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中国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国际比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资源环境现实基础表现出明显脆弱的特征。国际比较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世界人口超过1亿以上国家中,目前中国国家资源环境的安全状态仅略优于日本,处在10个人口大国倒数第二的位置上。更严重的问题是,未来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现已十分脆弱的国家资源环境安全基础产生着巨大的压力。若在此问题上出现认识和发展政策上的失误,便会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严重影响中国国家现代化进程。为此,建议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应定位在:确保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稳定性。考虑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求,中国未来国家资源环境安全战略的政策调整模式可以考虑为: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稳定性=严格人口控制×(推进资源深度化加工 加大科技投入 扩展资源国际化 改善环境基础 强化全民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时期,资源环境对城市化的约束作用日益显现,主要表现为资源环境安全问题。通过研究发现:资源环境对江西省城市化进程的约束主要表现为能源与矿产资源存量、水资源供给、环境排放容量等四个方面。基于此分析,本文从城市化发展模式、资源管理体制、资源替代战略、城市体系规划和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角度出发提出了该省在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城市化协调发展路径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发展进程速度不断加快,随着城市人口的迅猛增加,改变了城市发展的生态平衡,因此,在各个城市发展规划中逐步加大了对生态问题的重视,有效的保护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为广大市民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虽然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如生态城市规划内容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以及我国城市发展中生态环境需要进一步科学的改善,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科学的解决,将严重影响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放言:中国的城市化和美国的高科技堪称影响世界未来的两个重要的因素!诚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应该说在国际上也是最快的。世界上很多国家经过了上百年、乃至几百年走过的道路,在我国可能再需用几十年就能达到了,同时也为我们布置了加大加快城市环境综合研究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伴随着我国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发展低碳城市是开拓新型城市发展理论和规划理论的有利契机,也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以低碳世界中的中国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低碳经济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必要性,指出低碳经济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并提出低碳城市发展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城市交通正面,临着城市化、机动化快速发展的双重压力和环境、土地资源的双重制约,对交通规划师和城市政府而言,任何正确或错误的规划和决策都将对未来产生长远而重大的影响,而树立正确的规划理念对于城市交通规划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三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时期,城市化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以城市人口增长为标志的城市化率稳步提高。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贫困问题、公共安全管理问题、资源短缺问题、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不协调问题、城市特色危机等问题也随之出现,这些复杂的问题交错在一起,不仅会阻碍我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也会带来一系列的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必须要科学妥善地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国家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离不开电力。电力设施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得到大力发展,能否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居民用电质量和城市发展进程。目前我国城市电力规划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电力规划与城市规划脱节、电力实施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等,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并探讨了提高城市电力规划水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速度也呈现出快速提升,在过重强调城市建设的同时,忽视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尤其是在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关键时期。所以,城市的建设者应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城市建设的突出位置。合理的处理环境与人的关系,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应用与城市建设中。本文就是从我国的城市建设、规划等角度入手,结合城市管理中的突出环境问题,最终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城市环境建设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资源枯竭型城市曾经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贡献了极大力量,但是随着资源的开采,这些城市面临资源严重枯竭、下岗失业人群多、地区经济增长缓慢、环境恶化等问题。文章提出资源枯竭型城市历史补偿机制的基本内涵,并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作出的巨大贡献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从设立发展接替产业专项基金,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保障再就业专项基金,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实施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移战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建设园林化资源城市等方面构建资源枯竭型城市历史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1.
程勇 《现代情报》2016,36(8):100
为促进我国科技发展,提升我国科研能力,本文以图书馆的网络化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网络技术普及化发展环境中图书馆网上免费学术信息资源挖掘过程中所涉及的版权问题的研究与分析,以现代化、信息化发展趋势为视角,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撑下,对版权问题所涉及的信息用户、图书馆与原创者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从宏观层次与微观层次角度出发提出图书馆网上免费学术信息资源挖掘过程中所涉及的版权问题的解决方案,为营造良好的网络学术环境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全球人口最多,且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中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协调在发展的进程中尤其重要。工业化是中国走向经济现代化不可逾越发展阶段,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存在着现实与潜在的约束。要解决这一现实与潜在的矛盾,只能在强化科学技术与教育地位的基础上,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资源高效型国民经济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褚晓琳 《资源科学》2010,32(2):366-371
预警原则作为一种新颖的环境资源管理手段,其对海洋渔业资源养护的有效性已为一些国际协定和国外立法所确认。适用预警原则应满足以下条件:存在不确定危险;遵循成本收益分析原则、比例原则和非歧视原则;并定期检查、适时调整。目前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内外双重压力,有必要在未来制定一部《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和管理法》。而当务之急是尽快修订现行《渔业法》,将预警原则确定为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同时,还应通过建立综合性海洋管理部门、大量搜集科学信息、拓展群众参与途径、以及根据各海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预警原则,促进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困境及科技创新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耕地占补平衡作为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占用耕地不断扩大的重要补救措施。当前,耕地占补平衡面临耕地后备资源枯竭、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占用耕地需求居高不下的困境,地方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破坏生态等异化行为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在耕地保护制度转型的大背景下,必须深刻理解我国人地矛盾的长期性、极端性和复杂性,明确耕地占补平衡在保护耕地资源、优化国土空间、促进均衡发展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全社会耕地资源认知水平,加快形成以耕地质量和产能为核心的占补平衡新体系、差异化耕地占补平衡调控机制、生态优先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技术体系;实施中国耕地资源安全保障重大科技行动,强化耕地资源全要素监测监管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全面提升我国耕地保护监督的科学决策与智慧管理水平,支撑耕地保护向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宋娴  朱雯文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10):1471-1481
科技资源科普化是打通“科研—科普”链条、实现创新发展“两翼”齐飞的关键路径,其本质是通过整合和再开发科技资源,促使知识从在共同体内部流动转变为向全社会外溢,以提升全社会创新效率。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研科普转化的政策,但落到具体实践仍面临诸多复杂问题。文章从创新链视角出发,对科技资源科普化开展全过程梳理,发现我国科技资源科普化的现实困境主要出现在机制设计、能力建设、转化路径和场景布局 4 个环节,并由此探讨科技资源科普化在我国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方曲  封志明  刘慧 《资源科学》2018,40(4):655-663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资源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加剧,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对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以人口总量为出口界定了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在此基础上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进行了展望,总结分析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研究认为:目前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认知并未统一,评价方法也存在差异;研究侧重单要素评价,而对资源环境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的相互作用机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较为薄弱;在开放的系统下如何剥离要素流动导致的资源环境压力转移,率定社会经济系统对当地资源环境压力,透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并提供可操作的政策建议有待进一步深化。为此,将区域社会经济同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予以集成,开展综合评价的理论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资源科学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成升魁 《资源科学》1998,20(2):1-10
资源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其发展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需要探讨的理论问题。本文研究认为:资源科学是一门建立在各分支资源科学基础上的综合性学科。资源问题是资源科学迅速发展的社会动力。为了正确认识或解释世界范围内存在的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资源科学必须进行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研究,因为资源的利用过程实际上是人类利用现有的社会经济资源(资本、人力、技术、信息、管理等)对自然资源的加工利用过程。从世界范围看,特别是从处于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看,资源问题是人口、环境、经济复杂的问题的核心。最后,本文对几个重要的资源科学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①资源过程论;②资源的生态经济平衡论;③资源生态系统论;④资源流动论;⑤资源产权论。  相似文献   

18.
许燕  麻思蓓  郑彦宁 《科研管理》2022,43(2):170-175
   提高科技报告质量是实现科技资源有效积累、促进科技信息高效传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方式。构建融入科研管理流程的科技报告质量控制机制,将科技报告撰写主体、管理主体、评价主体行为纳入统一的科研管理平台,对科技报告进行精细化审核与评价。审核、评价行为将直接决定科技报告质量、科研项目进程与科研绩效。将科技报告质量控制与科研管理相融合能够实现对科技报告撰写、审核、评价行为的有效统一与衔接,达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科技报告质量有效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海岛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李悦铮  李鹏升  黄丹 《资源科学》2013,35(2):304-311
海岛旅游是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科学评价与规划海岛旅游资源有助于改善海岛旅游质量、提升海岛综合效益.目前,国内关于海岛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研究较少,缺乏统一、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论文在参考现有的国内外海岛旅游评价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综合性等准则,构建符合中国海岛特点的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层次58个指标,从旅游资源条件、区域条件、区位特征三个方面对海岛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地测量,同时给出相应指标的评价标准,并通过制定评分等级标准与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以及建立综合评价模型,使评价体系在海岛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中具有可操作性.希冀构建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海岛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为我国海岛旅游的规划与开发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吴玉鸣  冯仁勇 《资源科学》2010,32(5):985-991
以往对城镇化与耕地资源的关系研究主要针对非岩溶区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或截面数据,得出的研究结论不尽一致。为更好地揭示岩溶区城镇化发展与耕地变化的关系,本文以广西岩溶分布面积最广的河池地区为例,选取1997年-2006年面板数据为样本,深入分析了岩溶地区城镇化与耕地的数据变化特点,并采用面板数据回归、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的方法对岩溶区城镇化与耕地总量的相关性与长期均衡的变动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池地区的城镇化长期处于低水平缓慢上升状态;耕地承载力脆弱,耕地数量不断下降;城镇化与耕地总量之间不仅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且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岩溶区城镇化进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城镇化发展与耕地资源变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