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诗歌审美创造中,诗人将自然的色彩形式赋予诗歌意象,使其构成色彩意象,就能更有力地表达情绪、情感,隐含或折射主体抒情意蕴。各种色彩形式与意象的组合所形成的色彩意象在诗歌中隐含或折射的意蕴也不尽相同,各呈异采。本主要计论诗人构筑的蓝色意象,以及黄色意象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抒情范式特征,以期达到从色彩意象抒情的角度认识诗歌的审美规律。  相似文献   

2.
古典诗歌阅读,需要从意象解读入手,烛幽索隐。意象发微,首先要界定意象概念,辨析何为意象;然后要识记意象内涵,进而挖掘深刻意蕴。在挖掘时可以从想象、联想、比德和移情的角度对意象进行深入探究,以更好地理解诗歌。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狄金森诗歌中的主要艺术手法之一。狄金森诗歌中的意象主要包括比喻意象、象征意象、具体意象、抽象意象、动觉意象、视觉意象等。狄金森诗歌中的意象丰富了其诗歌的内涵和意蕴,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意象使狄金森的诗歌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效果,有效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情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4.
现代诗歌的学习方法路径是意象和诗歌语言。课堂围绕“红烛意象”和“诗歌语言”探讨欣赏诗歌的方法:第一步,听读诗歌,进行红烛意象解构,引导学生分析红烛子意象的意蕴;第二步,品读诗歌语言,引导学生对子意象进行融合,体悟红烛整体的奉献意蕴和情感;第三步,赏读对话,通过知人论世的文学欣赏方法,完成作品赏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为理想而献身的青春底色。  相似文献   

5.
华漪清 《教师》2012,(21):75-76
意象是诗歌教学的"牛鼻子"。通过意象描述诗歌展现的画面,感受诗歌营构的艺术氛围;利用意象领会诗人情感,把握诗歌意旨;挖掘意象的内涵,深入理解诗歌意蕴。这样,诗歌教学便可以获得语言感悟和审美培养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6.
意象是诗歌情感的重要载体,因此,在诗歌鉴赏中,对诗歌特定意象中深厚意蕴的充分了解和分析,决定着我们对诗歌的抒情脉络、主题甚至言外之旨的把握.无论是解读诗歌还是引导学生鉴赏诗歌,教师都应注重结合意象的蕴涵来进入诗歌、探究诗歌.  相似文献   

7.
意象在诗歌分析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从客观存在上讲物象有限,意象无穷。但是,在传统诗歌里,因为人们经常用"月"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它的意象就被比较的固定下来。在古诗中,"月"作为一种意蕴而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意象是诗人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融入主观情趣和美学理想的客观物象的映象。笔者针对古诗中"月"的意象做了比较细微的分析和理解,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月意象的女性象征意义的生成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中国古代文人正是将东方女性的含蓄之美及其曲折细腻的内心情感完美地融入到月意象之中,由此创造了一部又一部具有民族文化意蕴和审美内涵的诗歌传奇。  相似文献   

9.
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璀璨的明珠,解读诗歌意象和意境就是在解读心灵、解读情感,是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已掌握的知识去拓宽作品的情境,从中领会和捕捉作品中更深远的东西,从而感受诗歌所蕴含的无尽的审美意蕴和审美情韵。  相似文献   

10.
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璀璨的明珠,解读诗歌意象和意境就是在解读心灵、解读情感,是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已掌握的知识去拓宽作品的情境,从中领会和捕捉作品中更深远的东西,从而感受诗歌所蕴含的无尽的审美意蕴和审美情韵。  相似文献   

11.
文学意象是作家的主观体验与外界的客观物象撞击的产物。月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在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诗文的内容。月在古代诗词意境的构造上广泛而多样,其审美意义表现为时空美、情爱美、喻义美。本文试图通过对古诗词中月意象审美意义的分析,来领略诗歌创作的多样化艺术风格和鲜明个性特色,领略古诗词给我们带来的美好享受。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诗歌月亮原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学涉月诗词甚多,并形成一个关于月亮的意象群,而这些意象大都或多或少的濡染着几许孤寂和哀愁.本文将借助神话资料,通过对月亮原型的考察,探求其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杨万里诗歌在南宋独树一格,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他的这种创新意识,明显地受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杨万里的诗歌创作,与禅宗精神多有相通之处。禅宗之悟对杨万里诗歌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题材选择的广泛、主体精神的高扬、诗味的讲究、瞬间意象的捕捉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茶诗的产生和发展与佛教哲理有着不解之缘。由于佛学境界与诗歌意境有许多相通之处,热衷于佛教的古典茶诗作者巧妙地将佛教哲理融化在形象创造之中,将荼诗作为表现禅性和禅趣的一种主要形式,从而大大拓展了古典茶诗的意境,推动了古典茶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维终生信奉佛教,奉佛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尤其是田园山水诗的创作,使他的诗歌中不仅有纯粹的佛理说教诗,还有大量的融合佛理的禅趣诗.  相似文献   

16.
岑参交往僧侣、研习佛经,晚年欣然有归慕之心,其诗具有较浓厚的佛教意趣。岑参诗歌创作受到了《楞伽经》与《法华经》的影响,诗人化用经文语句并采用了《楞伽经》自然观物的方式,以流变、幻化眼光体察事物;岑诗亦渗入了佛经理念,体现为追求清净的境界,具有寂静之美。岑诗笔下的云水意象显得自然洒脱,洋溢着潇洒自然的神韵,这种特征与禅宗精髓相关,反映了诗人对于佛教精髓的吸收与利用。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诗歌描摹的花卉草木、飞禽走兽、山水园林、南亩躬耕、书琴吟咏、饮酒闲居等诸多田园意象似乎皆饱含着诗人的生命心语的真情表白。观乎陶诗,虽说在某种程度上承继了儒、道、释三教哲思的文化观照且蕴藉着孔、老、佛的学说兼修的思想特质,然则实质上却以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达求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资源的生命超越、辩证扬弃、性灵升华,并建构了匠心独运的人生化、艺术化、审美化、愉悦化的南山人格模式的审美妙境。  相似文献   

18.
荷花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原型意象。自《诗经》开始,荷花频频出现在诗人词客的笔端,无论是纯以咏物、或借以抒情,还是托物言志,都为古代诗歌增添了美艳芬芳的色彩并蕴寓着极丰富的内涵。荷花意象在古典诗歌中既与美相关联,又与爱情相交通,还与理想相契合,并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重视对佛教与宫体诗关系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已成为学者们的共识,并取得了不少实绩。文章拟对佛教与宫体诗关系研究的相关论文作一个全面的搜集整理,并对其分为三类:一是对佛教与宫体诗关系问题的宏观把握,二是对佛教与宫体诗关系问题的深入探讨,三是对佛教与宫体诗关系问题的反思与修正。把佛教与宫体诗关系的研究成果作一个整体的总结,对以后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统计意象的组合,较之统计单个意象更有利于揭示诗歌艺术的内在机制.通过统计考察齐梁诗歌中“风”、“月”意象前后的组合以及“风”、“月”二字参与构成的复合意象,我们发现了齐梁诗歌中的“风”、“月”多用于悲伤情境等线索.意象统计做得越多,它能发挥的功用就越大.利用精加工语料库统计意象,有范围大、精准便捷、功能多样等优点,我们认为这种技术手段能够为中国诗歌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