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丁酸钠对老龄鼠抑郁和焦虑样行为的影响及水飞蓟宾对其行为的干预作用.方法:8月龄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丁酸钠组、丁酸钠+水飞蓟宾(0.1 g·kg-1)组、丁酸钠+水飞蓟宾(0.2 g·kg-1)组.通过悬尾实验、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明暗箱实验观察丁酸钠和水飞蓟宾对老龄鼠的行为学影响.结果:在悬尾实验中,丁酸钠组小鼠较对照组小鼠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5);水飞蓟宾组小鼠较丁酸钠组小鼠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P<0.01).在旷场实验中,丁酸钠组小鼠较对照组小鼠跨格次数显著减少(P<0.05);水飞蓟宾组(0.2 g·kg-1)小鼠较丁酸钠组小鼠跨格次数显著增加(P<0.05).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丁酸钠组小鼠较对照组小鼠在闭臂停留时间显著延长(P<0.05);水飞蓟宾组小鼠较丁酸钠组小鼠在闭臂停留时间有缩短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明暗箱实验中,丁酸钠组小鼠较对照组小鼠在明箱停留时间明显减少(P<0.05);水飞蓟宾组(0.2 g·kg-1)小鼠较丁酸钠组小鼠在明箱停留时间明显增加(P<0.05).结论:丁酸钠可引起老龄鼠出现抑郁和焦虑样行为;水飞蓟宾能够明显改善丁酸钠引起的抑郁和焦虑样行为.  相似文献   

2.
王丽 《少年月刊》2013,(Z4):58-60
在动物界中也有"语言"存在。这是一门非常引人入胜的学问,不少科学家毕生都在和动物交流,记录、分析动物们的语言,破译这些语言的含义……和人类语言相比较,动物的"语言"要简单得多。在同种动物之中,它们使用"语言"来寻求配偶,报告敌情,也可以用来表达友好、愤怒等感情。动物的"语言",也用来沟通和主人的关系。夜晚,某农舍前传来一阵陌生人的脚(jiao)步声,看门狗伸长了耳朵,随着声音的接近,它狂吠(fei)起来,这是告诉主人:有陌生人靠(kao)近我们的家,要警惕(jing ti)!虽然鹅的叫声都是单调的"嗄(a),嗄"声,  相似文献   

3.
面对日趋紧张的能源供应状况,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想办法研制新能源。几十年来,制造"人造树叶"一直是科学家们追求的目标。我们知道,树叶可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因此,科学家一直希望制造出能模拟光合作用的人造树叶,这样,只需利用阳光和水就能产生氧气和氢气,将这些气体储存起来便可用于燃烧发电。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对链脲霉素诱导的1 型糖尿病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单剂量尾静脉注射(iv)链脲霉素(150 mg·kg-1)诱导小鼠1 型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空腹血糖>11.1 mmol·L-1)的小鼠随机分为3 组:模型组,罗格列酮3.2,1.6 mg·kg-1·d-1 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10~12只,连续灌胃(ig)给药6 周.第6 周采用Morris 水迷宫和Y 迷宫实验评价认知功能,并检测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海马和皮层区Aβ40,Aβ42,糖尿病动物脑内β分泌酶(β-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BACE1)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罗格列酮3.2 mg·kg-1 剂量组能显著缩短糖尿病小鼠定位航行试验的潜伏期(P<0.05),增加空间探索实验中平台所在象限的停留时间百分率(P<0.05),并增加糖尿病小鼠在Y 迷宫测试中的正确反应次数(P<0.05);罗格列酮对1 型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无显著影响;罗格列酮3.2 mg·kg-1 剂量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脑内海马和皮层区Aβ40(P<0.05,P<0.05)和Aβ42(P<0.05,P<0.05)的水平而对海马和皮层区BACE1 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罗格列酮3.2 mg·kg-1 剂量可通过降低脑内Aβ水平而改善1 型糖尿病小鼠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5.
Discovery 《小学时代》2012,(Z1):52-57
"恶心"的科学家我们必须向发明家和科学家致敬,他们都是天才,做了许多危险的恐怖实验——这样我们就不必自己面对这些实验!恶心疗法1796年,英国科学家爱德华·詹纳发现可以通过种牛痘防治致命的天花。牛痘是一种较轻微的疾病。不过在了解了他的方法之后,你可能会觉得有些恶心。他从牛痘患者的脓包中收集脓汁(脓包中的黄色黏液),注射  相似文献   

6.
正在自然界中,几乎所有动物都有记忆能力。但最近,法国科学家专门进行了一项有趣的实验,结果发现有些植物也像动物一样存在记忆能力。实验时,科学家选择了一种名叫三叶鬼针草的植物。当幼小的三叶鬼针草刚刚发芽的时  相似文献   

7.
近日,美国科学家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有惊人的发现:把老鼠置于强电磁场环境中,就会生成具有毒性的臭氧气体。"这是一次研究关于电磁场和健康的活体动物之间关系的决定性试验。"负责该实验的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StevenGoheen表示,"我们对强电磁场中老鼠进行仔细观察,观察它们在那里受到的影响和产生的变化。"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约翰·欧吉夫指出,英国的移民政策和对动物实验的监管政策不利于英国在科技领域的发展。现年74岁的欧吉夫拥有英美双重国籍。他出生于美国,但多年来一直在英国从事科研。他说:"英国的移民政策是招聘优秀科学家的极大障碍,而管控动物实验的规定可能阻止至关重要的科研的进行。"英国政府回应,顶尖的  相似文献   

9.
果蝇和小鼠是生物学家们最喜欢使用的两种实验动物,因为它们的身体结构和行为都足够复杂,基因也已经被研究得非常透彻了。相比之下,细菌的基因组虽然也被研究得很透彻,但细菌太简单了,人类的大部分行为它们都没有,研究成果很难推广。比如,果蝇也会像人一样暴饮暴食,变成一个"胖苍蝇"。很早就有科学家利用这一点,用果蝇作为模型动物来研究导致肥胖的遗传因素。其中,一个名为sNPF的神经多肽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顾名思义,这是一个由神经细胞分泌的肽分子,这类分子通  相似文献   

10.
肥猫 《小读者》2011,(9):54-54
一直以来.人们都假定年幼的动物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逐渐学会各种技能的。但在2006年之前.人们甚至没有找到任何证据,可以证明在野外生活的动物会主动教育自己的孩子。对于成年动物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扮演着“老师”这个角色.科学家们一直存在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平常我们只知道照相机可以用来拍照留影,殊不知照相机还可以挽救海洋动物呢。1986年以来,美国科学家一直在试验如何利用高科技照相机来挽救濒临灭绝的动物,他们在大约30种不同的动物身上安放了照相装置。利用这些实验积累起来的成功经验,他们又把这种照相装置安装在  相似文献   

12.
科技前沿     
1号情报让动物变得"感情专一"在哺乳动物的"婚姻"类型中,有单配的(即一雄一雌)的,也有多配的(即一雄多雌或一雌多雄),但属于单配的占少数,不到5%。而在多配类型的动物中,往往是一些动物占有多个配偶,但另外大多数的动物却无法得到配偶。这样的结果是,这些种类动物的遗传基因会变得越来越集中和相似,这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是很不好的。因此,科学家正试图  相似文献   

13.
"探究"是生物教学中常见的实验教学之一。如何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呢?作者认为:(1)"实验组"的任务是通过实验告知我们探寻的答案,既然通过实验才能探寻答案,那么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不知道答案的,这样才被称为"实验组",与之相对的则是"对照组"——即一般情况下我们知道结果的那一组。(2)通过实验目的判断:这种情况是针对探究问题的正反两面我们平时都没注意到的。(3)实验组指实验中进行探究的部分,对照组指实验中进行比较的部分。  相似文献   

14.
动物的脚都是生长在头部之下,这好似一条铁的定理。但也有脚生长在头部的动物,海洋中的墨鱼、鱿鱼、章鱼等,就属这一类动物,科学家称它们为"头足纲"动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左右对称,头部发达,足环生于头的四周;体形呈袋状,水自袋口流入,通过腹部的漏斗管喷出(像喷气式飞机那样),能  相似文献   

15.
近二十年来 ,动物保护主义者对学校在课堂实验中使用动物 ,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尽管没有受到广大科学家的支持 ,但在美国特别是在英国 ,生物学教学中使用动物已受到明确的限制。动物保护主义者认为 :动物与人类有很大的差异 ,动物实验对医学研究无价值可言 ;应用模型和计算机模拟实验进行教学 ,比直接用动物更有教育意义 ;用动物进行实验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从而使学生失去对科学研究的信心 ;如果对动物缺乏应有的尊重会导致在学生中出现残忍的行为特征。我们对以上种种观点不能苟同。众所周知 ,许多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与动物实验…  相似文献   

16.
有的人认路能力非常强,有的人却是典型的"路盲"。无论认路能力差异有多大,大多数人都能够认识回家的路。科学研究表明,我们的认路能力与大脑中的GPS(定位导航系统)有关。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3名获奖者就是发现了大脑中GPS的奥秘。识别位置有一些人喜欢饲养人工培育的小鼠作为宠物,它们小巧,养起来方便,还很聪明,有的经过训练可以完成独特的任务。基于以上原因,科学家也喜欢将小鼠作为研究对象,让小鼠走迷宫就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热点素材一】韩春雨:从学术圈的"泛泛之辈"一跃成为"诺奖级科学家"韩春雨是河北科技大学的一个副教授,没有海外留学背景,却一鸣惊人地发表了一项"诺贝尔级"的实验成果,而他自己也因此成为了"网红"科学家。今年5月2日,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  相似文献   

18.
《少年科学》2008,(5):48-51
谁是"聪明鼠"   "聪明鼠"是华东师大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所长、美籍华裔科学家钱卓在9年前的一项科研成果.他用转基因方法,将NR2B基因(聪明基因)转入小鼠的胚胎中,从而诞生了一种学习与记忆能力大大强于普通鼠的小鼠,人们称之为"聪明鼠".   ……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进入太空前,狗狗、猴子、猩猩、白鼠等动物便已开始为我们"试水"。上世纪50年代,为了评估太空低引力和发射时的重力加速度对生物体的影响,前苏联科学家专门为狗狗航天员制造了加压航天服,用于在实验中保护它们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0.
《大连大学学报》2015,(6):75-77
探讨白术醇提取物(AME)对老年小鼠记忆障碍的改善及海马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的影响。实验动物分为5组:对照组选用4月龄昆明种小鼠(12只),老年组与AME组选用18月龄昆明种小鼠(48只)。采用避暗实验检测小鼠的记忆能力,生化测定小鼠海马AChE活力的变化。结果显示:(1)避暗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老年组小鼠的步入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错误次数明显增多(P<0.01);与老年组比,中、高剂量AME组小鼠的步入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P<0.01),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0.05)。(2)生化测定表明,与对照组比,老年组小鼠海马AChE活力显著增加(P<0.01);与老年组比,中、高剂量AME组小鼠的ACh E活力显著降低(P<0.01)。结果提示AME对老年记忆障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海马AChE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