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该注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超前性,但在素质教学中必须注意到教师的素质对学生的直接影响.在政治思想、专业知识、教育教学、人格素质等方面都应对教师有特殊的素质要求,并且将各种素质结合起来考虑,把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一致起来。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专业知识素质是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所应具备的相应的知识结构及程度。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构成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基础。语文教师就是以某种程度和类型的语文知识为标志、工具和对象,站在语文教育的立场选择与组织知识,呈现与传授知识,运用与探究知识,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专业知识素质?根据知识分类理论和我国语文教师知识的实际情况,从语文学科知识、语文教育理论知识和语文实践性知识三个方面探讨语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3.
中专生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在人的诸多素质中,文化素质是一种基础素质,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中专生中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要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为文化素质教育开辟道路具体来说,一要转变教育只是传授知识,使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教育观,树立教育应当教学生学会学习并做到各种基本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观。二是要转变以课堂专业知识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衡量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教育质量观,树立以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对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他们既是拥有高尚师德及专业知识素质的教育者,又是学生成长道路的引领者和未来就业的指导者,同时高职教师还必须不断扩充知识内涵、掌握专业实践技能以迎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以教师个体在专业领域内的自我发展为核心,以教师个体的经验、反思为媒介,不断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主体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合作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同步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一、以人为本,以人制本——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一些教育专家指出:“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则失去了依托和活力。”现代化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需要“人的素质的提高、主体性的弘扬、积极性和主动性能量的释放。”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的讲,学生的听,而没有学生的思考;在教学活动中只是教师说了算,学生跟着转;在传授知识中重‘灌输  相似文献   

7.
边春丽 《教育探索》2012,(2):108-109
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感等内容.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途径与方法主要有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整合相关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学识素养;使学生掌握较为实用的综合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化技术水平;采用学习与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教育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素质的培养要通过掌握知识来实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同为主体,双边主体性发挥的过程就是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知识不是目的,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教师与学生必须转变观念,以刨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相统一为教育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教育是以发展学生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教育活动就其本质来说就是教师主体性与学生主体性的互动.主体性教育视野中的阅读教学必然强调师生的阅读体验,关注学生的思维认知过程.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促进师生的发展,实现主体人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荟 《教书育人》2004,(4):51-52
1998年,我国明确提出了教师专业化的问题.而教师的专业素质则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它是指“教师在文化基础、专业知识、教育能力等方面,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下经过锻炼与培养而达到的综合水平“.这种专业素质并非以教师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术的成熟度为衡量标准的,而是包括了教师的各方面的素质,它主要包括了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11.
提倡赋权教师参与学校运作和治理的教师领导力理论自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提出后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认同。该理论引入国内后,较普遍的认知是我国的骨干教师在事实上充当了该理论所定义的教师领导角色,但相关的实证研究尚付阙如。本研究通过实证调研尝试揭示一线教师对骨干教师领导角色的认知情况。本研究发现,从骨干教师扮演应然和实然的角度来看,他们和美国"教师领导"是类似的,但教师对骨干教师领导角色的认定也深受校长领导力和学校氛围的影响。另外,一线教师对于"教师领导"这个称谓并不满意,故本研究提出用"领导型教师"作为具有领导力的教师在国内的对应表述,以期引起大家对骨干教师领导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学生观是影响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仅要正确对待学生,同时要正确对待教育职业,并树立正确的教师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价值观看不见、摸不着,作用于深层,又无处不在.它反映教师内心深处究竟相信什么、需要什么、坚持什么、追求什么,体现在社会生活、个人修养和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及其终生走向.  相似文献   

14.
教师培养模式一体化是"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核心,必须建立在教师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教师成长大致要经历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骨干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四个阶段,并呈现出如下规律性特点:教师的献身精神源于创造性劳动中获得的愉悦与满足;从摹仿他人走向自觉地研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勇于创新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直接动机和共同特征。教师培养模式一体化,是根据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对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在职培训进行的整体规划,力求各阶段既相对独立、各有侧重,又相互衔接、内在一体。其核心内容是培养目标一体化、课程设置一体化、培养过程一体化和师资配置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教师教学风格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风格是教学艺术的成熟、教学能力的高强、教学效果获得成功的标志,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努力的心血结晶;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多种内在、外在因素的结合体;教学风格的形成要求教师在教学语言上要精雕细刻,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在教师仪表上追求完美。  相似文献   

16.
教师职业动力就是教师工作的动力,是由教师职业内部和外部各种相关因素产生的,促使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推动教学过程周而复始地运行和发展,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无数分力融合而成的合力。它由需要、兴趣、意志、人生价值观、世界观等构成。内部动力是与教师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教育教学观、学生观,均相联系的动力。外部动力是与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工作条件等因素而形成的动力。人生价值观、世界观是根本,既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教师个体的整个生活目标、道德理想与意志,也可以直接影响教师的兴趣、爱好、情操,乃至影响他们的全部个性品质。内部动力是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决定因素,外部动力只有转化为内部动力,才能对教师的执教行为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尽管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别,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点是共同的.所以,要当一个好的教师,就必须具有丰富的情感和高尚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提升办学内涵、培养合格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重要保证。教师只有坚定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不断加强专业素养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修炼,坚持求真务实、严谨笃学的师德规范,始终保持对事业、对学生的博爱情怀,才能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相似文献   

19.
Teachers' views on educational researc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xploring 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 educational research has been an important subject for researchers.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eachers' views on educational research. A three-part survey questionnaire, the first part of which consists of demographic questions, the second part of which consists of statements aiming to determine teachers' views on the impact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the third part of which consists of 18 items aiming to determine teachers' views on the valu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was used to elicit responses from teachers. Results showed that 68% of the participating teachers had seriously considered educational research findings since first qualifying as teachers.  相似文献   

20.
The study described in this article was designed to gather information about teachers' perspectives on achievement testing and to describe where the competency-based testing in Continuous Uniform Evaluation Systems (CUES) programs fits into teachers' overall plans for teaching and assessing students.The specific objectives of the research were (1) to develop a taxonomy of techniques that teachers use to assess students, (2) to describe teachers' uses and perceptions of various assessment techniques, and (3) to describe the implementation of various assessment activities in natural classroom setting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structional systems in school sett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