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亚洲东部常绿阔叶林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昌华 《资源科学》1997,19(2):37-45
夏雨常绿阔叶林是亚洲东部特有和重要的森林资源类型。将亚洲东部的常绿阔叶林划分为4个区:日本区、中部东部区、中国西部区和中国西部硬叶分布区。按区说明了气候特点以及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建群种和生长状况,并对其在北半球生物气候带中的地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江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绿阔叶林是中国南方的主要原生植被资源,有极为重要的生态环境和木材生产价值.中日双方研究人员共同选择以栲类林为主的江西省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对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该文为这项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内容包括常绿阔叶林在小流域中的分布,种群组成和林分结构,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干生长量,养分元素在树体地上各部分生物量中的含有率和积累量,以及土壤的特性,并与日本和泰国的一些常绿阔叶林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3.
基于布迪科指标的中国植被-气候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中国418个气象站资料,计算了布迪科(Budyko)分类系统的净辐射和辐射干燥度指数,绘制了各气候指标在中国的分布图。结合中国植被区划图,绘制了中国8个植被地带的净辐射和辐射干燥度指数的散点图,较好地表现了中国各植被类型与气候指标的关系和格局,包括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温带草原,温带荒漠,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并得到了中国各植被地带的气候指标范围及界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净辐射的等值线较好地反映了中国大陆的热量梯度,而辐射干燥指数则较好地反映了中国大陆的干湿梯度。综合水热指数与中国植被主要类型的对应也较好,通过KAPPA检验,结果表明净辐射和辐射干燥度指数与中国植被主要类型及其分布格局密切相关,两者结合可以进行宏观尺度上植被类型的划分。  相似文献   

4.
常绿阔叶林是中国南方的主要原生质被资源,有极为重要的生态环境和木材生产价值。中日双方研究人员共同选择以栲类林为主的江西省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对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该文为这项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内容包括常绿阔叶林在小流域中的分布,种群组成和林分结构,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干生长量,养分元素在树体地上各部分生物量中的含有率和积累量,以及土壤的特性,并与日本和泰国的一些常绿阔叶林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5.
施光孚 《资源科学》1984,6(3):23-29
一、资源概况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各地的自然环境差异很大,由于自然历史条件的综合影响,全国植被种类很多。东半部的森林植被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含常绿、落叶成分)、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季雨林和竹林;其它植被有灌丛、稀树灌丛草原、草甸、草原等。西部地区除针叶林外,大都属于森林草原、草原、草甸、荒漠等植被类型。在植物资源中,全国有高等植物近3万种,其中近200个属的植物为我国所特有,如银杉、水杉、金钱松、白豆  相似文献   

6.
北方13省1982年~1999年植被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植被覆盖变化研究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中占据着的重要内容。北方13省气候的地域差异性和过渡性明显,植被类型多样,是我国境内对全球变化反应较为敏感的生态系统地带。研究该地区植被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这一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总体特征以及对区域及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影响。本文基于NOAA/AVHRR NDVI数据,气候和土地覆盖数据对北方13省地区1982年~1999年植被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8年间研究区植被总体呈现增加趋势,植被平均NDVI生长季增加了11.69%。春、秋两季植被增加趋势最为明显。植被变化与气温相关性显著而与降水无显著相关,气温升高引起的生长期提前和生长季延长是植被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人类活动等非气候因子是影响植被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人类一方面通过合理有效的措施改善植被状况,另一方面不合理的活动又导致部分地区植被严重退化;研究区植被像元的NDVI有18.24%的面积显著增加,0.24%显著减少,其中耕地、草甸、草原和落叶阔叶林四种植被类型植被变化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神农架生物多样性定位研究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中国科学院神农架生物多样性定位研究站(以下简称"神农架站")于1994年建站,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现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网络(CNERN)成员,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网络的重点站。神农架站区位于鄂西神农架地区(东经110°03′—110°34′,北纬31°19′—31°36′,海拔420—3105m),属秦巴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林生态区,以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代表了秦巴山地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神农架地区植被垂直带谱完整,不仅是全球14个  相似文献   

8.
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着典型的原生性常绿阔叶林,并已形成不同的优势群落,各优势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值得探讨。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主要群落进行排序,分析了该区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应用植物群落的排序值与环境因子的多元回归分析给出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生态梯度的定量环境解释。对各个群落样地进行排序后可划分为不同的群系:甜槠(Form.Castanopsis eyrei)与木荷(Form.Schima superba)群系;南岭栲(Form.Castanopsis fordii)、丝栗栲(Form.Castanopsis fargesii)、米槠(Form.Castanopsis carlesii)、罗浮栲(Form.Castanopsis fabric)等栲属群系;深山含笑(Form.Michelia maudiae与猴欢喜(Form.Sloanea sinensis)群系;南方红豆杉(Form.Taxus chinensis)与银杏(Form.Ginkgo biloba)群系;观光木(Form.Tsoongiodendron odorum)群系,枫香(Form.Liquidambar formosana)群系,猴头杜鹃(Form.Rhododendron simiarum)群系等。通过与环境参数的回归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九连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的分布特性主要取决于海拔(温度)梯度和土壤有机质成分等。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1年-2010年的MODIS陆地产品MODl3A3NDVI数据对三峡库区重庆段近10年来的植被生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三峡库区重庆段东部、中南部中高山区NDVI较高,西部川东平行岭谷区,长江干流及其支流谷地NDVI较低;地形和人类建设活动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②近10年来三峡库区重庆段植被活动总体上呈逐渐增强的趋势;③研究区植被活动出现极化的趋势,植被稀疏的区域植被活动进一步减小,植被茂密的区域植被活动保持稳定或增强,夏季最为明显;(D研究区6种植被类型中,阔叶林的NDVI最高,为0.6904;水生植被的NDVI最低,为0.5710。草甸和灌丛、灌草丛两种植被类型增长最为迅速,分别为0.6%和0.48%;⑤地形、坡度和地形起伏度是影响三峡库区重庆段植被生长状况最为重要的因素,三个因素从根本上决定了植被的空间分布与变化轨迹。其中,地形起伏是坡度与地形起伏度形成的充分条件,成为最根本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同时,人类活动已经成为该区植被退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位于我国东南部暖湿地区,土地面积21.8万km~2,人口5561万,占全国的5.4%。其景观的地域分异,北部属落叶阔叶、常绿叶混交林棕红壤地带;南部属常绿阔叶林红壤地带。然而,从农业生产服务为主的目的出发,根据景观类型结构的类似性;农业生产潜力、优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十大炎陆地生念系统中,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红树林和稀树疏林生态系统这六大类,都是以高大乔木为主的,能够构成“林”这生念景观。森林在维持地球生物圈运转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因森林具有较高的直接利用价值,保护与过度开发之间的博弈从未停止,森林保护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森林是植被的主要类型之一,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遥感技术对森林植被类型进行分类,对森林保护、管理、恢复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森林植被遥感分类数据源和分类方法,对我国森林植被遥感分类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目前森林植被遥感分类研究面临的困难,探析未来我国森林植被遥感分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叶面积指数测量及结果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叶面积指数(LAI)是一个重要的生物结构参数,但是大范围叶面积指数的获取比较困难。当前遥感技术为大范围叶面积指数的测量提供了条件,但遥感得到的叶面积指数需要进一步的地面验证。因此实地叶面积指数的获得具有重要意义。叶面积指数实地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方法和间接光学测量方法,由于直接测量方法具有局限性,而光学测量方法中集聚效应又很重要,该研究采用了考虑集聚效应的光学测量方法,通过观测和计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的叶面积指数分别是:红松阔叶林7.7,云冷杉林6.6,阔叶林3.9,岳桦林3.4。在测量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的叶面积指数的分布情况。通过对实际叶面积指数和有效叶面积指数的比较和分析,发现集聚效应对于使用光学测量方法测量叶面积指数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朱治国 《科学大众》2014,(6):169+179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Sieb,是樟科、樟属常绿乔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树种。在我国长江以南城市绿化应用较多,树形优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香樟在连云港地区还是能够茁壮生长,并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金华市郊树附生藓类植物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小伟  郭水良 《科技通报》2003,19(5):407-412
调查了金华市郊树附生藓类植物的区系和盖度,并以藓类植物盖度为指标,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调查区域的树附生藓类植物群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调查区域共有树附生藓类植物16科52种,其主要的地理成分为东亚成分、北温带成分和世界分布,分别占总种数的40.38%、25.00%、19.23%;(2)树附生藓类植物群落可被分成三类,分别分布在樟树—枫杨为主要成分的阔叶林、针叶林和以喜树为主的阔叶林中;藓类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与植被类型相对应;(3)树附生藓类在不同树种之间,尤其在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之间存在选择性;(4)树的倾斜对树干藓类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部地区典型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森林土壤有机碳(SOC)是土壤有机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有机碳库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对中国东部地区7个典型森林的土壤样区碳储量进行了野外调查与对比研究,分析了6种土壤类型和28种植被类型的SOC储量及其随深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内SOC储量的分布范围在4.01kg~30.12kg/m3之间,在各土壤类型中,长白山棕黑毡土的有机碳储量最高,SOC储量为24.41kg/m3,千烟洲红壤的有机碳储量最低,SOC储量为6.47kg±1.01kg/m3;在各植被类型中,鸡公山的黄山松林SOC储量最高,SOC储量为30.12kg±22.76kg/m3。千烟洲常绿阔叶林土壤的有机碳储量最低,SOC储量为4.01kg±3.56kg/m3,部分地区SOC储量还有一定的增长潜力。年均温与SOC储量呈负相关,但7个典型森林类型土壤碳储量的分布,在由北向南的方向上没有明显的特征。初步分析认为,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本研究所调查地区SOC储量分布的主要因子。7个典型森林类型土壤碳储量随土层深度的下降而降低,其中自然林土壤碳储量降低幅度相对较大,人工林土壤碳储 量降低的幅度相对较小。人工林土壤剖面上层SOC储量相对较低,导致了人工林土壤整体有机碳储量比较低。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黑龙江依兰煤矿早第三系始新统达连河组的上、下两个层位所产的植物化石的区系组成及植物群特征:一个系产于煤层下部的砂页岩中的植物群A,另一个是产于煤层上部油页岩中的植物群B。植物组合共计35科49属52种,其中有蕨类植物2种,裸子植物10种,被子植物40种,其中包括1个新种。对其进行区系成分和叶相分析表明,A段植物群的古植被为北亚热带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生林;B段植物群的古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通过与邻近地区的国内外相应植物群比较及植物群的属种地史分布分析,确定A段植物群的时代为早始新世,B段植物群的时代很可能为晚始新世。两个层位间植物群区系成分的变化,表明始新世我国东北地区发生了较明显的气温下降过程,即古气候发生了由亚热带向暖温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云冷杉林是以松科(pinaceae)中的杉属(picea)、及冷杉属(Abies)的树种为建群种,广泛分布于北球的一种植被类型。它遍布于我国的西南、西北、东北、华北和湖北的山地中,其蓄积量占我国森林总蓄积量的21%强,在我国的森林资源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云冷杉林在中国及欧亚大陆的分布有很明显的规律性变化,表现在其分布上限随纬度的增加呈现出有规律地减少,在局部地区受代表水分影响的经度作用发生不同程度的畸变,并在北纬80℃附近达其分布最上  相似文献   

19.
曾以平  万春  苏德  杨巍  赵艳华  包扬 《科技通报》2020,36(5):63-70,101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中亚热带天然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使用250 m分辨率MODIS NDVI遥感数据和中国气象站点数据驱动CASA模型,模拟了井冈山2000-2016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动态变化,并分析了NPP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井冈山地区植被NPP主要集中在420~480 g C·m~(-2)·a~(-1)(面积占比90. 91%);在2000-2016年间呈波动中下降的变化趋势,下降速率为4. 83g C·m~(-2)·a~(-1)。井冈山地区植被NPP极显著减少(占比11. 33%)和显著减少(占比23. 00%)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南部。月尺度和年尺度的NPP变化曲线与气温和太阳总辐射变化较为吻合,与降水的吻合性稍差。年NPP与太阳总辐射之间显著相关;月NPP与降水、气温和太阳总辐射之间均为显著相关,但与降水之间的相关性弱于与气温和太阳总辐射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阔叶红松林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阔叶红松林是分布在北温带的多物种、多层次、多价值、多效益的一种森林类型,具有物种丰富、结构复杂、生物量高、自我维持能力强的特点,是被普遍认同的高价值、高产量的森林资源。前苏联林业专家于20世纪30年代、我国学者于建国初期的50年代就开始对阔叶红松林进行了大量研究。至此已有关于阔叶红松林的林型分类、结构、动态、物种间的关系、个体生态、采伐更新、经营技术以及阔叶红松林人工造林等方面的数百篇研究论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对红松及阔叶红松林的研究结果,对指导阔叶红松林的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综合论述了对阔叶红松林群落结构和动态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