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新课改以来,对作文文体知识主要有三种观点,分别为中学写作不同于社会写作,作文教学以三大基本文体为主是合理的;作文教学以三大基本文体为主是错误的体式选择,作文教学要取得质的突破需进行文体的重构;三大文体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又有不足,需要增加新的文体尤其是文学文体,作文教学要用训练文体和文学文体两条腿或多条腿走路。这几种观点使我们认识到写作一定要有文体意识,不能离体写作;文体问题是作文改革的本质性问题,是所有问题的症结所在,是我国作文教学改革的攻坚性任务。解决好这几个问题,作文改革将会旧貌换新颜。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当话题作文率先出现于全国语文高考试卷之时,其"三自",即立意自定、文体不限(后改为自选)、题目自拟的开放性,完全打破了传统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关于立意及文体的种种限制。倡导自主、开放、个性化作文的话题作文,使中规中矩刻板教条的作文增添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小学的作文教学,至今仍奉行所谓的"基本文体".把历史地形成的种种文章体裁,用逻辑划分加以抽象归类,企图形成"基本文体",这本来就不是一个妥当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郭红旗 《考试周刊》2013,(36):49-49
没有文体的文章是不存在的,文章的体裁是由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决定的。现在作文考试中的"文体不限"不等于"文体不练"。面对"文体不限",反而要文体多练,甚至要一对一地指导学生进行不同文体的写作训练,切实解决"文体不限"带来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中学作文教学长久以来诟病不断,几经教学改革,成效仍然有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由作文教学的“法”转到了作文教学的认知上来,定体写作、淡化文体的争论就是触及于此的一种表现。本文从中学写作的现状入手,着重从“文体观”方面来探讨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的话题作文,为我们提供了"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般的写作自由;然而,千万人在同一时间面对同一考题,选材构思的"撞车"现象在所难免,因此对应试作文进行必要的"包装",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相似文献   

7.
话题作文“文体自选”,并不是说只要是话题作文什么文体都适合写作.实际上,话题作文文体暗含着一种隐性限制,存在着最佳的文体选择。  相似文献   

8.
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怕教、学生怕学"的现象多年未消,学生从小就习惯于"不会作文、只会作假",致使"作文育人"的目标远未实现.有识之士提出作文必须"淡化文体、注重内容",让学生少些束缚,多些自主.实践表明,走"回归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之路,能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起飞心灵、抒发快乐.可以说,"向生活回归、从生活学作文"已成为当前作文教改的必由之路.笔者现拟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高考作文一般允许"自选"文体,这样就给习作者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机会.面对同一道题,除了写成记叙文、议论文等基本文体外,只要没有特殊规定,还可选用自己擅长的其他体裁完成作文,以充分展示个性和才情.于是,考场作文在文体选择上可谓"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不少学生巧思独运,写出了一批体裁上有创新的不可多得的佳作.细加分析,这些成功作文大致有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0.
吴春华 《考试周刊》2013,(22):27-29
本文在比较中美高中作文文体教学及其相应评价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内容效度和效标效度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在作文评价中的运用,从淡化文体教学和淡化对驾驭文体能力的评价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中学作文评价的效度。  相似文献   

11.
中考作文命题中的文体称呼存在着如下问题:以教学文体代替具体文体;记叙文概念窄化。中考作文命题文体考查存在偏向:极力推崇叙事抒情散文;其他写作形式及应用文考查失落;文学性写作的缺失。所以,中考作文命题在文体选择上的建议还是很有必要的,它让课程标准的写作要求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得到"基本"落实,因为这个"基本"里包含着基础和本分,只有全面的、面向学生生活的语文写作能力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12.
"新材料作文",有别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间流行的"材料作文"。那时的"材料作文"一是限定文体,二是要求全面把握材料,写作时不能抛开材料,行文中必须引用材料。而最近这几年出现的"材料作文"中,这些限制都没有了:一是体裁不限,除诗歌外任何文体  相似文献   

13.
近日,在高一年级指导作文训练时,发现学生在话题作文写作中存在一个文体特征不突出的问题。有的文章看似记叙文,又像是议论文,或者换句话说,是两种文体杂合的“怪体”。因此,在作文训练中写清文体,区分开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的特征,是高中作文训练中重要的一环,下面不妨就此略  相似文献   

14.
2000年后,各地中考、高考作文题中.话题作文方兴未艾。毋庸质疑,话题作文没有审题障碍,选材自由广泛,文体不拘一格,自由说话,有助于表现“真我”。无疑比命题作文有较大的进步,但这是否说“话题作文”就是万能的呢?我想,其它形式的作文亦不可或缺,像缩写、扩写、改写、范围作文、材料作文等各有各的用途.同样能起到多方训练学生  相似文献   

15.
翻开全国各地中高考语文试卷,其中作文要求中几乎都有这么一条:"文体不限。"对于"文体不限"这一点,媒体的声音惊人的一致:没有了文体的限制与束缚,学生得到了解放,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写作自由。然而,"文体不限"并没有带来作文教学的繁荣,相反,我们看到的作文教学实际依然是一片狼藉。  相似文献   

16.
林语堂对写作颇有发挥,虽主要是针对散文而言的,但有些说法对作文写作也不无参照之义,这里略为解说。  相似文献   

17.
文体知识向来是作文教学知识的核心内容之一,考察我国百年来作文文体知识的演变与发展,对于今天重构新的写作课程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按照时间线索,审议从清末至新世纪我国写作教学文体发展的利弊得失,可为今后基于"文体(类)学""语体学""功能语言学""篇章语言学"重建中小学写作教学文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关“记叙性文章”“说明性文章”“议论性文章”的文体表述调整,为写作教学和中考作文命题指明了方向.中考作文命题文体表述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教学文体代替具体文体,必然使新课标追求的培养学生“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写作能力成为一句空话.中考作文命题记叙文概念被窄化,推崇叙事抒情散文,忽视其他写作形式及应用文考查,缺失文学性写作,直接影响着中考作文命题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导向作用.中考作文命题要全面考查新课标规定的具体文体,细化文体考查,创新考查形式,真正培养学生“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非驴非马,缺少文体意识命题作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文体不限",但对此有不少老师与学生存在的错误理解:认为"文体不限"就是不需要文体的规范,写起作文来信马由缰,随心  相似文献   

20.
对于作文高分的技巧,报刊、网络上的论述可以说比比皆是,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笔者认为,高考作文训练还得走文体规范、表达真情、关注现实的道路,简单地说,就是三个词:合体、情真、积极。详述如下,就教方家。一、培养文体意识,强化合体训练众所周知,四平八稳的文章往往会被视为缺乏个性,而难以得到阅卷教师的青睐。新课标"表达与交流"部分也明确规定:"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但是,"开放"与"限制"不可偏废,二者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忽略文体规范训练,淡化"合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