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聂雅 《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3):92-94,F0003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女性主义对教育领域内的性别歧视、性别刻板印象等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努力在教育中体现性别平等。注重制定反性别偏见的教育政策、重视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性别平等信念的培养、重新编写学生教材是美国中学教育体现性别平等的具体举措。长期实践中,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女孩参与理科课程显著提高,但依旧存在着来自教育系统内部和社会其他系统的挑战。当前我国中学正在提倡推进性别平等,美国中学教育为性别平等所做出的努力,能为我国中学教育中推进性别平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80年代、90年代以后的三个不同历史时期,英国和日本采取一系列教育政策改造传统的公共教育体制,不断扩展公共教育的空间。现在,在全球化背景下,公共的教育空间不是变得规则、协调了.而是在各自的地理环境中变得不规则了。对英国和日本的教育政策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刻地认识英日两国菊在于公共教育空间背后不同的教育特质和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3.
受西方妇女运动和女权主义的影响,台湾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兴起了一场以社会性别平等为目标的教育改革运动.本文在对台湾性别平等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揭示了台湾性别平等教育内涵的转变;进而在对作为改革核心的性别平等教育课程以及其他实施策略与实施现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总结了台湾实施性别平等教育的成效和不足.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提高美国教育质量和兑现教育平等,美国联邦政府在教育改革中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主要有提高学生学业标准、提供择校机会和弱势群体的教育补偿政策。对教育平等的追求从机会平等转向过程平等和结果平等;对弱势群体的教育补偿发展到经济补偿和提供额外教育辅助并行的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法律和政策保障所有公民的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权利平等是美国教育立法的精神实质。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一系列有关残障儿童的教育法规和政策就是保障残障儿童在接受教育方面享有教育机会均等和权利平等的缩影。  相似文献   

6.
从殖民地时期、二战后,20世纪90年代以及"9·11"后四个时期的美国国际教育历史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前美国的国际教育在其研究领域、教育政策和教育制度兼有多重身份,且美国国际教育在其国际定位、教育目标、教育对象、实施机构和管理与投资拨款等五个方面都有着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19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族教育政策与实践的历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族教育政策和实践的发展历程呈现出同化主义、英语中心主义、教育隔离制三个显著的历史特征.直到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兴起,才为少数民族争取到一定的平等权利.  相似文献   

8.
何颖 《教育》2006,(14)
思想力“原点”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的性别平等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其中高校的成绩尤为瞩目。本文考察分析了近年来台湾高校性别平等教育在课程实施方面的情况,以及在研究与立法方面的保障情况,并据此归纳出对大陆高校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9.
王森  单中惠 《比较教育研究》2021,43(12):38-45,70
从1904年杜威的《手工训练在基础学习课程中的地位》一文被介绍到俄罗斯,杜威教育思想已经在俄罗斯传播了117年.杜威教育思想在俄罗斯的传播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十月革命前、20世纪20年代、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20世纪70年代至今.进入21世纪,杜威教育思想研究在俄罗斯迎来了一轮新的热潮,俄罗斯学者对杜威教育思想在俄罗斯传播历史分期的划分、苏联时期践行杜威教育思想的教育实验活动、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苏联去杜威化的原因、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再认识等方面,挖掘了大量新史料,发表了诸多新论断、新观点,以客观反映杜威教育思想对俄罗斯教育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美国高校的女校长比例在2017年达到30%这一临界规模,分析这一临界规模达成的原因对于进一步将我国的性别平等政策落到实处具有启发性意义。研究采用集体行为视角,从历史过程和行为特点两个维度分析临界规模达成的原因。研究发现,在历史过程方面,女性在美国高校的职业之旅经历了五个主要历史阶段,分别是:从19世纪30年代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女性获得了高校的职业准入,但20世纪80年代以后,高学历女性数量蓬发,而高校女性职业分布却呈现出底层集聚与高层缺损的矛盾状态,引发了结构性紧张。因此,20世纪90年代,为了打破这种失衡现象,国家政策与高校制度层面均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规范,21世纪以后,对于高校女性领导力的肯定渐渐成为一种集体信念,2010年以后,全国兴起了女性领导力提升项目浪潮,尤其是对高校的女性领导力进行了专门的行动动员。在行为特点方面,美国高校女校长临界规模的达成体现了社会风潮与国家推动相结合、供给侧战略与需求侧战略相结合、认知性运动与规则性行动相结合的三重特色。  相似文献   

11.
单一性别教育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早期传统单一性别教育;二是中小学再兴的单一性别教育,后者又可细分为两种形式: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侧重于女生发展的单一性别教育与90年代出现的侧重于男生发展的单一性别教育。本文以英、美、澳三国为例,重点探析了复兴的单一性别教育出现的缘起与特点、政策与实务、优势与限制,并由此得到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与就业关系发展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与就业的联姻是个历史现象,教育与就业关系的表现形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从确定到不确定的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这种转变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3.
郭彦瑞 《教育导刊》2004,(21):15-17
教育平等是社会平等的重要内容。教育平等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教育权利平等的理念是政治、经济领域的平等权利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在超越了身份制、等级制等将教育视为少数人特权的历史阶段之后,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作为基本人权,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之一。20世纪40年代《联合国人权宣言》规定“不论什么阶层,不论经济条件,也不论父母的居住地,一切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机会均等作为现代教育基本理念,具有鲜明的价值指向,主要是对在现代教育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的教育权利的关切和补偿,  相似文献   

14.
美国20世纪60至80年代的教育机会均等运动在教育公平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该运动显示出美国教育机会均等有四个方面的含义:机会的平等、结果的平等、能力的平等和选择的平等,反映出教育机会均等的含义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程;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基本策略有补偿教育政策与学校选择制度两种.鉴于我国实现教育公平的现状与经济实力,现阶段实现教育公平的策略要以补偿措施为主,同时需要做出教育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5.
晚清时期华侨教育的发展分3个时期:19世纪70年代以前为华侨自发办学时期,该时期清廷在华侨教育上毫无政策可言;19世纪70年代起到19世纪末为部分清廷官员推进华侨教育的发展时期,该时期清政府的侨务政策发生缓慢变化,对华侨教育问题也渐渐重视起来;20世纪初至清末为华侨自觉创设新式华侨学校的华侨教育大发展时期,该时期清政府采取鼓励国内教员到海外任教、设劝学所、派视学员、制定华侨学堂规则、创立暨南学堂、推行“新政“广揽华侨人才等措施,使得华侨教育出现第一次兴学高潮.尽管晚清时期,清政府是在其思想、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利益驱动下才采取措施推进了华侨教育的,但是从客观上讲,这对华侨教育政策的转变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林 《襄樊学院学报》2014,35(10):51-55
考察20世纪英美主要小说理论论著在同时期中国的译介概貌、译介背景及译作对中国小说理论与创作的影响。20世纪中国对英美小说理论的译介主要集中在20、30年代和80、90年代这两个时期,是特定历史时期和文化语境下译者个人或国家有关机构引进和学习异域小说理论的重要举措。研究认为,翻译目的和特定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会影响小说理论翻译选题,20世纪英美小说理论的译介对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建设和小说创作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教育平等是社会平等的重要内容。教育平等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教育权利平等的理念是政治、经济领域的平等权利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在超越了身份制、等级制等将教育视为少数人特权的历史阶段之后,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作为基本人权,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之一。20世纪40年代《联合国人权宣言》规定“不论什么阶层,不论经济条件,也不论父母的居住地,一切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1〕教育机会均等作为现代教育基本理念,具有鲜明的价值指向,主要是对在现代教育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的教育权利的关切和补偿,力求人人享…  相似文献   

18.
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是世界新技术革命高潮到来的时期,韩国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举措,以推进学科课程信息化事业.韩国政府连续制定了两个发展教育信息化的综合计划,分两个阶段实施.  相似文献   

19.
陈峰 《湖南教育》2022,(10):69-71
<正>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其民办教育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元的形态。一直以来,广州以教育观念创新、育人方式创新、教育政策创新为龙头,带动短期培训、职业教育、学历提升、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幼儿教育等民办教育样态各显风采。这构成了广州民办教育的五彩画卷,也成为教育创新的“现象级”存在。纵观广州民办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至90年代中期的恢复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以社会力量办学为主体,民主党派成员和离退休知识分子是骨干力量;二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002年的大发展时期;三是2003年以后的规范发展时期;四是2017年以后的分类扶持、依法管理、规范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以来,教育评价领域经历了三个时期:20世纪初的测验时期(testing era)、20世纪30年代之后的评价时期(evaluation era)、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考评时期(assessment era)。与此同时,教育评价的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