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随班就读的教育实践中.资源教室是支持随班就读工作的载体和平台,它在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训练以及对随班就读家长的咨询指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资源教室的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其一,资源教室只负责随班就读学生的“补课”、“训练”任务,或者说资源教室就是随班就读学生的“乐园”,  相似文献   

2.
在随班就读班级的课堂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随班就读学生。但我发现,对于“兼顾”,老师们的理解并不是很到位。表现在课堂上,有的教师认为普通学生的教学任务已经很重了,随班就读学生的质量要求又不高,根本无暇顾及随班就读学生;有的教师说起来要重视,做起来难重视,虽然做了些努力,效果不是很明显。而当我们专门要听随班就读班级的课时,有的老师又把所有可以利用的机会都给了随班就读的学生。老师的任务是使所有学生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中心是搞好随班就读课堂教学.提高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的质量。北京特教中心在全市广泛开展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2004年、2006年两届“北京市随班就读评优课”活动的情况,经过专家组的反复讨论。总结了北京市中小学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的基本经验。由于我们的基本经验来自多年随班就读教学实践,而且,已经得到广大教师和特教干部的认同。许多区县和学校都在认真地学习、推广,在深入开展随班就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性需要决定了他们无法完全适应普通学校课程的安排。在随班就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随班就读学生无法跟上普通课程,学习中无法融入班集体,随之也出现了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学校随班就读研究小组展开研究,基于科学评估,制订“一人一策”,并从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及课程实施几个方面进行随班就读的课程调适,做到“一人一表”,进行课程扩展和替代,引入专业机构,开展综合团辅课程,促进随班就读学生的个体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班就读是发展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重要形式,是我国基础教育包括特殊教育探索融合教育的一种创新。2003年国家教育部决定在全国100个县开展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实验,将这一探索创新推向了新的阶段。本刊始终关注着此项工作的进展。北京市随班就读工作始于1988年,是全国最早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地区之一。同时,北京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市教委的领导下,持之以恒、科学发展所取得的成效也是全国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北京市现有随班就读中小学947所,随班就读学生总数4957人,随班就读学生占全市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总数的65%。15年来,他们在随班就读工作上展现了不断创新的精神、真抓务实的作风。他们对随班就读学校管理、教育教学、队伍建设、师资培养,特别是支持保障体系的建构所做的探索和实践为我们不断提供着新鲜经验。本期“视点”,我们选编了北京市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构建、资源教室的建设以及课堂教学实践等方面的文章推荐给读者,供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学习借鉴,以推进随班就读工作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的一个主要办学形式,也是符合世界特殊教育发展趋势和中国国情的特殊教育办学模式。据统计,2003年全国有残疾学生36.5万人。其中随班就读学生达24.1万人。探索随班就读发展之路,提高随班就读质量已经成为当前特殊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7.
全国随班就读工作经验交流会在京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讯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联合举办的全国随班就读工作经验交流会,2002年12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随班就读是我国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途径。据统计,全国随班就读的学生已经由1993年的6.88万人增加到2001年的25万人,占残疾学生在校人数的2/3,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因此有了较快提高。教育部部长助理、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出席会议并作工作报告。李连宁在讲话中结合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两个“服务”、两个“结合”。他强调,随班就读是非…  相似文献   

8.
陈瑾  曾凡林 《中学教育》2011,(4):108-112,118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是融合教育在中国的一种具体教育形式。随班就读发展的困境之一是,如何对随班就读进行有效评价。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情况,对特殊学生随班就读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尝试探索随班就读教育评价的发展对策,为我国随班就读教育评价实践的发展和随班就读教育质量提高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决定随班就读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是教师。一名合格的随班就读教师应该怎样做呢?几年来,我从苦“炼”中明白了一名称职的随班就读指导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应该掌握的各种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会学习,尤其是要关注特殊学生的学习。为此,在平时的课堂教育中,我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日积月累为“补”“残天”打开了另一片天地.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普通学校对随班就读学生除了按普通教育的要求进行教育教学外,还要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需求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最大化地促进其融入普通教育。随班就读学生的“双班制”安置方式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是“一人一案”的有效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班就读是中国特色融合教育本土化的有益探索,做好随班就读学生学习单的设计可有效创造随班就读学生参与课堂机会,提升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笔者基于“以单助学”的思路,从学习单的设计原则、设计样式、策略支撑这3个维度探索适合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方式,逐步形成操作范式,从而更好地促进随班就读学生融入班级、融入学校、融入社会,最终成为最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12.
建立随班就读学生在“瀑布式特殊教育服务体系”中的交流制度,是保障随班就读学生获得与自身学习能力相适应教育条件的一种制度设计.我国随班就读学生交流制度受制于理念、经费、学生学习能力综合评定机制等因素的影响,一直未能有效开展.通过完善我国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加强针对随班就读学生交流的定向拨款、完善随班就读学生学习能力综合评定机制、交流方式等,将有助于推动随班就读学生的交流工作.  相似文献   

13.
做好随班就读工作.要求教师应树立满足特殊需要的教育观。关注随班就读学生.实施“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挑战。由于特殊儿童少年在学习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困难,客观上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早年间,蔡元培先生曾为北京市第二聋校题词“功补造化”,高度评价特殊教育工作的崇高精神。  相似文献   

14.
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是我国残疾学生接受基础教育的主要途径.如何提高随班就读教学的有效性,使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通过学校教育能够融入社会,在为社会的服务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施扬优补缺的教育策略无疑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我校是四川省首批重点小学、省首批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学校有55个教学班。在校生3000余名。另设有幼儿园。在园幼儿1000余名。教职工227人。在开展以融合教育为特征的随班就读工作中。学校先后接纳了48名残障儿童(其中听障学生20人。视障学生1人。智障学生25人,肢残学生2人),安置在24个教学班随班就读。我校特别重视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确保随班就读儿童能够“进得来.坐得住,有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将智残儿童安置在何种机构接受教育,是一个目前正在探索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从1986年就开始办智残学生的辅读班,进而尝试将智残学生放在普通班中随班就读。经过十几年的摸索、研究和不断实践,逐步形成了“三段九年一贯制”这一智残学和教育的基本学制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随班就读与单独编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我们大安市深入贯彻《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把随班就读工作作为发展特殊教育事业,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92年,白城地区在我市召开了随班就读经验交流会:1998年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市;2002年我市随班就读管理方面的经验,在全国随班就读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大会发言:2003年,我市又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县。  相似文献   

18.
循化县以新周期“儿基会”项目的实施为契机,围绕“随班就读项目学校基本要求”,我们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为目标,积极丰动,因地制宜地科学构建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努力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巩固率,降低辍学率,促进了随读生的仝面、协调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格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特殊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是“普九”评估验收的指标之一。但我们地区的特殊教育在“七五”期间仍是一片萧条的寒冬。为改变残疾儿童少年无学可上的落后状况,91年以来,我们把特教纳入普及义务教育的轨道,克服困难,加强领导,积极开创特殊教育的春天,初步形成了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的特殊教育格局。全地区已创办特教学校10所,普通小学附设特教班24个,视力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167处,听力残疾和智力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256个点。据96年底统计,“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59.8%,取…  相似文献   

20.
成功的教育,不在于选择适合教育的人给予教育,而在于给不同的受教育者以合适的教育。要让随班就读的学生得到自己应有的发展,教师在正视和研究随班就读学生与正常学生之间的差异后,必须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个性特点,组织安排好课堂教学,在满足正常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的同时,尽可能提高随班就读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和随班就读学校共同探索形成了随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