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网络信息无障碍的角度探讨缩小数字鸿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单介绍网络信息无障碍和网站无障碍设计的基础上,从网络信息无障碍的角度探讨如何缩小数字鸿沟.重点论述网站无障碍设计在缩小数鸿沟中所起的作用,如何通过网站无障碍设计来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青少年和中老年人之间的数字鸿沟,残疾人和健康人之间的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和《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报告》为主要数据信息源,从三网融合视角,通过分析城乡网民对信息媒介的使用和认知情况及数字资源的接入和使用情况量化等方面对我国城乡“数字鸿沟”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研究得出城乡之间存在数字资源接入、获取和使用质量三道数字鸿沟;探讨了城乡数字鸿沟产生根源,并提出了加强农村互联网普及和非网民转化、准确把握数字鸿沟的新动向、充分发挥各种媒介优势、建立以受众为中心的精准推广策略和挖掘精确的需求实现良性循环等消弭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邵波 《情报杂志》2005,24(10):86-88
明确了数字鸿沟与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关系,以中国内陆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为例说明数字鸿沟的现状,并对其形成原因及后果进行分析,指出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数字鸿沟,加快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缩小、跨越甚至消除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4.
陕西城市间"数字鸿沟"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鉴国内外测度信息化水平和"数字鸿沟"的指标与方法对陕西省城市之间的"数字鸿沟"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建立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陕西省各市之间"数字鸿沟"进行了实证测度.对陕西各市因信息化水平差异引起的"数字鸿沟"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陕西省信息落后城市缩小"数字鸿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的出现,使信息成为生产函数中极为重要的内生变量.横亘在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数字鸿沟,指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拥有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就中国行业和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对中国外资撤离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字鸿沟与外资撤离表现为负相关关系,这种相关性在高数字信息传播环境下表现明显,但在低数字信息传播环境下对外资撤离的影响呈现正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就中国应对地区和行业的外资撤离现象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解读城乡数字鸿沟概念,从网络技术的意识、接入、利用、环境四个层面来构建一套中国城乡数字鸿沟测算指标体系,选取样本并采用客观确定权重的因子分析法进行实际测算。从测算结果可看出,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通用性,不仅可以测算中国整体的,而且可以测算省区的城乡数字鸿沟;测算结果具有可比性,可以直接将不同省区的结果作比较,能够为各级政府考察城乡数字鸿沟状况和发展趋势提供参考,有助于制定缩小城乡差距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城乡数字鸿沟测度指标体系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骏  薛伟贤 《预测》2012,31(5):68-73
城乡数字鸿沟严重影响了我国城乡和谐发展。本文从信息技术的"意识"、"接入"、"利用"以及"环境"四个维度构建了一套包含17项指标的城乡数字鸿沟测度指标体系,然后选取我国31省区为样本并采用客观确定权重的因子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09年我国整体城乡数字鸿沟呈现逐年扩大的态势,从2000年的1.2527持续增至2009年的4.3012,年均增长幅度为14.739%。(2)我国城乡数字鸿沟也存在着东中西部的差异,西部较大,其次是中部,东部较小。(3)从单个省区来看,历年城乡数字鸿沟最大的是青海,最小的是上海。本研究不但可以为测度城乡数字鸿沟提供科学的指标体系,而且能够为各级政府考察城乡数字鸿沟状况提供参考,有助于制定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杨长福  黄艺 《现代情报》2013,33(6):23-27
本文以数字鸿沟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数字不平等的概念和本质进行了界定,认为数字不平等是指在数字时代处于不同社会经济水平和知识、技术水平的主体(国家、地区、行业、企业、人群)之间在接触信息通信技术(ICT)和使用互联网进行各种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不平等。它是社会不平等的一种外延,其本质上表现为技术、经济、知识和社会4个层面构成的综合性的不平等。继而根据数字不平等的本质表现,探索缩小数字不平等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技术利用程度的差异,欠发达地区在信息资源的获得和利用方面与发达地区存在很大的差距,从而阻碍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解决数字鸿沟的重要性,分析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开展竞争情报工作缩小与发达地区的数字鸿沟,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互联网数字鸿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立平 《情报科学》2006,24(1):29-34
本文以我国省市为单位,对互联网数字鸿沟进行了动态分析,主要方法是利用互联网发展较好地区的人均水平值与互联网发展较差地区的人均水平值比较,计算出互联网鸿沟系数,同时进行数字鸿沟的性别、年龄、收入、婚姻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地区间网民、域名差距正逐渐缩小,而网站地区差距则相对不变,互联网应用深度差距有增大的趋势,低收入者、青少年、男性是上网的主流,文化程度对上网影响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