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4 毫秒
1.
考察以滇蔗茅为模板合成的Co/SiO2催化剂对环己烷催化氧化的性能,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溶剂、氧化剂用量等对该催化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催化剂用量为50m g;环己烷750m g;以冰醋酸为溶剂,5.0m L 30%的H2O2;反应温度373K;反应时间10h的条件下,环己烷转化率为71.0%,环己酮的选择性为76.7%,环己醇选择性为21.2%。  相似文献   

2.
对铑催化的1,6-烯炔环异构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这类反应具有较广的底物适应范围,在转化过程中,卤素发生了分子内转移。这类反应提供了一条新的立体选择性合成具有α-氯烯基结构的丁内酯、丁内酰胺、四氢呋喃、吡喃以及五元碳环等分子的方法。发展了两种不同的催化剂体系,即阳离子催化剂体系和中性催化剂体系。阳离子催化剂体系仅能催化顺式烯炔底物的环异构化,相反中性催化剂体系不但能催化顺反烯炔底物的环异构化,而且具有更广的底物适应范围。利用各种烯炔异构体,通过合适的控制实验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涉及π-烯丙基铑中间体的可能机理,并且利用该机理对一些反应现象进行了解释。最后利用Suzuki偶联反应对产物进行了衍生。  相似文献   

3.
包括有机氧化还原和过渡金属催化循环的金属氧化还原催化已发展成为活化惰性C—H键制备C—C和C-杂原子键的有力手段。使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详细探究三重激发态二芳基酮和镍络合物双催化实现四氢呋喃(THF)与芳基溴化物和烷基溴化物之间的sp3 C—H芳基化和烷基化的反应机理。研究表明整个反应包含THF自由基的产生、镍催化下产物的形成和镍催化剂再生3个过程。计算发现,THF自由基由三重态酮抽取THF中的氢原子生成;镍催化循环中的活性催化剂不是实验使用的原始催化剂,而是与实验体系中添加的配体进行交换后形成的镍催化剂;碳酸钠在镍催化剂再生中起重要作用。类似的反应机理对于烷基化反应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4.
Seoane及其合作者近年来报道了两例新的Rh(III)催化的环加成反应:1)2-羟基苯乙烯与炔烃进行[5+2]环加成生成七元含氧杂环和2)2-异烯丙基苯酚和炔烃进行[3+2]环加成生成五元螺环.这两例反应使用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相同, 底物相似,但产物完全不同.本文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对这两例反应的催化机理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以探究造成不同选择性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两反应均由O-H键断裂、C-H键活化、炔烃迁移插入及还原消除4步组成.在还原消除中,当空间位阻影响大于去芳香性影响时生成五元螺环产物;反之,则生成七元含氧杂环.还发现反应中C-H键活化的选择性是由C-H键活化及炔烃迁移插入过渡态中的环张力大小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环戊烯酮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也是生物活性化合物和天然产物构建模块。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本文研究以硅烷为氢源,钯催化α,β-不饱和酰氯与炔烃合成环戊烯酮的模块化策略的机理。研究表明该反应经下面过程顺序进行:钯催化剂拆分酰氯成烯基、羰基和氯单元;一氧化碳释放;炔烃与烯基偶联;一氧化碳重新配位和迁移插入形成另一个C—C键;经C=C双键迁移插入关环,与氢硅烷发生转金属反应,C,H-还原消除释放产物。该机理与实验工作者提出的机理不同,羰基通过在溶剂笼中释放和重新配位参与反应,而不是一直与钯配位。转金属H/Cl交换发生在反应后期,是反应的瓶颈过程, 而不是发生在前期的酰氯拆分。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5-(2-羟基苯基)-10,15,20-三(4-硝基苯基)钴卟啉配合物(HTNPPCoⅡ),利用FT-IR,UV-Vis,XPS进行了结构分析并应用于催化分子氧氧化环己烯反应.结果表明,在70℃时环己烯的转化率达到94%,转化数达到14500 mol/mol,对2-环己烯-1-酮(C=O)的选择性达到73%,并详细考察了反应时间对环己烯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及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浆液的pH值和焙烧温度以及反应过程中原料的水蒸气比例和反应压力对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催化异丁烯选择氧化生成甲基丙烯醛反应性能的影响。采用SEM和XPS方法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pH=3.0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异丁烯的转化率要明显高于在pH=1.0和pH=6.0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焙烧温度为400℃的催化剂异丁烯的转化率最高,焙烧温度为500℃的催化剂甲基丙烯醛的选择性最高。加水可以提高异丁烯转化率和甲基丙烯醛选择性,而加压可提高异丁烯转化率,但降低甲基丙烯醛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微波辐射相转移催化合成苯甲酸苄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微波辐射技术和相转移催化剂,以水为溶剂合成了苯甲酸苄酯。其最佳反应条件是:苯甲酸0.10mol,氯化苄0.20mol,相转移催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B)5mmol,微波功率800w,微波辐射时间10min,产率达到86.4%。  相似文献   

9.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KOH/ZnAPO-5,并将其用于催化废油脂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以制备生物柴油。实验结果表明,在醇/油摩尔比为6∶1、催化剂用量(催化剂与油的质量比)为2%、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3h时,KOH/ZnAPO-5催化酯交换反应的生物柴油粗产率可达到92.5%,与KOH催化酯交换反应的结果相比,活性提高了12%。  相似文献   

10.
相转移催化是一项有机合成新技术 ,它在有机合成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可用于各种类型的取代反应、消化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庆还原反应、Witig反应、Michel反应、Darzens反应  相似文献   

11.
以恶唑啉为导向基团,通过邻位锂化方便地高非对映选择性地合成了一系列平面手性二茂铁硫恶唑啉、硒恶唑啉和膦恶唑啉配体。应用于1,3二苯基烯丙基醋酸酯的烯丙基烷基化反应,ee值最高可达99%,膦氮配体在烯丙基胺化反应中,ee值最高也可达97%。此外,发现中心手性起到了决定产物ee值和绝对构型的作用,平面手性和中心手性的匹配在取得高对映选择性上是重要的。设计合成的一类平面手性二茂铁修饰的手性口袋型双膦配体,由于有平面手性的辅助而具有更有效的诱导效应。这类配体在前手性亲核试剂的不对称烯丙基化生成季碳氨基酸衍生物构及alpha位双取代季碳酮反应中,ee值最高分别可达到75%和95%。设计合成的1,1’二茂铁膦氮配体,在单取代的烯丙基醋酸酯的钯催化区域选择性及对映选择性的烯丙基烷基化及胺化反应中,显示了非常高的反应活性、区域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配体中BINOL羟基由于和苄胺存在分子间氢键而对反应的选择性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从实验上给予了证明。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全球三维大气化学模式MOZART-2,采用两组不同的污染源数据对东亚地区对流层臭氧(O3)及一氧化碳(CO)浓度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模拟。通过与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发现,模拟结果能较好的再现日本南鸟岛站与绫里崎站观测到的季节变化特征。由于这两观测站所处的环流场形势不同,受亚洲大陆污染物出流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别,两组排放源下CO与O3浓度的模拟差异在两地的表现有所不同,在绫里崎站可以看到CO与O3浓度的模拟差异呈现出比较显著的季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γ 丁烯酸内酯是一类具有重要潜在活性的化合物。发展了二价钯催化的 2,3 联烯酸和 (ω 1 ) 烯基卤化物的偶联关环反应。反应经过了二价钯催化的氧钯化 碳钯化,重复的去钯氢化 钯氢化及 β 脱卤钯化反应。同时还发展了两种联烯之间的二聚环化反应,两分子 2,3 联烯酸的反应生成二丁烯酸内酯,2,3 联烯酸与 1,2 联烯酮反应则生成呋喃基取代的γ 丁烯酸内酯。  相似文献   

14.
偶氮染料废水是一种有机物含量高、成分复杂、色度高、可生化性差的难降解废水,其处理方法已引起广泛关注。TiO2具有较高的光稳定性和反应活性,是一个能高效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催化剂。概述了近几年来TiO2光催化降解偶氮染料废水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属技能类难美项群的一个典型项目,对反应速度和肌肉力量都有很高的要求。通过对我国优秀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的反应时和背力的测量,并与体育学院大学生的进行对比,了解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和机能特点,为今后我国优秀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的训练和选材提供一些参考。研究方法:以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的运动员16人作为研究组,体育学院04级社体大学生25人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研究对象反应时和背力指标。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运动员的背力较好,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时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存在差异的趋势;健将级运动员的背力和反应时与一般运动员相比,并无明显差异。研究结论:我国国家队的运动员已经拥有较好的背力,说明运动员在训练中已经加强了背力的训练;但反应时不理想,在今后的训练中有必要对此方面注意。  相似文献   

16.
对无机化学有毒气体,如:氯气(C l2)、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氨气(NH3)、一氧化碳(CO)、氯化氢(HC l)、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等的制备和性质进行了微型实验的探究和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养成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观念和习惯,树立绿色化学实验理念.  相似文献   

17.
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综合分析为主要手段,对女大学生听觉手动反应时作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传统徒手操训练后,动作准确性发展水平有明显提高,听觉反应进步有下降趋势;经健美操训练后,听觉反应速度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