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卓倪 《科技通报》2015,(2):16-18
目的:鱼跃垫球过程中容易导致肘关节损伤,关节是人体的重要连接部分,在排球运动中,鱼跃垫球导致的肘关节损伤,需要肘关节损伤预防分析。方法:基于Langevin模拟方法构建排球运动鱼跃垫球肘关节损伤预防治疗方案,经局部直接介入的肘关节损伤治疗法,对肘关节损伤患者,采用X线、CT、核磁共振片等方法对肘关节损伤部位实现精确定位分析,然后采取相应的救助措施,从禁做竞技动作训练,肘关节损伤运动员要加强对伤处的体疗训练,肘关节损伤运动员要改变训练器械,减少训练次数和组数和积极的心理治疗等方法进行预防和康复训练分析。结果:受伤运动员进行了器械心理混合再生疗法治疗,治疗后受伤运动员肌力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加,运动功能好转,受伤运动员有一定的近期疗效。结论:通过该预防和治疗方案,能有效预防排球运动中鱼跃垫球肘关节损伤,采取相应的救助措施进行紧急急救,保证了运动员的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7,(9)
本文对吕梁体校乒乓球运动员及教练员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有关运动员的训练内容、训练理念以及负荷控制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分析教练对运动员训练内容安排的优点和不足,为学校乒乓球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中肯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案以医学检查(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物理及传统康复方法为前提,依据柔道运动的项目特点,为患者制定了阶段性、个体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在13周的康复训练过程中,采用关节活动度练习、肌力练习、神经肌肉本体感觉训练、耐力训练等一系列康复训练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表明,运动员的肩关节活动度和肌力均得到较大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达到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对于康复的实际需求,就需要设计对应的便携式肘关节康复训练机器人。方法:进行了机械结构、电路和软件方面的设计,在软硬件综合调试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测试分析可行性。结果:通过实验,针对肘关节的隧洞性能进行测试,这样就可以对系统康复训练功能可行性进行验证。结论:该机器人与康复训练模式进行相互的结合,这样就可以实现患者神经功能的重塑要求,同时也为其广泛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乒乓球运动训练中普遍存在着轻视体能训练的现状,分析了乒乓球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的理论依据,并从生理理论上,提出了进行专项体能训练的方法,为教练员运动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给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就跳跃运动中膝关节损伤致因进行分析。结果:膝关节特殊的解剖结构、不科学的运动训练是跳跃运动中损伤的主要致因。结论:科学的运动、训练,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掌握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膝部损伤,从而保证训练和比赛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6,(7)
大腿后肌群是运动损伤的好发部位,短跑运动员出现大腿后肌群损伤的概率高,影响运动员的训练、生活。主要与短跑项目的特性、肌群承受力差异、超负荷运动、运动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差、技术缺陷、训练强度过大、准备活动不合理、场地、环境等因素有关。本文通过对短跑运动员的大腿后肌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对康复练习方法进行综述,为降低短跑运动员大腿后肌群损伤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规范的运用渐进式肌力康复训练配合持续被动训练机(CPM)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对照组(B组)各39例,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给予相同康复护理,并采用膝关节HSS各项评分,A组行渐进式肌力康复训练配合CMP锻炼;B组行渐进式肌力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术后康复效果。结果:A、B两组患者术前膝关节HSS各项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膝关节HSS各项评分较术前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膝关节肌肉组织肌力、膝关节稳定性与B组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规范的渐进式肌力康复训练配合CPM可改善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屈曲程度,有利于减少早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可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并探讨肘关节脱位进行医治时的治疗关键点以及最佳方案。方法:将2012年至2015年在本人工作单位接收医治的肘关节脱位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借助于正骨手法完成脱位复位操作,以获取理想的医治效果。及时对肘关节脱位复位治疗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并提炼复位治疗的关键点。结果:共57例患者复位成功,成功率达到96.61%,剩余2位陈旧性脱位患者因损伤时间较长,手法复位无法完成,在接受手术治疗后成功复位。结论,借助于手法复位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治疗肘关节脱位症状,医治效果理想,复位操作便捷高效安全,是当前医治肘关节脱位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李娜 《科教文汇》2009,(2):286-286
乒乓球运动是一种易受心理影响的运动,通常受场地和观众等一些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和实践,针对乒乓球比赛前和比赛期间运动员较易产生的不良心理现象进行了分析,找出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前和比赛期间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类总结出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对这些不良心理现象的具体调控方法,得出建议和结论以供在以后的乒乓球训练和比赛中得到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双通道生物反馈技术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训练,达到患者早期进入上肢分离运动期。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4年9月大庆油田总医院康复科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选取Brunnstrom分级III期50例,年龄为65岁以下。采用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生物反馈重建治疗模式对偏瘫患者进行治疗。分肘关节伸展训练和肩关节前屈训练,每块肌肉每日15-20min,训练4周。结果:Barthel指数明显提高(P0.01),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EMG波幅均明显提高(P0.01)。结论:它打破了传统的康复训练模式即患者被动、枯燥的接受功能训练,利用电刺激通过生物反馈使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相结合,能尽快促进肩前屈同时肘伸展分离运动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观察分析等方法,对影响少儿业余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心理稳定性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影响少儿业余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稳定的因素主要有少儿运动员自身的心理素质、家长的动机与期望、教练的素养等.为了让少儿运动员在以后的训练和比赛中克服心理的障碍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乒乓球运动是一种短兵相接的对抗性运动,运动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还要具备最佳的竞技状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辽宁省体校乒乓球运动员30名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乒乓球运动员比赛中常见的心理变化、影响因素,如何通过适当的赛前心理训练,使运动员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等问题。建议赛前进行模拟训练,为比赛作好心理准备,赛后作好心理活动的总结,注意积累比赛经验。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从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专项力量,专项速度,专项耐力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训练进行研究与探讨,总结出科学、合理的乒乓球运动的专项身体素质的训练方法,促进少年乒乓球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杨新龙 《科教文汇》2009,(7):285-285
参加运动训练总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的困扰,特别是一些严重的运动损伤,不但需要损伤处有很长时间的休养,而且会对运动员的整个训练和比赛也带来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以文献资料法为主,对前人关于运动损伤及其康复训练进行了归纳、总结,旨在为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康复期闻功能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主要是对现代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探讨研究,着重对新世纪以来近十年的四次重大规则变化:“40mm大球”、“11分制”、“无遮挡发球”、“无机胶水使用”等所引发的乒乓球训练的技术变革进行分析,并对我国乒乓球运动员训练需要努力和改进加强的地方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已成为影响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揭示这些心理特点与获得优异成绩的内在关系,对于乒乓球教练员训练及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通过高校乒乓球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特征、成因及训练方法研究分析,从而改善运动员的不良心态、克服心理障碍、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UVA甲级赛女子排球运动员正手扣球动作上肢肌肉发力顺序和肌肉贡献率,结合运动人体科学相关知识,将此研究结果作为理论依据指导运动员教学或训练。方法:运用DALSLab10.0对10名女排运动员扣球手臂肌肉进行表面肌电信号的采集,运用数理统计法进行处理并分析上肢肌肉的发力顺序和肌肉放电量,从而推导出肌肉的用力大小。结果:在弓背牵引时主要由三角肌前束发力,在击球时主要由肱三头肌、前臂腕屈肌发力,肱二头肌、腕伸肌起拮抗肌的作用,肌肉放电量大肌电活动强烈。结论:在扣球鞭打动作中分为弓背牵拉与击球两部分,弓背牵拉三角肌最先发力,其次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同时发力,腕屈肌、腕伸肌电信号弱发力不明显。击球时三角肌先发力,腕屈肌、腕伸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依次发力。三角肌前束放电量最大贡献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何志广 《内江科技》2012,(6):158+114
通过定点拍摄我国三名一级运动员正手攻上旋球技术动作,并进行解析,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揭示运动员正手攻上旋球的共性与个性特征,为乒乓球正手攻球的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作业疗法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一例脑卒中患者75次的康复训练。根据Bobath功能评定法,采用录像照相对训练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价.。应用情景互动训练系统进行训练35次10分钟∕次检测与评价,随时调整作业治疗处方与情景互动训练运动模式。结果:通过作业治疗与情景互动训练,患者上肢运动已从痉挛阶段到分离阶段。结论:作业治疗与情景互动运动控制训练对偏瘫上肢痉挛阶段到分离阶段的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