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教育系统的通讯员绝大多数是人民教师,可以说他们的文字功底比较强,逻辑思维比较严密,写作水平比较高,写议论文、写通讯没有问题,但要写好新闻报道特别是写好报纸常用的消息,并非易事。我担任《黄冈日报&;#183;科教周刊》的编辑,每天都收到大量的通讯员来稿,发现我们教育界通讯员来稿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教育新闻不够新,新闻消息稿件中没有导语和时间,没有支持新闻背景的材料,如何让《科教周刊》出彩呢?  相似文献   

2.
实事求是地说,消息《设计方案改一改节约资金近二十万》(原载1986年1月7日浙江日报(以下简称《设计》),在报纸编辑部收到的来稿中,属写得比较好的,我把它改写一下,目的是和通讯员同志共同商讨:如何把新闻报道写得具体生动一点,形象一点。我们现在收到的不少通讯员来稿,一介共同性的弊搞是:人云亦云的概念加枯燥乏味的例子。这类稿件实在缺乏可读性。新闻报道是写给读者看的。你的报道新闻价值再高,如果写得干巴巴,没有吸引力,也很难让读者接  相似文献   

3.
说到军事新闻的来稿质量,编辑们感触最多的是一眼看中的好稿少,可编可不编的多。而记、通讯员们又觉得军事新闻难写。写好军事新闻固然不易,但好稿少的原因不在难写,而在采访功夫不到家。名报人邵飘萍在《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中指出,在报纸所有业务中,“以采访最为重要”,“因为一张报纸的最重要原料厥为新闻,而新闻之取得乃在采访”。可见,在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和出版中,采访的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通讯员应树立稿件质量意识杨红下基层采访或参加通讯员培训会时,常听到一些通讯员说,不知为什么很长时间写不出好新闻;而回到办公室每日处理大量来稿时,又发现不少通讯员积极性很高,隔三差五给报社寄几篇稿件来,但刊用率极低。据我个人看,无论是写不出好新闻,或写...  相似文献   

5.
教育新闻难写.容易空泛、干巴.可读性差,这是多数记者(通讯员)共同的感受:怎样才能将教育新闻写得生动具体,有可读性呢?第9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二等奖作品《浚县少年怀揣“两证”出学堂》(原载《农民日报》1998年6月1日),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综观这条消息,从写作上来说.有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我们函授中心教务部每天都要收到几十件乃至几百件函授学员写来的稿件,这些稿件确有一些写得较好,无论时效、内容还是形式、语言,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部分稿件已被教员分别推荐给军报、《军事记者》杂志和《函授通讯》发表。但应看到,这些质量好的稿件多是做了多年新闻工作的新闻干事和通讯员写的,而绝大多数刚刚步入新闻写作门槛的本届函授学员的稿件,质量普遍较低,还没有达到发表水平。为了帮助学员们提高稿件质量,尽快达到函授中心所要求的水平,特对近期的部分学员来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一个简要的分析。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工作中,通讯员写稿是业余的,做一个好的通讯员,就包含着自身工作好和稿件写得好两层意思。如果单打一,顾此失彼,当通讯员也就失去了意义。如何才能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优秀通讯员,笔者以为要选好结合点,做到两者兼顾;工作促报道,报道促工作。  相似文献   

8.
写新闻首先要写好导语,因为导语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记者、编辑和通讯员需要格外下苦功才能掌握的一项基本功。众所周知,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写作时往往不是按照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来写,而是把事情的高潮、最有吸引力之点放在最前面(这就是导语),使新闻的主题通过导语最先突出地表达出来。这就如同演员出场一样,穿戴打扮、表情身段、一个亮相,能否把观众吸引住,并引来一片喝彩声,这可是相当不易的,写好新闻导语也如是。什么是新闻导语?古人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是晋朝学问家陆机在《文赋》中说的话…  相似文献   

9.
当了十年的记者,发现新闻写作上竞有许多定式,许多限制。从标题、导语到结尾,不管怎么写,有些似乎永远无法摆脱。从学院式的教程对新闻写作技巧的拆解,到通讯员面目相似的来稿,定式无处不在,简单实用,驾轻就熟。这种打磨出来的定式,把这种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特别是消息采访工作,变成了简单的劳动,  相似文献   

10.
最近,通讯员采写来的许多会议新闻经常被编辑部处以“死刑”,这并不是意味着这样的消息一律不予报道,关键是看会议是否重要、有无典型意义;新闻有没有写好。特别是  相似文献   

11.
我曾在部队当了20多年摄影通讯员,从入伍至转业到地方,一直没有离开新闻摄影岗位。其间,除了负责向部队报刊提供新闻图片,还有不少图片在地方报刊发表。1993年10月,我脱下了心爱的军装,转业到石家庄日报社继续专职新闻摄影工作。石家庄市是全国双拥模范城,军政军民关系融洽,编辑部经常收到部队摄影通讯员的来稿。由于我也是军人出身,对部队来稿就多了几分偏爱,编发了不少军队支援地方建设和人民群众以不同方式拥军优属的图片。有的照片还在各级好新闻评选中获奖。但是从众多的部队来稿中有时常发现一些问题。有的照片属于技术方面…  相似文献   

12.
新闻立台.消息是骨干。写好消息.采制好录音消息,是对一个台最基本的要求。消息如何创优?  相似文献   

13.
秦兴梅 《新闻知识》2005,(11):72-73
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形成了“开门办报”的习惯,非常重视与读的互动,也非常欢迎通讯员的报料和来稿。当然,稿件需要择优。但通讯员的新闻素质参差不齐,写稿动机不一。记如何帮助通讯员,尤其是基层通讯员提高来稿的见报率,培养新闻源,不仅是许多新入行记的困惑,也是通讯员自身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瑾  甘勇 《新闻前哨》2006,(12):35-35
当前,很多报刊在刊登通讯员来稿时往往声明,宣称来稿责自负。当通讯员来稿引发侵权诉讼时,报刊社也往往以此作为抗辩事由。那么,通讯员来稿造成新闻侵权,报刊社能推脱责任吗?通讯员能“责自负”吗?  相似文献   

15.
王云 《新闻前哨》2011,(5):53-55
新闻是易碎品.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没有及时报道.就成了明日黄花。通讯员来稿中.不乏有新闻价值的稿件因为过时不得不放弃,实在可惜。  相似文献   

16.
报社经常会收到一些基层通讯员的来稿,将本单位的经验、做法“一二三四”罗列一通,没有具体的事例和生动的细节,这样“简报式”的稿件报社不会采用。那么如何实现从“工作简报”到“新闻消息”的转化呢?  相似文献   

17.
从事多年的报纸编辑工作,在记者来稿(特别是通讯员来稿)中发现一些共性问题.现予以梳理,并对症提出解决方法,供新闻同行(特别新闻爱好者)参考,以期达到提升新闻品质,强化新闻报道效果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孙永芳 《新闻前哨》2006,(12):29-29
2006年3月7日晚10时许,荆州市江陵县白马寺复员军人周大军在温州见义勇为与夕徒搏斗,3月8日凌晨英勇牺牲。3月9日下午,荆州日报县市新闻版电子邮箱收到江陵县通讯员的来稿,但此时,新华社的电讯稿和《楚天都市报》的消息都已经出来了。作为地方报纸,由于我们在信息获取渠道上没有优势,因此影响了我们对突发新闻进行报道的及时性。  相似文献   

19.
去年下基层时,结识了一批初学新闻写作的通讯员,后来陆续接到不少通讯员的来稿,发现他们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不会发掘新闻素材,其表现:一是“捡到篮里都是菜”,连队发生什么事就写什么事,因此稿件出手率很高,有的一星期就写来七八篇稿件,但屡投不中,时间一长就丧失了坚持写稿的热情和信心;二是觉得部队基层平台小、条件差,满眼都是凡人小事,无新闻可写。  相似文献   

20.
仇学平 《军事记者》2007,(12):55-56
"怎样把消息中所举的事例写得具体些?"提出这个问题,也属于"有感而发"。因为笔者在编发一些基层通讯员的来稿时,发现不少消息稿,特别是一些非事件消息稿件在举例时,大多写得比较笼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