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当兵30多年,因年龄、环境和条件的影响,自己的业余兴趣和爱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有一种兴趣、爱好却始终如一,那就是坚持业余写作。从当战士报道员到走上师的领导岗位,我都把写作当作一种追求,一种事业,一种与社会交往的最佳方式,一种自我提高和完善的途径。为了它,无数个节假日我都“蜗居”在办公室,一杯水、两包方便面对付一天;为了它,我曾一次次失约,在所在的城市生活多年竟很少带女儿上过公园;为了它,我曾把准备请客买的菜遗忘在菜市场,而受一个灵感的驱使,匆匆赶回办公室闭门写作,直到妻子打电话说客人已经到家,我才知道自己犯了…  相似文献   

2.
当兵30多年,因年龄、环境和条件的影响,自己的业余兴趣和爱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有一种兴趣、爱好却始终如一,那就是坚持业余写作。从当战士报道员到走上师的领导岗位.我都把写作当作一种追求,一种事业.一种与社会交往的最佳方式,一种自我提高和完善的途径。为了它,无数个节假日我都“蜗居”在办公室,一杯水、两包方便面对付  相似文献   

3.
写作,对于我来说已有10多年的经历了。然而,使我从业余写作走上专业新闻工作岗位的真正原因,既有组织的培养,也离不开《广旺能源报》社的一位资深编辑10多年的关心、帮助和引领。这位老师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写作历程,在企业报干了20多年。他有着丰富的写作实践经验,并为广旺集团的百里矿区培养了一大批新闻写作人才——他就是广旺集团《广旺能源报》的总编辑杜华赋。尽管我和他现在已成为同事,但我更认为他是我在写作之路上前行的引路人。因此,一直以来,我都不善称他的职位,而更愿意称他为"老师"。  相似文献   

4.
几点建议     
我在乡镇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虽然不是档案工作者,但文秘工作的性质使我对档案工作十分重视和感兴趣.贵刊我是每期必读,认真学习,"写作讲座"、"文史知识"、"照片档案"、"文苑"等栏目都是我很喜欢读的,感觉受益匪浅.特别是一年多来,贵刊质量不断提高,更具指导性和可读性,我对贵刊也更加喜爱和欣赏了.  相似文献   

5.
我无缘成为兰台人中的正式一员,也投机会参加任何形式的培训,然而却和档案资料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1985年,我从学校调到县普通教育办公室工作,发现办公室多年的资料、表格一捆捆,一袋袋地堆放在木柜里,有的资料由于长年卷在试卷袋内,纸张破损,字迹模糊.  相似文献   

6.
读着郝铭鉴先生的这个集子,心里感到十分亲切.铭鉴大学毕业后,做过10年机关工作,此后就长期在出版阵地驰骋,卓然成家,成就显著.我和铭鉴同事30多年,同在一家出版社,同坐一间办公室,同住一幛宿舍楼,长期的亲密接触.使我在读他的这些文章时,脑海里重新闪现出他在编辑道路上的奋斗身影.  相似文献   

7.
1983年,因工作需要,把我借调到院办公室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常接触到实用文体写作.开初写起来很吃力,又由于“临时代办”的思想,也就仅仅是应付而已.但事不凑巧,1984年院领导再三动员我,要我留在办公室工作,我只好服从调动. 由于工作性质变了,对报纸上登载的新闻注意看了,广播里的新闻节目留心听了.看到和听到别人写的好新闻连声叫好,可自己却不知怎么写,  相似文献   

8.
新闻写作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我认为是通俗,尤其是经济新闻写作. 为什么呢?先举个例子. 十多年前,笔者在经济日报工交部担任部主任.一天,副总编辑杨尚德从国家计委开会回来,把我叫到办公室说,国枢,我刚参加了一个关于规模经济的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参加工作后,由于我在办公室从事秘书工作,其中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写新闻报道,为了完成领导交给的重任,我不得不加强对这方面知识的学习。为此,我于1987年有选择地订了一份《新闻与写作》。十几年来,一直坚持拜读,越读越感到此刊难得,不仅内容新颖,活泼,有感染力,而且专业知识丰富,实用性强,使我爱不释手。特别是胡文龙先生在《新闻与写作》上发表的“新闻小言论写作得失谈”系列文章,开启了我写作言论稿的理想之门,后来竟自不量力地把言论写作定为自己业余爱好的发展方  相似文献   

10.
在办公室工作的人都知道,平日里工作琐碎繁忙,要想抽出时间写稿子并非是一件易事,只好常牺牲休息时间挑灯夜战。姜红波书记知道后,很支持我的写作,特意为我订了一报一刊。平时他出差总忘不了给我买一  相似文献   

11.
要自我加压     
1996年,刚参加工作的我被安排到山东省高密市第四中学办公室任文书,负责学校的宣传工作。受命之际,心里忐忑不安,虽然在上学时我就爱好写作,并不断有“小豆腐块”见诸报端。是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同事的鼓励,解除了我的顾虑,使  相似文献   

12.
我爱集邮     
我集邮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了. 那还是我刚调到办公室任机要档案员不久,我从办公室来来往往的信件中,看见有我喜欢的邮票,便舍不得弃之,把它剪下来,夹在日记本中.后来,丈夫在外地进修学习,每一封信都给我带来了情感的喜悦和邮票的收获,随着邮票的增加,渐渐地我爱上了集邮.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已从事业余新闻写作四年。四年来,我坚持工作和写稿两不误,并以写稿推动工作,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新闻写作水平,先后在《湖北日报》、《中国企业报》、《法律与生活》、《财政》、《新闻知识》等国内九十家报、刊、台发表了四百多篇稿件。现就零碎体会谈一点。时间,来自“化零为整”众所周知,写稿需要时间。我几乎一直从事办公室工作,近年又被“提升”为办公室负责人,工作是  相似文献   

14.
审稿的尴尬     
虽说已经退休多年,但我对于干了30多年的编辑出版工作终究还是情未了、意未尽,有着难以割合的情结.  相似文献   

15.
多年的业余写作,我磨秃了一支支笔头,换过了一支支钢笔.我舍不得丢,它们静静地躺在我的抽屉里.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新闻培训班上,我向听课的记者、通讯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新闻采写中,处于第一位的是什么?有人回答是写作.其理由是:同样的新闻源,同样的新闻素材,有人能写出新闻佳作来,有人则不能,可见写作是第一位的.我的回答是:积我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多年的经历体验,结合我对"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研究分析,我个人认为,在新闻采写中,发现一则新闻比写作这一新闻更重要.怎样去发现新闻呢?从笔者对"中国新闻奖"作品的研究发现,可以从下述12个方面去寻找新闻.  相似文献   

17.
1981年,云县农业局领导把我从爱华农科站调到局办公室负责打字、收发、档案工作,一人身兼三职.对于从未接触过以上工作的我,一切都是陌生的,本来我学的是农学专业,经过一年的基层农技推广,我非常喜欢和农民在一起到田间地头施展专业技术,但是,作为一个国家干部来讲在工作中要服从领导安排.我想,既然领导把这负担子交给了我,就应该义不容辞地挑起来,我的信念是,不管干什么工作,要干就一定要把它干好,从此,我选择了档案兼收发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员祁维民同志是郑州市邙山区地方史志办公室干部、区业余新闻报道通讯员。区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都夸赞“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模范通讯员”。今年59岁的祁维民同志,从事业余新闻写作已30多年了。长期艰苦的脑力劳动,使他患上了动脉硬化和脑神经衰弱等疾病。1985年在乡里搞村志时,他曾病倒在工作岗位上。经过近两年的治疗后,医生嘱咐他继续休养,可他却主动地上班了。单位领导让他“适当搞些新闻写作”,他却仍然忘  相似文献   

19.
读者之声     
河北省衡水市电池厂办公室李建宏:1992年底,我从众多报刊中选订了《新闻与写作》。经过学习,我觉得《新闻与写作》是宣传人员的助手和必读之物。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春节期间,几位同学来串门,谈及我毕业后从事业余新闻写作的成绩,要我“介绍经验”。其实,我1984年才中专毕业,参加工作还不满两年。起初分配在县农业局办公室。办公室工作人员是“万金油”,样样都干,是杂家。有一点使我感兴趣,就是每天有许多来信来访,有许多报纸、杂志可看。从信稿和来访人谈话中可知道许多情况。我从报纸、杂志的文章中受到启发后,就随便写写。出乎意料,第一次投稿竟中了,《农民王文兵成立农产品批发部》被登在《通川日报》上。从此,我从事业余新闻写作的兴趣日见浓厚。一年来,先后在《农民日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