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8 毫秒
1.
粟应人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129-132
现代新词语源于现代文化变迁,同时又像一面镜子,反映文化变迁,而且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其产生与当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外文化的交流厦某些文化的流行等有密切的关系。新词语不仅反映流行文化的客观存在及文化走向,而且丰富了汉语词汇量和语法结构的变化,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不可否认,部分新词语尚待规范,一些新词语也会时现代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谷玉霞 《考试周刊》2010,(48):21-21
当前新词语的大量涌现,是汉语变异中的一项最令人瞩目的内容。新词语不仅是社会生活的镜子,而且刻有各种文化心态的痕迹。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层次。现代汉语新词语都是随着这三个层面的变化而产生的,它们是社会文化变迁的产物,是考证文化变迁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新词语是对当代社会最迅速、最直接的反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许多新词语不断进入我们的生活中.因此,了解和掌握英语新词语的形成与发展有助于加深了解和熟悉新词语的词义,并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英语词语中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语言与社会共变论为理论基础,并结合社会评价论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深入探讨新词语产生、发展 和规范等问题.本文认为,社会的发展对新词语的产生有着重要影响,社会文化影响着新词语的盛衰,人际关系影响着新词语的变迁,媒体传播影响着新词语的扩散.对新词语的发展,本文认为,随着社会生活的进一步多元化,新词语还将继续以较快的速度增加;中国加入WTO以后,外来词语会进一步增多,字母词语现象不但不会消失,反而会进一步融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对新词语的规范,本文认为,首先应该运用社会评价论的观点去看待新词语的有关问题;其次,规范和评价新词语,也要考虑语言自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新词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词语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的发展导致新词语的大量产生,丰富了汉语词汇。研究新词语有助于掌握文化动态和更新汉语教学内容。人们对新词语的产生基本上是肯定的,负面词、科技词、字母词的存在是必要的。在新词语研究中,要加强大汉语的观念,提倡采用描写主义的实录手法,对新词语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新词语产生方式的心理依据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词语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社会生活当中最为积极活跃的因素.社会越进步,经济越发展,生活当中方方面面的变化越大,新词语的产生也就越频繁.透过新词语这面镜子,可以对当代社会的普遍心态,甚至对一个民族的民族特点有初步的了解.近年来新词语的大量出现也让人们把关注的眼光投入到心理学层面上,试图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新词语产生的方式和原因.  相似文献   

7.
词汇直接受民族心理影响,与社会生活和文化的联系最为密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要素.鸦片战争后(1843-1925)的上海产生了大量新词语,作者结合社会生活变化和发展,分析了这些新词语的来源、特点、产生渠道及其所反映的城市生活的变迁和市民心理.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和任何事物一样,语言也需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如果说语音、语法相对稳定,那么词汇就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词汇中基本词是内核部分,较为稳定:新词语则属于外围部分,相当活跃。基本词和新词语两部分密切联系,共同为人们的交际服务。基本词当初就是新词语,而新词语又是基本词出现的前奏,是汉语词汇丰富多彩、风格多样的生命和源泉,汉语词汇就是通过它的不断推动而向前发展的。可以说新词语的大量涌现是社会嬗变的产物。每当社会的经济、文化发生重大变革时,就会诱发新语新词新用法的大量产生。新词语的活跃程度,是社会活力的指标,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如果一个社会长期没有新词语的产生,则可以断定这个社会是死气沉沉、没有发展的。与之相反,大凡新词语层出不穷的时代或社会,往往充满了活力。比如,港台、广州和上海一带新词语产生数量多、速度快,许多新词语都是先流行于港台或沿海一带,随后再传入内地的,因为那里的经济发达,文化活跃,  相似文献   

9.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对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应变性.它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调整与创新,从而完善和丰富起来.新词语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系统,显示出无与伦比的社会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词新义大量产生,更加丰富和满足了人们交际的需要.所谓新词语,这里采用公认的看法:新词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中,从本民族的方言词、古语词和行业语中借用过来的词语,也指一个产生了新语义、新用法的的固定短语.近年来,新词产生的数量和速度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它以简约、新颖的面貌给我们的语言应用带来新鲜空气.新词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能直观、迅速地反映社会的发展,历史上社会发展快的时期往往也是新词语产生的高峰时期.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同社会本身的关系密不可分,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研究近十几年来产生的新词语,能够发现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领域的一些新观念,从而更好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发展,出现了大量新词并被广泛使用。而国际交往的增多使得汉语新词的英译成为摆在众多译者面前的重要任务。文章重点讨论了汉语新词的主要来源分类,分析了汉语新词英译的现状与不足,以及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策略与英译方法以期提高汉英翻译水平,更好地开展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2.
当代汉语词汇变化文化透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与社会共变。当代汉语词汇中新词旧语的更替记录了中国社会物质化、制度化和心理化的多层次变迁。新词语增长的侧重点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科教事业兴旺发达的崭新面貌。当代汉语词汇吸收外来词的态势,反映了我国对外交流更为开放的化心理和更为广阔的化视野。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的汉语新词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年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也促进了汉语言的丰富,尤其是新词语的大量产生。通过对新词语的观察发现,新词语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构词方式的改变;音节趋向多音;外来词的变化及术语的大众化等。新词语产生渠道方面也呈现出一些不同:旧词语的复活;旧词语的新义新用及港台词的大量吸收等。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随着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新事物、新观念不断地涌现,人们的话语表达在指称这些事物时,产生了一系列的"旧词新喻"的现象。人们在隐喻性思维的导引下,使原有词语的语义泛化,通过人们频繁地使用,其隐喻意义就沉淀为词的比喻义,从而成为词语的固定义项。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及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许多现代英语新词应运而生,其中很多是由合成法及由词义改变而构成的,这些英语新词不仅具有时代特色,而且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词汇。  相似文献   

16.
文化背景对汉语和英语词语发展的影响包括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价值取向、科技和经济文化、习俗文化、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这种影响是为了处理好文化背景与英汉词语发展的关系,学习英汉文化,保持良好的文化交流心态,努力将汉语推向世界,展示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XX门”中“门”意义的误释——与布占廷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外的交流愈加频繁。语言中敏感度极强的词汇反映中国社会动态的发展颇为明显,出现了很多新词语,也相应出现了一些新的构词方式。由于词典收录的相对滞后,给我们理解上造成了诸多困难,甚至出现理解上的错误,“XX门”中“门”意义的误释就是一种。文章对布占廷论文中出现的误释现象予以纠正,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一现象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新词语是个相对的、历史的概语:在新词语不断产生的同时,较早产生的新词语逐渐丧失其新颖性而成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基本词汇单元。本文试图从经济飞速发展而对政治、心理、社会文化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尤其是相对落后国家在向发达国家学习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跟随现象)进行一次探讨,并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两个层面加以剖析,从而内在地归纳、抽取一些新词语产生的规律、途径等方面的资料,有利于人们理智、冷静地看待今天外来文化单元大量涌入中国儒家文化的事实和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不同的历史阶段赋予语言以不同的内涵,随着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领域发生的极大变化,人们也在追求使用不拘形式的大众化的语言--大量俗语、方言进入标准语;计算机俚语发展迅猛;带有现代色彩的词汇大量涌现,这种新时尚使得原本绚丽多彩的俄语语言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小康社会"是邓小平用来描述中国现代化发展阶段的词语,它表示的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宏伟战略.它是对邓小平小康社会观的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