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化范式是人们用于观察和解释不同时期社会运行与发展特点的思想及理论观点。新价值主义是基于创新经济时代超竞争环境的一种文化范式假设,它的形成和嬗变是人们对新经济条件下创新价值及其价值形态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新价值主义取代知识竞争文化范式的过程,是新旧文化范式变迁更替的过程,必将引致一次社会文化形态新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理解创新文化的一个综合性框架及其政策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人们从不同角度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从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社会的角度出发,沿着新知识的生产,知识商业化创新、知识的社会消费等知识产生及社会化发展的纵向维度,提出了一个分析创新文化的综合性框架,并将创新文化分为新知识发现的知文化、知识商业化过程中的做文化和知识的社会化扩散和消费过程的用文化三种亚文化类型,并在此基础上简述了不同亚文化的特征。本文还对此框架模型的应用前景和政策涵义进行了讨论,尤其探讨了中国在用文化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团队,通常解释科研团队是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内容,由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实践经验互补,为共同的科研目的、科研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科研人员所组成的研究群体.科技创新中,文化创新是根本.围绕营造促进科技创新的文化环境这一目标,积极推进创新文化建设.在历经物化和制度建设之后,逐渐在核心价值建设方面形成鲜明的特色.通过多层次传播,逐渐渗透到科技创新的方方面面,发挥着精神财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重要作用,有效地推动科技创新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觉与科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用理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实用理性的文化心理结构和由此而衍生出的功利主义学术价值观、排斥异端的中庸之道 ,以及重辩证综合轻逻辑分析、重思想齐一轻精神独立等思维传统对我们整个民族的精神创造力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文化自觉是创新文化建设的基本前提。建构有利于科学创新的文化环境 ,首先应该对我们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刻地梳理和反思 ,在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 ,必须摒弃其错误的部分 ,要大胆吸收和借鉴西方文化的长处 ,实现文化上的创造性转换 ,为科学创新提供文化上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科学创新的源头是文化.本文追溯了古希腊、中世纪后期学术复兴与文艺复兴、近代科学革命三个有代表性的科学创新时期,它们不是简单的天才的知识创造,而是有赖于精神和方法的文化创新.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是科学创新的活水的源头,是燎原的星火.  相似文献   

6.
略论创新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文化主要指的是在技术领域能够激发人们进行自主创新的文化,通过创新文化来创新技术,其实质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本文论述了建设创新文化的主要内容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个竞争的时代,每个民族和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机遇,必须抢占科技创新这一制高点。创新需要人才,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性人才,是学校和社会进行创新教育的基本追求。创新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也代表一种先进的文化。近些年的创新教育实践表明,进行创新教育必须用先进文化来武装人的大脑,塑造与先进生产力相适应的创新理念。值得指出的是,在创造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新教育,往往受到西方创造性文化的影响,吸收人类共同创造的优秀文化无可非议,但在我国进行创新教育决不应当忘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新教育智慧。建…  相似文献   

8.
论技术创新的文化驱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技术创新都是特定社会文化的产物,技术创新既是一定的社会文化的产物,本身的发展也需要相应的社会文化作为支撑。文化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合适的文化能推动创新持续健康发展;反之则对创新发展起到阻碍作用。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与水平,应努力去建构有利于创新的文化。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文化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发展创新文化不仅关系到文化的自身发展,更关系到我们国家建设的全局,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未来。培育创新文化的条件和措施,包括:崇尚创新,敢为人先;宽容失败,培植创业;支持胃险,侧重个性;团队合作,共同发展;以及创造良好的法制和典论等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刘京 《科教文汇》2008,(2):145-145
科技创新文化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发展创新文化不仅关系到文化的自身发展,更关系到我们国家建设的全局,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未来。培育创新文化的条件和措施,包括:崇尚创新,敢为人先;宽容失败,培植创业;支持胃险,侧重个性;团队合作,共同发展;以及创造良好的法制和典论等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上海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华  李义敏 《预测》2012,31(2):70-74
本研究通过文化消费前期的理论研究,归纳了文化消费的概念反内容,同时还结合国外文化消费研究中关于“消费文化”研究范式的新应用,将社会阶层理论进行了本土化的嫁接,以人口统计变量作为划分不同文化消费群体的依据.在研究中,本文还将上海都市居民作为调研对象,总结当前都市居民文化消费的一般特征及最新动态,发现年龄、教育、职位及收入等因素会对居民的文化消费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从而为国内文化消费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理论与实证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保定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团队文化、大众文化、形象文化、文化产业等四个层次的八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保定市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提出鼓励各种类型的文化融合发展,形成一条独具特色的保定市文化发展主线,将公益性与效益性有机结合,促进保定市文化事业大繁荣和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新观点、新对策。  相似文献   

13.
企业文化变革管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企业文化研究,企业文化变革研究一直都是焦点。但是,在研究中注重了文化变革的必要性及比较具体的控制措施,却忽略了变革的可控性程度,同时还存在着对文化变革计划过于刚性的问题。基于这种背景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能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并为此感到高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孩子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孩子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本文从“旅游文化、饮食文化、名人文化”这三个方面,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对本土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进行初探,让这些对于幼儿来说充满魅力,充满吸引力的客家资源,走近幼儿的视野,融入幼儿的生活,在体验中获得感受,种下思想,形成美德。  相似文献   

15.
厚宇德  潜伟 《科学学研究》2008,26(2):261-266
 科学家是现代科学世界的主角,一些科学大师较早就对两种文化问题进行了自己独到的思索并得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结论。本文通过分析解读薛定锷、奥本海默、爱因斯坦、贝尔纳、玻恩、费恩曼等几位著名科学家对待两种文化的态度,展示了他们对这一话题以及对科学与人类未来等方面的思索而获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认为两种文化存在对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两种文化之间的融合与沟通是完全可能的,但一定是长期而持久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李红艳  熊立  储雪林 《预测》2004,23(3):62-65
中国的高科技园区进入了“二次创业”阶段。全面深入理解高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和园区文化的关系.有助于园区的持续发展。本文提出因区文化有三重架构,即社区文化、创新文化和创业文化。并认为我国园区应抓紧深层文化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7.
文化选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话题。由于课程改革者难以摆脱文化主位意识的左右,课程改革的文化选择的中立与平衡的假设只能是一个不现实的神话。统治阶层占据主流文化地位,具有对课程知识的绝对选择权,会更多地倾向于主流文化。面对多样的社会文化,课程文化选择有探寻文化的普遍性与顺应文化的多元性两种思路,但都应以民主公平为原则,建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与信任的、和而不同的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18.
文化选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话题。由于课程改革者难以摆脱文化主位意识的左右,课程改革的文化选择的中立与平衡的假设只能是一个不现实的神话。统治阶层占据主流文化地位,具有对课程知识的绝对选择权,会更多地倾向于主流文化。面对多样的社会文化,课程文化选择有探寻文化的普遍性与顺应文化的多元性两种思路,但都应以民主公平为原则,建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与信任的、和而不同的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19.
黄鹤 《科教文汇》2012,(13):160-161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等多种功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改进。本文立足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功能,描述了现阶段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志鸿 《现代情报》2009,29(2):22-24
本文通过对传统图书馆文化的解读,从物质、精神、制度、行为等角度分析了图书馆文化的构成要素。接着阐述了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的关系,并探讨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策略和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