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蕴藏着丰富的、最具优势和特色的海洋微生物资源。多样性研究是挖掘和利用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关键。关注海洋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发现功能多样的新颖代谢产物,揭示海洋微生物的关键次生代谢过程和主要调控机制,开发生物合成新技术,是发现创新药物和开发特色功能产品的重要基础。本文对中国海洋环境微生物的物种、遗传、化学和代谢多样性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群体感应是一种微生物通过产生、释放和感知特定化学信号分子,并随之改变相关基因转录表达,从而在群体水平应对细胞密度和环境变化的行为活动。海洋微生物为了适应高压、高盐、低温、寡营养等极端环境往往表现出群体感应的现象。群体感应的存在提高了海洋微生物对外界营养物质的摄取,从而增强对外界不良环境的应对能力。另外,海洋微生物的群体感应系统也是导致海洋污损的重要原因,因此,目前研究群体感应淬灭对于防治污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海洋环境究竟恶化到了何种程度?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最近科学家对复活节岛附近海域的海洋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海洋生态环境已经恶化到了异常危险的程度,包括大型海洋动物的复杂海洋食物链现在已经变成了为微生物、有毒海藻、水母和疾病主宰的简单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4.
优化粤西海洋经济地域结构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世豪 《软科学》2004,18(3):41-43,46
粤西海洋经济地域结构主要指由广东粤西港口、岛屿与腹地连接所形成的生产力区域结构。优化粤西海洋经济地域结构,必须多层次、全方位开发,建立区域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构成一个由沿海产业推动内陆腹地而形成的一种外向型海洋经济地域结构,作为粤西、大西南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相似文献   

5.
基于价值创造的海洋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地图描述了海洋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价值创造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从上到下的推行把知识产权价值创造的最终目标层层分解为市场价值创新、成本结构优化及溢价持续性措施,展示了一个海洋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价值战略的实现途径及实施所需的特殊人员、信息和组织,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管理知识产权战略的执行。  相似文献   

6.
《科学中国》2006,(10):15
近日,一组国际海洋生物学家在全球多个海洋研究点采样调查和分析后惊讶地发现,生活在地球海洋中的微生物种类可能比人类目前估计的数量多100倍,达到上千万种。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一名泳者不小心吞下了一口海水,他同时也会吞下1000种微生物。  相似文献   

7.
防城港港区石油污染海洋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宾泽全  于皓 《大众科技》2011,(4):110-111
文章概述了石油污染在海洋中的原因、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的危害,针对可能突发的漏油事件提出了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在原有的技术措施中提出了微波技术、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和基因工程菌等新途降解海洋中的石油污染.为防治石油污染提供意见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微型生物(包括细菌、古菌和病毒)是海洋碳循环的巨大幕后推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气二氧化碳(CO_2)由海洋藻类生物转变成可沉降有机组分(生物泵),经过细菌和古菌及其他生物和病毒作用(微型生物碳泵),在广阔水体中产生的惰性有机碳(RDOC)可在千年时间尺度上被封存,其伴随颗粒物进一步沉降到海底由底栖微生物作用变成碳酸盐矿物(碳酸盐碳泵)得以更长时间尺度的封存。文章在充分了解海洋微生物过程和机制的基础上,阐述"三泵(生物泵、微型生物碳泵、碳酸盐碳泵)集成"的固碳、储碳原理和优势;采用人工智能手段,制定海洋负排放工程可行性方案,为海洋碳封存提供可监测、可报告、可核查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场景。从科学原理上,该方案的实施将可望助力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海洋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测量中国36个涉海城市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并利用空间统计工具分析这些城市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区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36个涉海城市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呈现“金字塔”结构,能力较强的城市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3个海洋经济区且为区域中心城市,其余多数城市的海洋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较低;各城市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空间特征表现为异质性强、外溢效应不明显。最后基于测度分析结果,提出应加强国家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实现不同涉海主体之间的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和协同创新,推进海洋产业集群与技术空间扩散,加快中国海洋领域的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与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海洋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方法测量了全国36个涉海城市的海洋创新能力,并利用空间统计工具分析了创新能力的区域特征。结果表明,中国涉海城市的海洋创新能力呈现“金字塔”结构,能力较强的地区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个海洋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其余多数城市的创新水平相对较低,空间特征表现为异质性强、外溢效应不明显。因此,应加强国家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实现不同涉海主体之间的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和协同创新,推进海洋产业集群与技术空间扩散,加快中国海洋领域的创新资源整合与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1.
海洋渔业3.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松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12):1332-1338
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发展战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等已经成为热门话题,海洋资源与环境问题在我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大家热议海洋粮仓、远洋渔业、海洋牧场、离岸养殖、冷水团养鱼、养殖工船、透明海洋、智慧海洋、从浅海走向深海、从近海走向大洋、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话题和计划的大环境下,从全球海洋角度,将海洋作为一个整体,从海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能流和物流的层面探讨海洋渔业资源发展历程和发展出路,提出"海洋渔业3.0"发展计划,旨在探讨建立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探测、海洋资源开发是海洋活动的三大主题。海洋调查、观测(监测)是海洋探测的主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50年来,海洋调查和观测(监测)技术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与先进海洋国家相比,总体上落后约5~20年,海洋调查和观测(监测)高技术产品全部依赖进口。21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4个海洋经济区海洋经济规模、海洋产业结构以及海洋科技竞争力,得到广东省和山东省的海洋经济发展领先于浙江省和福建省,但后者在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最后,在提升海洋经济贡献度、发展海洋科技、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战略高度善待海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是富饶的资源宝库,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根基.我国管辖的辽阔海域,是我们的蓝色国土,是我们资源开发的战略基地和国防安全的战略前哨.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善待海洋,研究制定管好用好海洋的方略大计,切实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立法和海洋管理,在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同时建设成海洋强国.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对浙江省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剖析,指出浙江省海洋科技创新存在的人才缺乏、研究结构不合理以及研究力量分散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制定海洋科技发展战略、加大投入、建设人才队伍、加速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加强海洋科技统一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全球性的海洋开发利用和向海洋要资源、争夺海洋空间的浪潮推动着我国海洋管理、研究、开发和利用的步伐,由此带动了对高时效、全方位的海洋数据和信息产品的热切需求,亟需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国的海洋信息化进程,研究数字海洋,建设数字海洋,将最新的战略理念和科学技术应用到数字海洋发展当中。  相似文献   

17.
我国海洋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测量我国蓝色经济区的海洋经济运行效率,挖掘其运行非效率环节,有利于海洋产业结构的整合优化。采用混合DEA结构模型对蓝色经济区内11个省(区、市)的海洋经济效率进行测量,得出海洋经济效率最优的区域,并对非效率产业和区域的弱势环节进行挖掘,证实了混合结构更加符合现实中海洋生产结构。改进后的DEA模型比传统DEA模型更能准确、客观地刻画最优生产前沿面。  相似文献   

18.
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作用,本文基于2004—2018年相关数据,运用ARDL-ECM模型,分析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发展、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关系,并结合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海洋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增加能够带来海洋生产总值的增加,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对海洋经济发展有正向推动作用,海洋经济发展也是海洋科技创新、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格兰杰原因。而相比海洋科技创新投入,当前海洋科技创新产出对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海洋经济发展的作用相对较小。据此,提出贯彻海洋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兼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海洋教育在海洋人才培养中的不足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琪  王璇 《科学与管理》2011,31(3):62-68
兴海强国,必先强教。我国各级各类海洋教育已得到蓬勃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海洋人才。但我国海洋教育的发展还不能满足当前海洋事业发展对海洋人才的需要,各级各类海洋教育在海洋人才培养中仍有不足。对此,我国的海洋教育事业应主动出击,尽快出台全国性海洋教育规划,加大对海洋教育事业的投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协作的海洋教育网,构建海洋终身教育体系,为国家的海洋事业培养更多优秀的海洋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推动海洋强国建设,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提高海洋全要素生产率成为新时期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重要驱动力。基于2007年—2017年我国11个沿海省市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分析海洋科技创新、海洋全要素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自我增强机制;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双向促进关系,相互促进效果较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海洋经济发展对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大于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洋全要素生产率,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对海洋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通过发挥自我增强机制的提升作用,提高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相互促进效应,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经济质量,促进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海洋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