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潘蓉蓉 《考试周刊》2011,(14):105-106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母语迁移现象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正迁移促进二语习得,负迁移妨碍二语习得。大多数学者侧重于母语负迁移的研究,而本文从语音、词汇、句法及文化等方面分析母语正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旨在强调母语正迁移的重要性,积极利用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面影响,以提高语言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
汪晓婧 《考试周刊》2013,(78):88-89
母语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介绍了母语迁移理论,认为应该合理运用母语知识和母语思维促进其在二语习得中的积极作用;浅析了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母语正迁移和负迁移现象。正、负迁移均不能忽略,应当正确对待,要有效促进正迁移,抑制负迁移。  相似文献   

3.
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母语不仅能促进第二语言学习,还会对第二语言学习带来干扰,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语言迁移。语言迁移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核心问题,语言迁移分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基于此,对母语是否应该运用到第二语言教学中,以及何时恰当使用母语,怎样避开母语在二语教学中的负迁移等问题进行探究,同时得出母语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及启示。  相似文献   

4.
语言迁移是一种语言对学习另一种语言产生的影响。这种现象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根据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影响,母语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有助于加速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的学习,而负迁移则会干扰阻碍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掌握。据此通过举例分析汉语语法知识对英语语法学习的正、负迁移作用,倡导教育者积极深入挖掘英汉两种语言的共同要素,以便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掌握语法规律,进而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母语知识对外语习得的影响是心理语言学家和语言学家正在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母语会对第二语言习得造成迁移现象,这种现象可以分为两种:正迁移和负迁移。本文通过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和语用几个层面上的对比分析论述了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负迁移,并提出了克服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母语负迁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语言迁移是一种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很普遍的现象(Ellis,1994,2006)。在学习外语前,语言学习者已经长时间的使用了母语,并且非常熟悉母语的各种语言规则,所以当他们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会无意识地使用这些语言规则,因此,母语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影响。本文旨在分析汉语作为母语对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产生的负迁移影响,以及对于中国的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一、语言迁移在第二语习得领域,语言学家发现母语对于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影响。当学生将母语的语言规则套用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时,语言迁移就出现了。语言迁移  相似文献   

7.
在二语习得中,学习者的母语知识会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本文根据语言迁移理论,对母语负迁移在英语教学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提出若干如何在教学中克服母语负迁移的措施,以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语言迁移是指二语学习者凭借已有的语用规则在目的语的习得和使用中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而在中学生英语写作中则较为突出地体现了这种在从母语到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语用迁移现象。因此,如何在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写作教学中帮助学生促进正迁移,避免负迁移,已经成为我们得以提高第二语言教学质量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克服干扰 促进迁移——母语迁移现象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 ,存在着母语对目的语的迁移现象。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相同时 ,学习者的母语知识会对目的语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产生正迁移。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相异时 ,学习者若借助于母语的一些规则 ,就会产生负迁移或干扰。对母语迁移现象的分析 ,能启发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干扰 ,促进迁移 ,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0.
母语迁移是影响第二语言(二语)习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二语习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我国学习者在学习二语时母语的迁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语音,词汇,句法,语篇.本文分析了母语正负迁移对以上四个方面的影响,同时探讨怎样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克服母语负迁移带来的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语言迁移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的范围日趋广泛而深刻。语言迁移通常是指学习者已有的语言知识对第二语言习得所产生的影响。它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已有的语言知识对第二语言习得起到的积极与促进作用的现象,负迁移是指已有的语言知识对第二语言习得起到的干扰与抑制现象。在母语的影响下,不同的学习者可能会呈现不同的学习特点。但是,我们在调查使用过程中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负迁移现象都会对学习者产生消极的影响,也会有一定程度上的正面影响。本文着重分析负迁移对二语习得的正负面影响,从而使教师和学生更全面的掌握教与学的方法,巧妙的转换负迁移的负面影响,促进二语习得。  相似文献   

12.
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母语思维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母语思维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它对二语习得会产生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即正迁移和负迁移。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利用语言的共性来促进“正迁移”,借助母语思维来促进二语习得,进而提高目的语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彭艳 《考试周刊》2011,(56):111-112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母语迁移研究逐渐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要内容。迁移分为母语正迁移和母语负迁移,正迁移可以促进目的语的习得,而负迁移则会阻碍目的语的习得。文章主要就日语词汇学习中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分析了词汇学习中出现的误用现象,旨在帮助日语学习者更准确地习得目的语。  相似文献   

14.
二语习得作用的有效发挥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就是母语的特点,母语对二语习得的作用通常是双面的:正迁移作用和负迁移作用。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在二语习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正迁移的角度,首先探讨了语言迁移和二语习得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了母语正迁移现象,最后根据现象提出了充分发挥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作用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母语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因此自被提出以来倍就受研究者们关注。然而,一直以来研究者们多将视角锁定在母语对二语学习的负迁移作用上,其正迁移作用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大学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认识母语正向迁移对二语习得的作用和影响,对其英语学习有一定启示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语言迁移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正迁移推动二语习得,负迁移阻碍二语习得。研究和探讨母语负迁移对我们的外语学习必将产生重要的作用。该文结合教学实际,从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常见的语用失误入手,着重探讨和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母语负迁移的现象及成因,并就如何克服母语负迁移,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介语是二语习得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出现在第二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系统,具有系统性、渗透性、动态性和僵化性等特点,对目的语的学习有直接影响。中介语和语言迁移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迁移是指来自母语和已习得的其他语言对目的语学习的影响。它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通过英汉对比,在语音、词汇、句法、语义和文化背景层面上分析了中介语在汉语中的负迁移现象,可以帮助外语学习者利用母语知识,减少母语的干扰,消除母语负迁移,提高第二语言习得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母语使用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并对其起到积极促进或消极干扰作用。本文从词汇、句法、语篇三个层面分析母语负迁移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造成的影响,并尝试阐释如何使用有效的策略减少母语负迁移对学生英语写作造成的干扰。  相似文献   

19.
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占重要地位.时至今日,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并已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理论: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对比分析假说,心灵主义的迁移最小论和普遍语法理论.母语迁移对二语学习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以及文化四个方面.因此,要合理的运用母语的正迁移,尽量消除或降低母语的负迁移,达到促进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  相似文献   

20.
语言迁移是外语学习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二语习得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第二语言习得整个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它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能促进外语学习,而负迁移增加了外语学习的难度。分析母语迁移对外语学习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