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罗丹明B的铜离子荧光分子探针RF。研究发现在V乙腈∶V水=1∶1介质中,化合物RF最大发射波长为566 nm,Cu2+可使探针RF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大,同时溶液颜色从无色变为桃红色。该荧光探针对Cu2+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RF的选择性荧光增强是由于其对Cu2+的识别开环引起的。该探针对Cu2+的识别是不可逆的,而且pH对探针RF在中性水溶液中检测Cu2+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根据间接设计荧光探针的方法,设计合成了一种带有2,2’-二甲基吡啶胺结构(DPA)的卟啉化合物(TPP-DPA),其选择性识别二价铜离子形成的络合物可以作为一种识别α-氨基酸的"Turn On"型的荧光探针.TPP-D PA在DMSO中强的荧光可以被少量的Cu(2+)有效的猝灭,所形成的(TPP-DPA+Cu(2+)有效的猝灭,所形成的(TPP-DPA+Cu(2+))络合物可以进一步作为识别α-氨基酸的荧光探针,尤其对含有巯基的α-氨基酸(如半胱氨酸)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Pd2+与9-溴菲(9-BrP)生成稳定配合物,能对9-BrP产生显著的的荧光增敏效应。9-BrP-Pd2+体系的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47和364nln。荧光加强理论计算表明9-BrP与Pd2+形成了配位数为n=3的配合物,结合常数K-A为2.812×10-4,线性相关系数r2=0.9983。9-BrP—Pd2+体系荧光强度在Pd2+浓度为1×10-7~2×10-5mol/L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62)。Pd2+与9-BrP反应具有选择性和专一性,常见金属离子不会对其造成干扰。水样测定与加标回收实验结果也较为理想(回收率〉100%),表明9-BrP作为荧光探针用于检测水体中Pd2+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以1,8-萘二甲酸酐、二乙烯三胺(DETA)、N-甲基哌嗪及丙烯基氯为原料,通过酰胺化、季胺化、SN2亲核取代以及丙烯酰胺共聚合等反应,合成了水溶性1,8-萘酰亚胺高分子荧光探针。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它们在水、四氢呋喃和乙醇溶液中光物理化学性质,同时考察浓度和溶剂极性及取代基对荧光性能影响及对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此高分子荧光探针的光稳定性及荧光量子产率明显提高,随着溶剂极性增大,荧光量子产率增大,波长红移;当浓度超过8×10^-4g/m L时出现荧光浓度自猝灭;该探针在水中能对Cu^2+在392 nm处进行高选择性识别。  相似文献   

5.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罗丹明B衍生物荧光分子探针RBA,研究了其光谱性能及对Fe^3+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RBA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和乙醇/水溶液形成的混合介质中,对Fe^3+有高选择性、高灵敏性的荧光检测。在pH为7.0,553/576 nm条件下,随着Fe^3+的浓度递增,RBA荧光强度呈现显著线性增强。其荧光增强主要是由于Fe^3+诱导了分子中的酰胺闭环结构发生开环,导致分子结构的共轭程度增大。此外,RBA对其他常见金属离子Cu2+,Ag+,Zn2+,Cd2+,Hg^2+,Na^+,K+,Mg^2+,Ba^2+,Mn^2+,Co^2+,Ni^2+和Pb2+等的硝酸盐溶液几乎不引起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变化。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以核桃隔膜为原料,利用Cu^2+使核桃隔膜色素提取液荧光猝灭的特性,对水溶液中Cu^2+离子进行检测的一种新方法.结果表明,常见的阳阴离子对测定不产生干扰,其对Cu2+的检测最低浓度为1×10^-7mol·L^-1,检出限为5.53×10^-8mol·L^-1(0.035μg/ml)  相似文献   

7.
以纯化后的大黄素为荧光探针分子,考察了其对不同金属离子荧光响应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大黄素与Mg2+以2∶1的络合比形成强荧光配合物(λmax=599 nm),Mg2+浓度在01.05×10-5mol/L与荧光发射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并通过条件优化,建立了对Mg2+含量检测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荧光分析体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使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新合成的化合物2,6-吡啶二甲酰(氨基酸)胺与竞争过渡金属离子及稀土离子的配位性质。发现在pH=2.0-12.0以及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存在下,该化合物可以和铜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其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位于310nm和420nm,组成比为2:1(铜离子:配体)。当铜离子的浓度介于1.1μg/ml-32.0μg/ml范围时,配合物荧光强度与铜离子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F=0.44757 3.98388CCu^2 (10^-3mol/L)。通过新化合物与铜离子的配位反应,初步考察了新试剂的配位特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以2,6一二甲酰基 4-甲基苯酚缩谷氨酸合二铜(Ⅱ)配合物Cu(Ⅱ)-DFMPG为中性载体的水杨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发现该电极对水杨酸根(sal-)具有优良的电位响应性能和选择性,并呈现出反Hofmeister选择性行为.其选择性次序为sal->SCN>ClO4->I->NO2->NO3->Br->Cl->SO32-.在pH 5.0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电极电位呈现近能斯特响应,线性响应范围为4.2×10-5-1.0×10-1mol/L,斜率为-53.2 mV/dec(25°C),检测下限为2.0×10-5 mol/L.将该电极用于阿司匹林含量测定,与经典分析法相比,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以N,N-双[(1-苯基-3-甲基-5-氧-4-吡唑啉基)α-呋喃次甲基]邻苯二亚胺铜(Ⅱ)[Cu (Ⅱ)-(PMαFP)2Pen]配合物为载体的PVC膜电极.该电极对硫氰酸根离子(SCN-)呈现出反Hofmeister选择性行为,其选择性次序为:SCN->ClO-4>I->Sal->Br->NO3->Cl->NO2->SO2-3>SO24->H2PO4-.该电极在pH 6.0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具有最佳的电位响应,在1.0×10-1~5.0×10-6mol/L SCN-浓度范围呈近能斯特响应,斜率为57.5 mV/pSCN-(2S℃),检测下限为3.0×10-6mol/L.将电极用于实验室废水分析,所得结果与HPLC法一致.  相似文献   

11.
以CdTe量子点为荧光探针,基于荧光猝灭法对Ag(Ⅰ)和Ca(Ⅱ)进行了定量检测.考察了缓冲液的浓度、缓冲液pH值、反应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浓度为10~20 mmol/L、pH值为7~8的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缓冲液中,Ag+与量子点反应时间为20 min时,量子点荧光衰减程度(ΔF)与Ag+浓度呈...  相似文献   

12.
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铅离子对准X174RFDNA超螺旋结构的影响.铅离子浓度越高,对应的DNA超螺旋百分含量-时间曲线随时间变化越明显.实验结果表明铅离子浓度为5×10-4mol/L时,超螺旋DNA结构被破坏,超螺旋形式所占的百分含量与对应的作用时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以乳化剂OP/正丁醇/正庚烷/水组成的微乳液为介质,5-Br-PADAP为显色剂,分光光度法测定铜的实验体系.结果表明:在波长为554nm下,铜离子浓度在0-6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相关系数r为0.9995,摩尔吸光系数ε为1.2×10^5L·moL^-1·cm^-1.该方法用于各类蜂花粉样中铜的测定,回收率达到91.5%~107.0%.  相似文献   

14.
利用荧光光谱技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模拟生理条件下Cu2+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Cu2+使得内部疏水区域的色氨酸(Trp)等芳香环氨基酸逐步暴露出来,在荧光光谱中表现为BSA内源荧光的猝灭,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Cu2+与BSA的结合常数为8.73×104,结合比为1:1。  相似文献   

15.
β-环糊精增敏荧光猝灭法测定水中微量银离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文婷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8):43-44,147
银离子和盐酸萘乙二胺(NNE)的活性氨基有很好的配位络合作用,在pH=5.80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可形成金属配合物NNE-Ag导致荧光强度发生猝灭,因其降低NNE分子的极性,有利于分子中的萘环进入β-环糊精的疏水空腔中,使体系的荧光强度猝灭更加明显。据此建立β-环糊精增敏NNE荧光猝灭测定银离子的方法。考察了pH值、反应介质、反应时间和β-环糊精用量等条件对体系的荧光强度影响。结果表明,在β-环糊精存在条件下,银离子可以使NNE的荧光强度发生较明显的猝灭,荧光猝灭程度与Ag离子的浓度在0-28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I0/I=0.99363+0.01108C(C的单位为μmol/L),r=0.9985,检出限为2.35×10-4mol/L。将该方法用于水样中银离子的测定,得到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在镧离子掺杂类普鲁士蓝(La-PB)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电沉积汞膜,制备了一种新型化学修饰复合汞膜电极La-PB/MFE/GC;研究了修饰层厚度、镀汞方式和汞膜成长过程对复合汞膜形成的影响;并以Pb2+为探针离子,对镧、钴离子掺杂类普鲁士蓝复合汞膜电极和常规玻碳汞膜电极的汞膜稳定性和金属离子的溶出伏安行为等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应用该电极结合示差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对实际水样中微量Pb2+的质量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Pb2+在该复合汞膜电极上的阳极溶出氧化峰电流在4.82×10-9~4.82×10-7mol/L范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5 5,n=13),检出限为9.06×10-10mol/L,RSD值为2.6%,加标回收率为97%~102%.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法建立一种测定药物中头孢他美酯含量的新方法。[方法]牛血清白蛋白(BSA)具有很强的内源荧光性,而头孢他美酯溶液本身不产生荧光。当头孢他美酯与BSA结合后,会导致其荧光强度下降。BSA在λex=342nm处的荧光猝灭程度与头孢他美酯的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测定药品中头孢他美酯含量的新方法。[结果]该结合物的最大发射波长为λmax=342nm,与头孢他美酯摩尔浓度在2.07×10^-6-2.58×10—5mol·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线性回归方程为△F=1.9684×10^7Ccp+25.6288,相关系数r=0.9958,检出限为1.01×10^-7mol·L^-1,RSD为0.66%,加标回收率为85.0%-100.99/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用于实际样本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