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探究基于探索式创新的知识整合能力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从内外部机制角度解释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开放度对主效应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011—2019年中国计算机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457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发现,创造型知识整合能力对突破式创新的促进作用大于混合型知识整合能力;吸收能力与创新开放度均对混合型知识整合能力与突破式创新间的积极影响产生正向调节作用,但二者并未在创造型知识整合能力与突破式创新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为企业通过跨领域、跨行业技术融合提升的突破式创新提供思路,同时为企业从内部提升动态能力与从外部加强跨组织协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企业知识重组会改变现有技术轨迹,推进原创性技术突破,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突破式创新受限于内外部情境差异下企业知识重组效能的发挥。文章基于知识基础观探索知识重组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机理,并利用2006—2018年计算机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252家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重组再利用负向影响突破式创新,知识重组创造正向影响突破式创新;研发人员稳定性在知识重组创造与突破式创新的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学研合作在知识重组再利用与突破式创新的负向关系中起到的正向调节作用大于企业合作;学研合作比企业合作在知识重组创造与突破式创新之间的正向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3.
通过两家制造业企业的纵向比较案例分析,本文试图分析中国企业在不同技术发展阶段应该如何选择与其吸收能力相匹配的外部知识获取模式,并在两者互动中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从而实现能力追赶.研究发现:在企业选择外部知识获取模式过程中,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演化(识别与获取能力—理解与消化能力—转化和应用能力)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两者动态匹配机制为“识别与获取能力—企业并购”、“理解与消化能力—企业合作”、“转化和应用能力—引进专家”;企业外部知识获取能够明显提升企业知识吸收能力,而后者又会影响企业下阶段知识获取模式的选择;选择与企业吸收能力相匹配的外部知识获取模式,可显著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本文研究结论对于理解中国企业通过外部知识提升自身创新绩效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整合知识基础观和创新管理相关理论,利用中国142家A股上市的高技术产业公司在2010-2014年间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效应的负二项式回归模型,探讨了企业知识耦合对其突破式创新的作用机理,以及技术多样性对知识耦合与突破式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原有技术领域间的知识耦合负向影响企业的突破式创新,而新技术领域与原有技术领域之间的知识耦合正向影响企业的突破式创新;技术多样性正向调节原有技术领域间的知识耦合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而负向调节新旧技术领域间的知识耦合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通过构建知识耦合视角下知识基础动态变化对突破式创新影响的理论框架,本文丰富了知识与创新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企业选择合适的知识耦合方式来展开突破式创新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客户导向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是战略和营销领域共同关注的热门议题,但相关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其原因在于现有文献忽略了内部能力对客户知识整合的作用,也并未结合客户特征进行分析。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了客户导向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技术知识基础多元化和客户集中度的调节作用。利用2018—2021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客户导向总体上提升了企业创新绩效;技术知识基础多元化有利于企业对客户知识整合,增强了客户导向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客户集中度消弱了客户导向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关系。研究结论深化了对客户导向与企业创新关系的理论认识,对客户时代背景下企业通过整合内外部知识提升创新绩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金昕  陈松 《科研管理》2015,36(2):32-40
利用214家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知识源广度和深度及其平衡如何影响企业的探索式创新绩效,以及动态能力在知识源广度和深度与探索式创新绩效关系间如何发挥中介和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知识源广度和深度均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探索式创新绩效,其中,知识源广度比深度更有利于改善探索式创新绩效,但知识源广度与深度的平衡对探索式创新绩效的提升无显著影响;感知能力和转化能力在知识源广度和深度与探索式创新绩效之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但资本能力仅能够正向调节知识源深度对探索式创新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徐蕾  李明贝 《科研管理》2019,40(5):110-119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如何通过技术多元化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引起重点关注,但对两者间的内在机理尚缺乏深入剖析。为此,本文从组织能力视角出发,构建“技术广度多元化、技术深度多元化--吸收能力、技术整合能力--创新绩效”的理论框架,采用回归分析等方法,以沪深两市6个制造行业30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技术广度多元化与技术深度多元化对创新绩效呈现显著正向影响:(2)吸收能力与技术整合能力在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间所起作用各不相同,技术广度多元化主要通过吸收能力提升创新绩效,而技术深度多元化主要通过技术整合能力对创新绩效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制造业119家上市公司2004—2013年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协作研发网络成员间重复合作对二元式创新的影响,并从组织的内外部情境出发探讨内部技术能力及外部环境动态性对重复合作与企业二元式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重复合作与利用式创新、探索式创新均呈倒U型关系,重复合作程度的提升将先抑制探索式创新,再抑制利用式创新;同时,技术能力与环境动态性均对重复合作与企业二元式创新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知识创新、动态能力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萍 《科学学研究》2009,27(8):1271-1280
 研究企业的知识创新、协调整合能力、重组转型能力和组织绩效之间相互影响的机制和路径。通过理论分析建立研究框架,并选取我国珠三角地区317家企业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创新对组织绩效具有直接正向影响;知识创新对协调整合能力和重组转型能力均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协调整合能力对重组转型能力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协调整合能力和重组转型能力均可以直接提升绩效水平。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中国企业如何有效增强知识创新以提升动态能力和改善组织绩效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战略管理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研究组织距离对战略联盟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并探索知识流动在其中扮演的中介作用。同时,引入知识保护能力作为调节变量,从而构建了本研究的理论模型。以471家战略联盟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距离越远越有利于联盟企业实现突破式创新,社会距离越近越有利于联盟企业突破式创新;知识获取和知识泄漏在技术距离和社会距离与突破式创新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知识保护能力负向调节知识泄漏与突破式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知识经济时代,针对学生特点开展创新教育已成为必然选择。为此,教师必须努力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深挖教材内容,钻研教学方法,培养创新素质,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目标,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2—2015年的面板数据,探究产学研合作、国内技术购买、国外技术引进3种知识获取方式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吸收能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从各省份看,3种知识获取方式对区域创新能力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在产学研合作、国内技术购买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关系中均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在国外技术引进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关系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从省份组群看,3种知识获取方式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中创新能力组群中的吸收能力在产学研合作、国内技术购买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均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而高、低创新能力组群中的吸收能力在各知识获取方式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均不存在中介作用。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3.
考虑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需求和企业的创新能力,建立包含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模型,研究了分散决策和一体化决策两种决策方式,分析续航能力需求和企业的创新能力对电池供应商和汽车生产企业研发决策的影响,并设计了可以使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机制,为产业链协同创新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消费者的续航能力需求交互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一体化决策可以实现产业链收益最大化,更能促进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提升和产业链的发展;创新成本分摊机制和创新补贴机制满足一定的条件就可以实现产业链一体化决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当前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状况,从五个不同维度构建起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选取2013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作为样本,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各省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后,得出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排名。发现中国区域间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因素对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拉动作用不同,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多集群协同的视角出发阐述文化产业园区间协同创新的机理,分析文化产业园区协同创新能力的内涵,并据此设计出包括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文化产业园区协同创新能力的DHNN评价模型,阐述该评价模型的具体应用步骤。  相似文献   

16.
严格说来,创新系统和创新生态系统均未形成完善成熟的理论架构,但已具有各自明显的研究范式特征。从理论源起开始,通过对二者在概念、分类、结构与机制等方面比较,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得以深入澄清。而对其研究方法和未来走向的进一步探讨,更加深了对二者的辨析。  相似文献   

17.
以广东、浙江、山东等地区的296家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揭示跨界搜寻策略对企业双元创新能力平衡的影响机制,并检验资源拼凑的中介效应与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相对于技术知识跨界搜寻深度而言,市场知识跨界搜寻广度对双元创新能力平衡的正向影响效果更加显著;资源拼凑在两类搜寻策略与双元创新能力平衡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资源拼凑对双元创新能力平衡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在新常态下,出口贸易将承载更多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功能。本文基于我国2013~2020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检验了出口贸易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的影响,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IV)模型回归结果均表明:出口贸易有助于提升区域科技创新,并且随着吸收能力增强上述提升效应更明显。进一步研究还显示,制度环境亦有助于强化以上提升效应。多元检验结果均表明,前述结论具有较好的稳健性。本文进一步厘清了出口贸易对区域科技创新逆向溢出效应的能力边界以及制度边界,有助于优化出口贸易的战略定位,对贯彻新发展理念,优化制度环境,构建“开放引领创新”的经济新体制亦有较强的政策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择创新模式视角,研究其与竞争战略、创新速度之间的关系。在文献回顾基础上提出了8个假设,并以江苏装备制造业301家企业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变量之间的路径关系,发现5个假设获得支持。结果显示:创新模式对竞争战略存在反向能动影响,竞争战略对创新速度具有正向影响,单一的创新模式对创新速度没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丰富了创新管理理论,对于制造企业的战略选择和创新绩效管理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