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期,观摩了一次美术活动,课题是"设计动物海报".活动开始时先让幼儿欣赏老师收集的动物海报,再让幼儿说说,这些海报上的小动物都在画面的什么地方?海报的色彩怎样?老师小结后,又让幼儿说说,自己想设计一张什么样的海报?然后,幼儿开始用水彩笔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最后,教师展示所有幼儿的作品,并问小朋友,你最喜欢哪幅画,为什么?在肯定个别幼儿作品后结束了这次活动.  相似文献   

2.
一、案例描述 案例1:在一次中班区域活动时,美术区四名幼儿在捏油泥.教师投放的操作材料除了油泥之外,还有红豆、玉米、刮刀、牙签等.很快,孩子们完成了作品,兴高采烈地向同伴和客人老师们展示.其中的一名幼儿高兴地向我展示她制作的"剑龙",煞是可爱.我注意到剑龙的头部远远大于躯干,于是便问她:"为什么剑龙的头比身体大这么多啊?"她给了我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身体也要做这么大的.可是老师说油泥不够,不让用太多."  相似文献   

3.
一次,大班数学公开活动接近尾声,教师请一名幼儿在全班幼儿面前交流一下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并提醒其他幼儿暂时停止操作,注意倾听。但教师的提示似乎不起作用:有的幼儿趁教师不注意飞快地在自己的操作材料上写着什么;有的幼儿在向同组小伙伴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津津有味地在作介绍;有的幼儿已经收拾好材料,等待活动一结束就出去游戏。面对此情此景,在前面交流的幼儿觉得很没有成就感,声音越来越轻;教师也觉得自己很没有权威感,“抓”不住幼儿。对于这种日常教学活动中常常出现的难以组织、效果不尽如人意的评价环节,教师们都很困惑:集体活…  相似文献   

4.
泥塑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玩泥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增强了动手能力。教师要利用卡通形象,使幼儿在玩泥塑的过程中获得快乐体验;创设轻松情境,为幼儿泥塑学习营造良好氛围;开展绘画活动,让泥塑与绘画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5.
泥塑作为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一环,通过泥塑互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真正起到幼儿教育寓教于乐的目的。幼儿泥塑活动兴趣的激发是关键,而兴趣的激发与泥塑活动丰富多彩的展现形式是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可尝试开展基于特定主题、以游戏为特征、基于欣赏目的、以交往为导向的泥塑活动,以期更好地指导幼儿泥塑教学。  相似文献   

6.
一次,大班数学公开活动接近尾声,教师请一名幼儿在全班幼儿面前交流一下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并提醒其他幼儿暂时停止操作,注意倾听。但教师的提示似乎不起作用:有的幼儿趁教师不注意飞快地在自己的操作材料上写着什么;有的幼儿在向同组小伙伴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津津有味地在作介绍;有的幼儿已经收拾好材料,等待活动一结束就出去游戏。面对此情此景,在前面交流的幼儿觉得很没有成就感,声音越来越轻;教师也觉得自己很没有权威感,“抓”不住幼儿。对于这种日常教学活动中常常出现的难以组织、效果不尽如人意的评价环节,教师们都很困惑:集体活动中的评价环节是否一定需要?怎样组织才能发挥评价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幼儿园学习过程中,幼儿除了要动手实践、创作作品以外,还要学会展示自己的作品,才能实现全面发展,持续提高综合能力。但是,受展示空间、教学背景等因素影响,当前幼儿展示活动开展存在诸多问题,如作品展示空间不够大;幼儿能力不足,活动主导权更多掌握在教师手上等,种种因素导致幼儿的学习主动权与选择权只是简单体现在了作品创作上。基于此,以中班幼儿办展为例,探索出以幼儿为主导,教师作为协作者的展示活动支持策略,以期增强幼儿的作品展示能力。  相似文献   

8.
捏泥塑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一种作业。捏泥塑时幼儿手脑并用,边捏泥塑,边展开丰富的想象。幼儿能把泥塑作品当作角色或道具,自编故事并加以讲述。用这种形式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我在大班上了一堂捏泥塑讲述的试验课。课是这样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谁的主意好     
《学前教育》2009,(3):16-17
王老师组织了一次小班文学活动《谁的主意好》,布置了场景:小兔的家。活动中。通过听、看.表演,幼儿很投入地体验了“小羊使劲捶”、“小猫用力踢”、“小鸭大声喊”、“小鸡轻轻敲”等不同的叫门方式。最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谁的主意好?幼儿异口同声回答:“小鸭的主意好。”显然,大家没能说出“正确”答案,王老师又换了一个问题让幼儿选择:“小鸭和小鸡的主意,哪个更好?”终于,有几名幼儿想起文中小兔说的“我想听到有礼貌的敲门声”,说出了“小鸡轻轻敲门的主意好”。尽管很多幼儿提出异议,可王老师还是在有了“正确结论”后,结束了活动。活动后。有老师指出,讨论这一环节,王老师应该让幼儿充分讨论,未必小鸭的主意不比小鸡的好!王老师提出:如果这样的话。如何体现“有礼貌地敲门”这一教育目标呢?您认为,王老师该如何处理这个环节呢?  相似文献   

10.
案例一:小班正在上美术课,老师对幼儿正逐个进行指导,一部分幼儿已经完成自己的作品,他们中有说话的,有离开座位玩的,有满地跑的。老师并没有注意到这些,还在专注地进行着自己的指导。突然一阵哭泣声传来,老师终于发现已经有很多幼儿都不在自己的座位上了,赶紧喊着让其他幼儿回到座位上,查看哭泣幼儿的原  相似文献   

11.
<正>幼儿泥塑活动,是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中国传统的艺术美,受到美的熏陶、教育,而且还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幼儿园开展泥塑活动是很有必要的。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我在引导幼儿对泥塑活动的兴趣和进行泥塑活动的创作中,采取了一些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泥塑活动是一种能给人带来欢乐,还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完善品格的艺术形式。过去的教学模式较传统且单一,同时忽略了幼儿内心的感受和兴趣,为了能激发幼儿参与泥塑活动的兴趣,提供给幼儿发展潜在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在实践中,我根据活动主题、泥塑造型以及幼儿兴趣,进行了情境教学在幼儿泥塑活动中运用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泥塑作品的实用性及多样化的表现方式等特点,为泥塑活动的直用拓宽了空间。其不仅可以自然延伸到幼儿自主活动、生活活动中,还可以与班级环境布置充分结合,给幼儿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机会感受泥塑的乐趣。  相似文献   

14.
正泥塑活动的开展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我园地处城乡结合部,相关资源丰富,有利于幼儿园泥塑活动的开展。为此,我们进行了长期的泥塑活动的实践研究。一、开发泥塑主题活动,并在其他活动中渗透泥塑活动1.开发泥塑主题活动。开发泥塑主题活动,有利于在活动中综合各种泥塑工艺,锻炼幼儿各个方面的泥塑技能,如捏、揉、搓、上色、盘泥条、团圆、压扁、摔、甩、印、拍、雕刻等。因此,我园结合现实情况,注重  相似文献   

15.
贯彻落实《纲要》精神的关键是教师教育行为的转变。怎样才能实现教育行为的转变呢?我的体会如下: 一、关注幼儿,满足需要。 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些幼儿之所以对活动不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对幼儿的关注不够造成的。有位小朋友每次画画都迟迟不肯下笔,即使画了,也是画不了几笔就对老师说画完了。有一次,我选了这位小朋友的画,很认真地进行了装饰并贴在班上的“欣赏角”里。这是这位小朋友的作品第一次受到关注。令人感慨的是,自此以后,这位小朋友爱上了画画,且每天都要画一幅画送给我。教师对幼儿的一个赞赏和鼓励,会使幼儿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相似文献   

16.
设计意图 9月10日是教师节,作为大班孩子也是最后一次为幼儿园老师庆祝节日了。三年的幼儿园生活,老师对孩子们非常了解和熟悉,而孩子们对老师又有多少了解呢?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充分回忆、表达,了解自己喜欢的老师,激发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并在头脑中形成对老师的表象,用作品反映出来。在活动中提高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在讲述中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本次活动把社会、语言和美术领域有机地进行了整合。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是不应该有“打人”一类行为的。然而,在我近六年的幼教生涯中,竟不幸地出现了一次——仅仅这么一次,已让我刻骨铭心,终生悔恨了。那是三年前的一天,我在场地上给幼儿排节目,另一部分幼儿在旁边自由活动。忽然,两个孩子跑来报告说:“老师,小磊的头摔破了!”“是彬彬从滑梯上推下来的。”“流了好多好多血!”我一听,糟了,脑子里想象着小磊从两米多高的滑  相似文献   

18.
单朝霞  孙树华 《学前教育》2009,(3):32-32,33
幼儿期是行为习惯初步形成的时期。在泥塑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意识到,由于泥塑活动材料的特殊性,形成良好的泥塑常规有利于幼儿在开放的活动环境下自主地参与活动,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和学习习惯,有利于泥塑活动室的建设和形成全园良好的活动秩序。如何在泥塑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呢?  相似文献   

19.
沈文君 《教师》2022,(5):78-80
泥塑是能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的一种趣味性活动.在动手操作中幼儿会发展智力,激发想象力,这有利于幼儿大脑的开发.通过手脑相结合的训练形式,幼儿在实践中能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并会提高自身的潜能.教师可通过泥塑的方式来组织幼儿进行创造性的探究和思考,以促进幼儿在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文章主要探究了教师...  相似文献   

20.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将泥塑引入低年级的美术课堂,与学生的美术认知相契合。美术课堂中,教师可通过呈现泥塑作品、优化泥塑成果展示等途径,使学生在泥塑活动中感受美、创造美、表现美,达到提高学生美术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