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
文中修正狭义相对论重新阐述了引力红移(的空间量),又由假定引力中心原理阐述了引力红移的时间量,再结合多普勒红移共同解释了类星体的红移机制.其中提出了红蓝移不对称实验室内与星际空间的测量结果不同,并阐明了其原因.还提出了星系臂对称结合修正狭义相对论的实验,用来验证外星系与地球相对远离还是靠近.最后简单介绍了哈勃常数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场源的电(磁)荷、角动量、旋转电荷和磁短对引力红移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荷、角动量和磁矩均使这种效应减弱,旋转电(磁)荷使这种效应增强。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具有电 (磁 )荷、磁矩和质量四极矩引力场方程的解 ,讨论了具有电 (磁 )荷、磁矩和质量四极矩天体的某些引力效应 .给出了电 (磁 )荷参量分别与磁矩参量和质量四极矩参量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引力红移效应和轨道近日点效应  相似文献   

4.
首先介绍了红移及类星体的某些情况及进展。然后提出能量红移的假设g=(E′-E)/E。其次讨论了哈勃常数和红移量子化;按此假设,它可归为能量量子化。最后探讨了可能的检验。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文[1]得到的具有电荷和磁矩的天体的度规,计算了这类天体的无限红移面和这种天体的引力场中光线的引力偏转,雷达信号的延迟,结果表明,电荷和磁矩的存在,减小了引力质量产生的相应效应,当电荷和磁矩不存在时,所得结果均退化为Schwarzshild天体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任海涛 《德州学院学报》2012,28(6):63-68,82
在遥远的河外星系,由于光子到达地球需要很长的时间,这其间使得到达地球观测点的光波发生红移,该红移遵从哈勃定律,所以被称为哈勃红移.然而宇宙的膨胀使得宇宙的密度逐渐下降,哈勃常数也在不断的减小,即哈勃常数是动态变化的.在研究宇宙尺度下的光谱红移时,哈勃红移是按动态的哈勃常数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根据光谱分析图和董仲舒的三统论以及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的划分,根据天人合一思想和当代天文学的发现,推导出宇宙红移人类也红移的结论.从生产工具的颜色角度以及根据我国古代五行相克的原理对上述观点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因为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所以只能实事求是地说这仅仅是一种猜想.  相似文献   

8.
秦真科 《物理教师》2024,(2):23-26+31
提出大概念教学的4个层级.以“势能”的大概念为例,讨论了大概念教学一般路径.从数理结合角度,分析了“势”大概念的建立路径,分析了势能、势、场强度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对逃逸问题的拓展讨论,应用势能帮助学生理解第二宇宙速度,初步了解微观领域下物体的运动规律,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对引力场中光频率的变化问题讨论,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引力红移现象,感悟相对论的魅力.“势能”和“势”的大概念教学有助于能量观念、相互作用观念、科学思维等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纳米材料与常规常规材料相比呈现出吸收峰红移、蓝移等特异性能;初步研究表明,纳米颗粒尺寸越小,这些特异效应越明显,有关纳米材料光谱特性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纳米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其光谱特性机理尚无统一解释;通过对波谱吸收机理和纳米材料特性的综合考察和分析,以及结合具体纳米材料的讨论,给出了导致蓝移、红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利用X射线衍射谱(XRD)、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荧光光谱(PL)系统地研究了不同表面、多种尺寸的CdSe半导体量子点(QDs)的光学性质、结果显示表面修饰完善的样品的荧光光谱只有一个窄而强的带边发射;所有样品的荧光峰相对于1S-1S吸收峰有较大的红移,并且移动量随尺寸的减小而增加,利用激子的精细结构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红移量和尺寸的关系;核/壳结构的样品的吸收峰和荧光峰相对于同尺寸的单量子点也有红移现象,这是由于CdSe和ZnS的晶格失配在界面上产生压力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用红移不能准确地描述现在的宇宙,天文观测发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这预示着暗能量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提出了一种非繁曼几何的相对论修正公式,进而用它推算出了行星近日点进动、引力红移、光线偏折和雷达回波延迟等引力效应,结果与广义相对论和实际观测相符。最后:给出了与修正引力相对应的弯曲时空的度规:表明这一度规没有史瓦西奇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巨大长度量天体距离测量的基本方法,距离为1千光年以内的天体主要用三角视差法来测量;距离为1千—30万光年左右的天体主要用分光视差法来测量;距离为30万—1700万光年的天体主要介绍了造父变星视差法;距离为100万光年至100多亿光年以远的天体主要介绍了哈勃红移法。  相似文献   

14.
在物理宇宙学里,有这样一个著名的定律:来自遥远星系光线的红移与它们的距离成正比。这条定律以它的证实者而命名,即哈勃定律。如果用方程来表示哈勃定律,即v=H_oD。其中,v是由红移现象测得的星系远离速度,也称星际退行速度。H_o是哈勃常数,D  相似文献   

15.
在喹吖啶酮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推拉电子结构且含二氢喹啉酮结构的化合物,并研究了结构改变和不同溶剂对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影响.研究发现化合物中增大的共轭体系和增强的推拉电子基团会导致吸收峰和荧光峰产生大的红移;随着结构的改变,这些化合物的荧光从蓝色变成橙红色.这些化合物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吸收峰和荧光峰都表现出强烈的红移.并进一步研究了这类荧光化合物的分子内电荷转移现象.它们作为一类新的荧光化合物在电致发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哈勃     
哈勃的发现哈勃是20世纪美国著名天文学家,他利用天文设备观测,发现离地球很远的天体的光谱都有红移现象,因此他认为这些天体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由此他推测整个宇宙在不断地膨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定义电磁波是一种最小能量光子α常数值的光子列队,确定白光有固定频率段,白光不是复色光而是单色光,电磁波的多样性是由一种α常数值光子的频率不同而引起的。牛顿的光学微粒说的理论"判决性实验"的定义是"色的种类和折射的程度是光线所固有的,不会因折射、反射或任何其他原因而改变"。对此笔者提出了新见解,即物理实验能做到单色光变为其他频率光谱,对牛顿的概念不同实验:"康普顿效应,拉曼效应,红移,蓝移,荧光的物理现象和电磁波多普勒效应。"  相似文献   

18.
现有的修辞格中,没有“移域”一格。介绍新修辞格“移域”,对其特点、效果和心理依据进行阐释,并将其和“移时”格合称为“移植”格。  相似文献   

19.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使用移就和移觉修辞法,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移就的特点是言简意赅,新颖别致、生动形象。移觉则让人感觉互通,相互转移,从而创造一个多维的感觉空间。移就包括移觉,移觉是移就的特别分支。  相似文献   

20.
不同功能文本中文化因素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因素在不同功能的文本中起不同作用。在翻译中应恰当地处理。文章提出“三移”方法,即在表情功能文本中把源语文本的文化因素基本移入译语文本中,谓之“移体”;在以信息功能为主的文本可舍其形而释其意,谓之“移意”;在具有呼唤语言功能的文体中可将源语文化因素作适当的归化处理,谓之“移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