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否定词“无”、“无有”、“没”、“没有”是一组意义比较接近的否定词,其中“无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但这个四个否定词在元杂剧中都有所呈现。文章对《元人杂剧选》进行了封闭性考察,描写了“无”、“无有”、“没”、“没有”这四个同义性否定词在这部书中的使用情况,并对它们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同时还探讨了这四个否定词在元杂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老子》“上德”“常德”“广德”“玄德”等思想对价值二元论有着治疗与转化作用。通过对《老子》的上德、常德、广德、玄德进行探讨,并对章句进行疏解与融贯,我们可以认识到《老子》由“玄同之道”所领会延伸而来的“玄同之德”的内涵,即“消极澄清”和“积极讲明”。“消极澄清”在于厘清《老子》对儒家仁义礼智的批判治疗之心,不在于简单的反道德或纯粹的反价值。“积极讲明”在于阐述《老子》“和光同尘”的慈柔玄德观。《老子》在“德”加了“上”“常”“广”“玄”等独特修辞,目标在于治疗价值的暴力,活化道德的宽容性。  相似文献   

3.
日语的“すぐ”、“すぐに”、“さっそく”都可以翻译为汉语的“立刻、马上”,但是它们之间的用法上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本论文以日本主要报纸――“朝日新闻”为语料库搜索例句,并对这些例句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三个副词之间具体用法上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严复的“信、达、推”三难说对翻译标准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信、达、雅”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信”是最基本的,指译者要如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达”是指译文要顺畅,“雅”是指译文要有文采。“三难说”主次有序,既提出了“达”对“信”的制约,又提出了“雅”对“信”和“达”的影响,三者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5.
副词“并”、“又”用于否定形式的语义、语用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话语中有交叉现象的“并”与“又”进行研究,分析了它们用于否定形式时语义、语用上的差异,指出一概把它们描写为“加强否定语气”有欠准确。文章第一部分对含“并”的否定句的语境预设进行分类,指出“并”的语法功能是加强对语境预设的否定,其语法意义是“强调事实或看法不是所认为的或可能会推想的那样”。第二部分指出含“又”的否定句存在两个层级的语境预设,“又”的语法意义是“从否定的角度来强调理由,进而加强对某种行为、做法或心态的否定”。第三部分从语体风格、感情色彩、语义指向以及它们在语言结构链条上的位置等方面将“并”与“又”进行对比。另外,还对话语中“并”与“又”交叉的现象作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6.
本文第一次对《尚书》“汝、尔、乃、而”的用法进行比较研究,对文言对称代词研究的传统观,大多有辩证,诸如:《尚书》的“汝、尔、乃、而”仅出现在人物对话中、单复数同形;“汝、尔、乃”没有格的区别;“汝、尔”感情表达有差别。同时,还多侧面地证实了“尔”代替别的对称代词逐渐演变为“你”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引用古代传统中医学“四诊法”,阐述了“望、闻、问、切”四种传统中医诊疗方法在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通过笔者工作体会及引用相关事例进行例证的方法对“四法”的内在联系、系统运用进行了分析论证,论述了其效果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审美体验、超越和境界生成是美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在素质。中国传统美育中儒、道、禅家三家的美育思想即是围绕这三点展开的 ,儒、道、禅三家的美育思想分别以“仁”、“道”、“禅”为体验的对象 ,以“仁境”、“道境”和“禅境”为追求目标 ,对世俗人生进行了超越。这些丰富深邃的思想不但成就了中国传统美育 ,而且对当代美育中表现出来的体验不足 ,对超越的误解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人格境界的阙如都有极强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博士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为主要指引,系统梳理总结了近40年我国博士生教育改革的历程,对博士生教育改革的逻辑、路径和面临的张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博士生教育改革的基础、落脚点和主线,对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学位授权审核机制改革、招生选拔机制改革进行了论述,也探讨了“学科中心”和“实践导向”、“效率优先”和“均衡发展”、“计划依赖”和“资源驱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张力。  相似文献   

10.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班主任要从“严”、“细”、“恒”等方面对班级进行科学的管理。 “严”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 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学生,就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尤其是新班,如果班主任摸清了一个班几十个学生的学习、思想、性格和家庭等情况,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相似文献   

11.
对梁启超在史学研究中所强调的“史德”、“方法”以及“因果”等进行了梳理,并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为例对其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在史学研究中“史德”是根本立场,科学“方法”是基本前提,而历史“因果”的理论阐释并不就是历史实在,只是治史者与同人以及读者展开“对话”的一种文本。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 “物理”来自“生活”, “物理”服务于“生活”和“社会”,这样才能学得“活”,学得“有用”,这难道不正是我们教学之“要义”吗?教材中的“生活、物理、社会”正是这一理念指导下的产物,由是,我们还能视之为“鸡肋”吗?笔者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感到:教科书中的“生活、物理、社会”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好素材。若把“生活、物理、社会”的内容与教学过程有机地融合起来,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谈谈笔者使用“生活、物理、社会”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做法和想法。  相似文献   

13.
隐语是个体为了适应特殊环境与场合的语言,本文对隐语“老大”、“亲自”“、三号”进行了社会人类学分析。  相似文献   

14.
陆时雍在诗歌批评中大量运用“韵”、“趣”、“味”等审美范畴,对诗人诗作予以了细致的赏会与论评。在此基础上,他又对“韵”、“趣”、“味”三个审美范畴作出了理论阐说,其内容主要体现在:或对其作为诗歌审美之本予以标树;或对其审美特征展开探讨;或对其创造生成进行考察。陆时雍诗歌批评对“韵”、“趣”、“味”的运用与阐说,将我国古代的以“韵”评诗、以“趣”评诗和以“味”评诗的批评实践都推向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职“产学、学研、竞赛、考证”课程考核特殊性,进行了该类课程形成考核方案的简单讨论,坚持替代为主,兼顾形成性考核和控制,对高职“产学、学研、竞赛、考证”课程考核方案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过程进行了一些尝试,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在两年半时间的教学探索中,我在作文教学中采取“导”、“写”、“评”、“补”四步骤,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锻炼,基本能做到:运用在阅读中所学到的方法,把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起来,提高了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它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然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图文转换”题,表面上是“看图说话”,实际上,它综合了“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等多种题型,目的在于考查考生综合分析及语言表达、运用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图文信息转换题昵?现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思想品德评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科学的评价,是多年来教育理论和实践所致力探索的课题。我们在总结完善山东省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理想、道德、纪律教育序列”的基础上,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研究课题——“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理想、道德、纪律教育序列”的实验与研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思想品德评价进行了初步探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课题的提出   “八五”期间,在对义务教育学校德育评价状况进行调查时发现: 68%以上的学生对德育评价缺乏兴趣; …  相似文献   

19.
副词“最”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程度副词。它是一个相对程度副词。从句法、语义、语用这三个平面对“最”进行分析:在句法平面上,对“最”的组合进行详细描写;在语义平面上,分析“最”的义级层;在语用平面上,分析“最”的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20.
学校成立校本教研工作组,校长担任组长,教学副校长、主任、教研组长、市区级骨干教师参与组织与指导工作,每学期对全校的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对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其中“听课与评课”、“课堂中对个别学生的关注”、“新课改理念下的学科课堂评价标准的研究”、“教学过程中的细节与成败”等专题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