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认为做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语文学科的性质,而不把语文课上成阅读分析课、道德修养课、表演课、欣赏课或其他什么课。语文不是简单的学科,它的内涵是丰富的,它的内容是综合的。语文最终的价值文化取向是从精神文化层面关注、  相似文献   

2.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必修课,没有朗读的课只是一般的"课",它不是美的语文课,或者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3.
吴雁驰 《湖南教育》2001,(20):39-39
过去。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和辨别文本中意义得以表现的方式,而新的教学理念除此以外更强调作品的思想、人文精神在学习主体中的内化,以及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在课堂上的优化。简言之,语文课所追求的是知识技能、方式过程、情感态度的三维度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重新审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课堂阅读不仅是对文本的破译、解读,而且是以教材为媒体,学生与作者、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文学分析法”曾一度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主流。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仍把“阅读教学”视同于“阅读”,把语文课上成了内容分析课和情感体验课。强化“人文”,弱化“语文”的现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5.
语文出版社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实施建议,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循序渐进编写而成。因此.开展语文课改实验,必须吃透课标.遵循规律,力求以课标为路标,在阅读、写作、写字、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教学时.全面落实课标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个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有机会连续听了一些初中语文课 ,其中有许多是在地区竞赛推出的优秀教师所任教的 ,自然让我获得不少收益和启示。但确实也发现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 ,其中一个严重的问题是语文课的自我迷失 ,即教成了“没有语文的语文课”。 (黄耀红语 )李海林在《语文学习》的“语文百年问题”的访谈中讲了这样一句话 :“其他课程学的不是文本本身 ,而是文本所负载的内容 ,惟有语文课 ,它主要不是学习文本内容 ,而是文本本身。”我们的一些语文课恰恰毛病就出在这里 ,它不是指导学生去学习“文本本身” ,而是去放谈“文本所负载的内容”。这种自我迷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中背景知识影响着学生的阅读理解,如何有效地利用语文课中的背景知识?笔者通过"课始介入、课中相溶、课尾拓展"三个板块进行阐述,如何帮助学生利用好课文背景知识,积极地赋予文本时代内涵,盘活文本、教活文本,激活文本,引领学生到充满各种文化现象的"大语文"环境中去体验、去学习,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8.
现今的语文教学,忽视文本,凌驾于文本之上的现象比比皆是。语文课上,或远离文本,架空分析;或漠视文本,以练代讲;或弃置文本而代之以课外阅读、语文知识讲座。究其原因,首先是语文教师对课堂文本阅读的作用和价值认识不足,更重要的则是,不少语文教师空有带领学生进入文本的愿望而缺乏带领的方法,只得用讲座、分析、练习的方式来完成语文课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9.
问:我们学校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活动,我想利用网络资源上一节语文课,可是我感到困难重重,不知所措。在处理一些具体问题时应该怎样做哪? 答:利用网络资源上好语文课,关键的是要考虑,上的是语文课,语文课有语文课的规律,网络资源的运用不能给教学带来负面作用。比如,语文教学讲究让学生读懂文本,如果教师不先让学生“读”文本,而是热衷于让学生通过网络等课件知道其中的内容,那就不行了。比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教师不是让学生读懂桂林山水的特点,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也感受到这篇课文的美,而是播放桂林风光专题片,可能就不太恰当了。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而不管是学习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都必须要建立在读的基础上。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不仅仅是课文的内容,更重要的是隐藏在课文背后的语文学习价值,是让学生借助文本的学习,训练自己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素养。这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因此,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不能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上,而应该认真钻研文本,找寻出  相似文献   

12.
文本是语文课堂学习的一种凭借,是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载体。既是一种凭借,阅读时就要真正体现;既是一个载体,教学时就必须充分利用。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阅读对话时,或游离文本,虚夸超越;或曲解文本,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7,(95):40-41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本解读既是语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前提,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学习要求。而文本细读则是解读文本的再细化原则及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分析的能力。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文本都适合进行细读,以语文课程情景下的文本为例,也不是全部适合细读,议论、说明、应用类的文本就不适合细读。所以我们限定这里所说的"文本"特指文学文本。把文本细读的方法引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把它作为一种阅读方法,可以使师生以多元的姿态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事实上学生不是不喜欢语文课,而是不喜欢上呆板的枯燥课,他们需要的是寓教于乐且充满美感的语文课。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达到真正教有所向、学有所得,在语文课上必须渗透美育意识。美育对人的态度是充分自由的,它不强迫、不枯燥,教者生动活泼,听者轻松愉快。美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美育产生的作用是情不自禁的。因此,在语文i教学中,务必渗透美育意识。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许许多多的语文教育专家、语文老师都深刻地认识到:语文课当有语文味。怎样的语文课才有语文味呢?应是返璞归真的语文课才有语文味。什么是“返璞归真”的语文课呢?那就是去掉外在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的课。即读书声声声入耳的课。亦谓之原生态的语文课。语文课只有通过反复阅读。才能激发情感和品味语言。感悟出蕴含在文本中的原汁原味,才是程少堂老师在《语文味研究回顾》一文中所说的有“语文味的课”。程老师在文中还强调说:“语文教学就是语文味教学,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一种工具,要按照学习掌握工具的规律进行教学,要真正把语文课教成语文课,即语文课还得上出语文味来。语文教学如何教出语文味?笔者认为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学会洗课,净化语文教学的内环境1、洗可教可不教的教学内容,即洗文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学内容永远是最基础的,第一位的。洗文本。一要细读文本,撷英取华,化繁为简;二要整合有益的文本信息,拎出一条主线,使课堂教学清晰、  相似文献   

17.
去年6月,湟中县教研室组织全县小学语文教师观摩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笔者尝试运用“导学·展交·训练”教学模式上了一节研究课,内容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后,大家对我的这节课给予了充分肯定,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做了整理,请教研室李主任加了评析,想和更多的同仁交流,期望得到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不是教课本,而是用课本去教,因为教语文课本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而是语文教学的手段;语文课是用课文文本去教学生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大体上包括用课文教语文知识,用课文教阅读方法,用课文教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结合郑逸农教授的《语文课不可以这样玩》一文和一次市级评优课活动,思考"真语文"对"非语文"的批判,发现其中的逻辑颇多待商榷之处,进而辩证地认识"真语文"与"非语文":"非语文"是"真语文"假想出来的"不法身份者",其实质还是从"内容"上否定对方的合法性;语文课"可以这样玩",不是语文课"全都这样玩";"语文教材文本精读教学"只是整个语文学习的阵地之一,要提倡"大语文观"。  相似文献   

20.
教了10年语文,做了七年语文研究员,东西南北听了数百节语文课,越来越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在了一条艰难的道路上,我们的语文课程是以一篇篇课文为载体的,很多的一线语文教师虽然明白课文只是个例子这一理论,但如何将这一理论物化为科学的教学行为,让学生从学课文最终学语文,越来越成为语文专家和教师们研究的焦点。前段时间我听了一节台湾的语文课,授课内容是四年级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这节课我认为很好的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下面谈谈这节课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