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教师,帮助孩子确立自信心,这是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的重要方面。首先,养成孩子“我行——你也行”的认知加拿大心理学家伯恩内在他提出的“相互作用分析心理学”中,把人与人在交往中可能采取的态度分为四种:“我不行——你行”,“我不行——你也不行”,“我行——你不行”以及“我行——你也行”。这四种态度正是人类自信心获得和发展的过程。在婴儿期,由于弱小和不能自助,孩子与高大的成人相比或多或少会产生“我不行——你行”的认知态度。这种态度如果在教育者不断鼓励和指导下,会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建立“我行——你也行…  相似文献   

2.
我问过一些孩子长大以后想做什么,以下是他们的一些回答:“我想当那种开棕色卡车把箱子送到你家的人。”——纳桑,6岁“我希望自己高兴。”——玛丽娅,10岁“我想当一名竖琴老师,当个妈妈。”——贝丝,11岁“我想当送披萨饼的人。”——米歇尔,8岁“我想,当一个核科学家一定很有趣。”——彼得,11岁“我真的、真的、真的很想当电脑技师。”——米歇尔,11岁“我想当兽医。”——泰勒,10岁“我想当摄影师,可以到处旅行,还有可能上太空。”——戴萨,10岁  相似文献   

3.
何淳彦 《考试周刊》2010,(16):222-223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高尔基  相似文献   

4.
威胁说不会再爱他“如果你不按照我说的做,我就不再爱你了。”这种威胁通常不能实现。因为孩子很清楚这是谎话。欺骗孩子一次,你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得不到孩子的信任——孩子会认为你是个爱说谎的人。这样说会好得多:“我很爱你,但是,你的行为我不喜欢。”听之任之“你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我无所谓。”感觉到你们的漠不关心时,孩子马上会检验:“它”是不是真的。孩子在等待着,你们的指责是否会随之而来。因此,最好用朋友关系取代你们的漠不关心,哪怕是他的行为让你们很不满意。娇惯孩子“我可以自己做这些,我的孩子现在还做不了这些。”如果…  相似文献   

5.
一 四岁是大孩子吗?我儿子说——“我是男子汉了!”我老妈说——“孩子还小。”大和小的概念真的很难设定,但是有一点却是意味深长——小眼睛里也透析着一个神秘的大世界哦!二 遭遇小偷在一个悲惨的周末,当一切的和谐被可耻的小偷打破——“妈妈,你别哭了,你一哭我的天线宝宝就叫[那是一个声控玩具]。你不是对我说过大孩子不哭的吗!”“这一带人很杂,小偷很多,下次要当心。”“警察叔叔”安慰我。  相似文献   

6.
孩子学会了数数,家长可以通过“划拳”的方式,教孩子学习得数是“5”、“10”的加法。父母先“划拳”,孩子当裁判。爸爸伸出4个手指说:“出个4呀——”妈妈伸出1个手指说:“出个1呀——”然后两人齐说:“正好是5啊!”接着一人伸出3个手指,另一人伸出2个……有时要故意出错,让孩子抓住。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不仅逐渐学会了得  相似文献   

7.
智言慧语     
快乐是一种如厕状态,劳役重负,悠然解放,执一书或一报或一杂志,坐拥天下,暗地痛快,昂扬起身,身后掌声响起,哗。——对快乐的一种解释文人首先应是“文明的人”;商人是“可以商量的人”;生意人则是“可以生出主意的人”。与之相反,总裁并不意味着“总是裁人”;老板当然不能“老板着脸”;而经理更不可以“经常不讲理”。——BBS上对一些称谓的另类引伸我要走进你的世界,你不让;要你走进我的世界,你不进。——一母亲谈与孩子的代沟问题父母想念子女就像流水一样,一直在流;而子女想念父母就像风吹树叶,风吹一下,就动一下,风不吹,就不动。——…  相似文献   

8.
“你长大了想千什么?”——她摸着一个孩子的头。他正用积木在搭一座漂亮的房子。那个孩子的回答使她惊异:“做生意!” (她满以为他会回答:“造房子!”) “为什么?”“因为我爸爸做生意呀。做生意可以赚好多好多的钱!”——她惋惜而痛苦。似乎,孩子的回答是她的过错。孩子,你满可以去当个第一流的建筑师。看你每天早上都在搭一个童话,搭一个梦想,搭一个神奇的世界——这是“金钱”能替代的吗?孩子!  相似文献   

9.
谁都愿意成为耀眼的大人物,为人父母后,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则更成了普天下父母们的期待。反思自己,虽然还算是个堂堂正正的人,但离“人物”,尤其是“大人物”则相距甚远——我顶多算是个“小人物”罢了。也因此,我无时无刻不在梦想自己和自己的孩子有朝一日可以成为“大人物”。  相似文献   

10.
齐建军 《山东教育》2009,(1):103-104
在周围很多人的眼里,我是一个“成功的家长”,人们纷纷向我请教“教子秘诀”。我仔细想想儿子的成长过程,如果说唯有一点值得向人传授的经验,那就是——让孩子在启智故事中成长。  相似文献   

11.
夏萌信箱     
孩子在幼儿园经常受欺负怎么办?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你孩子自己想出的那个办法。只要在幼儿园留心待上半天,你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对付他人欺负的一招半式。比如说分玩具、图书时,往往是抢得过就抢,抢不过就打,打不过则逃,实在逃不了还可以叫——报告老师呀!这是所有孩子都会的一招,若您的孩子不会,您就教他好啦。三岁的孩子不爱活动,喜欢独处,是不是性格有问题?我有位同事公派出国留学,有一天我去看望他爱人和四岁的儿子。去时这孩子正坐在床上望着一只足球发呆,我问他:“小勇你在干嘛呀?”他头也不抬地回答我:“我在想呢!要是我爸爸在家跟我踢足球,我使劲一脚对他踢,使劲踢……”“那你为什么现在不下来踢呢?可以跟妈妈踢,找其他小朋友踢呀!”“妈妈不会,也不许我下楼。”  相似文献   

12.
纪伯伦说:“如果父母是张弓,孩子就是搭在弓上的箭。”而我则要说:“如果孩子是水,父母便是修渠人!”自从孩子横空出世的那一刻,一声嘹亮的啼哭,便如一股“哗哗”的清泉,孩子——这股清澈纯净之水,是自由的,也是恣意的。它可以流向小溪,流向江河,流向汪洋也可以流向污垢深处;  相似文献   

13.
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别人认为我是个很古怪的孩子——很少说话.从不与人交流.乡邻们都叫我“哑巴”,我听后只是笑笑。  相似文献   

14.
王乙芸 《江苏教育》2007,(22):23-24
苏教版小语教材四年级下册选人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我不是最弱小的》,选人时对文字作了改动。我在进行这课的教学活动时,有学生质疑:“妈妈为什么不把雨衣给托利亚呢?托利亚也是她的孩子呀!”我认为这个问题紧扣课文中心.可以推动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加深对课文中心句——“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的理解和顿悟。基于以上考虑.我抓住这个问题,要求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尽管托利亚和萨沙都是妈妈的孩子,但托利亚是姐姐.萨沙是弟弟,所以妈妈把雨衣给了更弱小的孩子——萨沙。学生的思考是建立在妈妈的话——“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上进行的.托利亚和萨沙同是孩子,同是弱小的人,都需要爱护。但两个孩子也有强弱之别,所以妈妈才把雨衣给了萨沙。妈妈面对大雨,面对一件雨衣两个孩子内心所进行活动的描写被省略了。正是文中的这处空白,才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  相似文献   

15.
注:“额滴”,北方方言,即“我的”。任何神都不愿帮助懒惰的人。——拉丁美洲谚语劳动是人生一桩最要紧的事情。——蔡元培懒孩子 神不助@王晓明~~  相似文献   

16.
教育,应该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因为人类的尊严是从一个人的独立自主的情操中产生的。——蒙台梭利不一样的“我”孩子甲:“阿姨,你叫什么名字呀?”阿姨:“你先告诉阿姨你叫什么名字吧!”孩子甲:“我叫金洁,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妈妈希望我像白雪公主一样洁白。”孩子乙:“阿姨,我叫刘赢(实际上是“寅”),就是爸爸希望我做什么都赢的意思。”孩子丙:“还有我,我叫王雨非(菲),是因为我出生时下了非常大的雨。”……确然,不一样的名字,不一样的“我”,从他们一出生他们就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专家蒙台梭利告诉…  相似文献   

17.
镜子     
在一次家长会上,作为班主任,我在讲了一些孩子不良的行为倾向之后,委婉地请家长们想一想自己的哪些行为给孩子带来了不良影响。一位家长一下子横眉怒目,拍案而起,对我喊道:“你找人去了解了解我的人品,我怎么会给孩子坏的影响呢?”我哭笑不得,要求他冷静一些。我说,我们只是在找孩子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而不是在责怪家长的人品——“小拿”变“惯偷”有一个经常偷东西的学生,一二年级时偷  相似文献   

18.
很多家长在孩子小学入学的时候会和老师这样说:“我的孩子很聪明,10以内加减法都会做了,不信你可以考考他!”入学后,这些家长认为孩子再学一年级的数学只不过是炒炒“冷饭”,因此,家长们关注孩子的语文学习会比关注数学多得多。“孩子们真的是会了吗?”我仔细观察刚入学的孩子,发现孩子对数学的感觉分为三类:1.先知先觉型——有的孩子小时候数感就特别好,不用大人怎么费力教,他自然而然就会了;2.不知不觉型——有的孩子教过了他才会,不教绝对不会;3.后知后觉型——有的孩子任凭你怎样启发诱导,他就是不会,等过了一段时期,他才慢慢觉悟。我和…  相似文献   

19.
1.评价自己、配偶和孩子时,多用肯定语,少用否定词,经常对自己、孩子说“我做得不错”、“我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我能行”;2.如果您感到“最近比较烦”,不妨把自己的心思向最亲近的人诉说,请对方给您出出主意。当然,孩子也是您最亲近的人,他的成长速度是很快的,和孩子说说心理话,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也可以缓解自己的压力;3.经常感受自己的力量,关注自身的成长,注意协调自我与配偶、同事、上下级的关系,而不把目光仅仅放在孩子身上;4.不要拔苗助长,让孩子的成长适合其年龄阶段特点。观察孩子是否有进步,要以…  相似文献   

20.
作为老师,我常对学生进行家访,而在家访中我常听到家长这样的话——“孩子不怕我。”“不怕我”本该是好事,它体现了孩子与家长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有利于孩子独立性格的形成。可是,一些家长所说的“孩子不怕我”却是饱含了家教中的“无奈”。意思是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