学、多样的人才选拔体系,尽量满足家长和学生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对家庭经济背景较差且成绩落后的学生提供课外补习费用补贴,建立免费的课外补习平台,利用课外补习缩小不同阶层家庭学生的成绩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3.
使用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2012、2014、2016、2018年五次追踪调查数据,研究我国基础教育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现状与变化趋势.2018年,我国基础教育学生中有32.4%的学生参加了课外补习,人均补习支出4951.13元,课外补习支出总花费3303.94亿元,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学校质量较好的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规模和支出均较高;2010-2018年,我国基础教育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规模和支出呈波动上升趋势,城市、普通校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规模和支出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学生课外补习支出上升更快.建议政府形成科学、多样的人才选拔体系,尽量满足家长和学生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对家庭经济背景较差且成绩落后的学生提供课外补习费用补贴,建立免费的课外补习平台,利用课外补习缩小不同阶层家庭学生的成绩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4.
六成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贫困生调查报告》显示,2006年,有六成贫困高考生凑不齐学费。报告称.包括生活费在内.平均每年每个贫困高考学生家庭子女的教育支出在6780元左右.高于他们的平均家庭总收入4756元,超过2/3的家庭入不敷出。81%的家庭总收入尚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10.2%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高达79.8%,只有4.7%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在40%以内。  相似文献   

15.
曾几何时,出国留学还只是少数殷实家庭的教育计划;如今,"孩子送出去了没有"成了许多普通家长之间热聊的话题.近几年来,中国的自费留学热一浪高过一浪.在北京、上海、深圳以及一些省会城市,留学生年增长幅度高达25%.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即将全面脱贫的大背景下,本文基于2018年国内10个贫困县4939户家庭教育状况的实地调查数据,从家庭资本视角探析贫困地区家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因素对子女受基础教育不同阶段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对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家庭经济资本比文化资本的影响更大,而家庭文化资本的影响随着子女受教育阶段的提升而增大;家庭经济资本中的家庭人均收入及家庭文化资本中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是影响贫困地区居民家庭在子女受基础教育各阶段家庭教育支出的两个最主要因素;在学前教育阶段,家庭人均收入和家庭教育承受度是影响贫困地区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家庭人均收入、家庭教育承受度、建档立卡户和父母教育观念等对子女就读小学阶段的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均存在显著影响,而且贫困家庭在子女就读小学阶段时额外增加的校外教育支出,使其家庭教育承受度和教育期望均明显降低;家庭人均收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初中阶段家庭人均教育支出的两大显著性因素,但家庭教育承受度、建档立卡家庭、父母教育观念和父母教育期望这四个因素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高中时期,仅有家庭人均收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两个因素对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影响,而其他因素的影响不显著。本文认为,在我国全面脱贫之后,国家仍需继续加大为贫困地区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子女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良好教育机会的力度,而学生家长也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不断提升家庭文化资本,以切实降低家庭贫困代际传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父母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对中国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力图揭示中国家庭长期以来的高储蓄率之谜。首先,验证了父母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和家庭储蓄率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并对其稳健性与异质性进行了分析。其次,检验了家庭教育重视程度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机制,即对教育重视程度越高的家庭拥有越高的教育支出,并对家庭非教育支出产生挤出效应,最终导致家庭储蓄率上升。最后,研究提出了降低家庭储蓄率、促进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学教育》2017,(5):33-40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年数据,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补习的支出以及对学生成绩影响进行研究,发现课外补习支出具有差异性,受家庭、地区、学校等多因素的影响。增加课外补习支出对提高数学成绩效果显著,但对语文成绩效果并不显著。政府可以通过适度增加低收入家庭学生参与课外补习的机会,降低低收入家庭的补习负担,加大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公共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和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等措施来提高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学习机会均等性,促进教育公平。此外,学生和家长要理性对待课外补习,盲目跟风不但会增加学生学业负担,也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经济加速发展的今天,子女教育投资已成为许多家庭所有支出项目中增长最快的一项。据有关调查表明:城市家庭,一般对上大学的孩子支出占家庭收入的40%以上。北京,上高中的占40%,初中25%,小学25%;广州,分别为26%,27%,25%。子女教育被许多家庭放在最受关注的位置。家庭重视子女教育,舍得投资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一些家长由于自身素质及对教育规律认识等方面的局限,在子女教育投资上出现了盲点、误区——  相似文献   

20.
据世界银行《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公布的数字,我国家庭教育的支出,90年代初平均水平仅为1%。这里的家庭教育支出是指狭义的家庭教育纯支出,不包括家庭的文化娱乐支出。笔者的一项研究认为,在我国已有的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特别是满足了温饱以后,家庭教育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应该达到的比例平均为3.8%,可能达到的上限为6%。探讨教育投资最终实现程度与制约家庭教育投资水平之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