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要想让学生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让他们发自内心喜欢语文、自觉爱上语文课,并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是快乐的、有情趣的是极其必要的前提条件。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感知学习语文的情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诱发求知欲,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活动。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如何让学生感知学习语文的情趣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教师应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欲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研讨的教学过程,从而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本文探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自觉地参与学习。  相似文献   

3.
陆小娟 《学子》2013,(12):89-89
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喜欢识字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以及亲身感受中学习生字,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提高识字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对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那么如何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培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假如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那么,他们不但可以在学习期间获得愉快的情绪,而且能对学习产生积极的体验,越来越喜欢学习。因此,创设主动参与的课堂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一、主动参与策略探索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参与能力 要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堂智能活动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6.
许春成 《快乐阅读》2011,(17):110-111
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研讨的教学过程,从而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是我们每个教学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学观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参与学习全过程,使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吴琼 《考试周刊》2013,(74):102-102
<正>从事英语教学多年,我参与了多年初中教学,参与了多年高中教学。在不断的学习和钻研的过程中,获得了一些教学经验。1.融洽师生关系,提高亲和力作为教师,我认为最佳的教学状态就是让学生喜欢,喜欢听你讲课,喜欢你的课程,喜欢你本人。教师深情的眼神、笑容、语言、抚摸等能滋润学生的心田,使他们更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产生幸福、欢乐、奋发的暖流。这是亲和力在融  相似文献   

9.
曹燕 《上海教育》2014,(4):113-113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努力使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能牢牢吸引学生,促使他们作为学习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真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它强调了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呢?  相似文献   

11.
正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一、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源于兴趣的动力是无穷的。语文情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能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引发学生探究深思。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语文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  相似文献   

12.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现代教学观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强调学生的参与,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达到认识主体的主观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数学教育要着力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周浩 《考试周刊》2013,(78):80-80
<正>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首先需要有能促使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有了学习的愿望和需要,才会在内心产生一种不可抗拒的心理力量。这种力量会极大地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探索数学知识。教师应该做的是对学生这种欲望的激励与唤醒,并促使他们保持更长时间的学习热情。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达成他们的愿望,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联系  相似文献   

14.
很多小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认为学习困难.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如果只是一味地强化传授知识.硬性地让学生学习根本改变不了这种学习状态。教师要首先让学生喜欢数学.点燃学习的热情.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意识.让他们乐于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习质量。学习热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的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潜在力量。那么.在小学数学教...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强调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地理课堂教学中选用具有真实性、针对性和探究性的学习材料,结合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能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改革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更加强调自主探究和知识构建,要求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创新,学会根据自己的思路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非常重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汪健 《考试周刊》2013,(81):81-81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由来已久的教学方法。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现代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他们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参与提问、演示、练习、归纳总结的过程,引导学生做出猜想或判断。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已成为每一名语文老师认真探讨的问题。要通过适当的途径调动学生求知欲望,让他们得到求知方法,亲历求知过程,促使他们在求知中“自主”。  相似文献   

19.
丁艳 《考试周刊》2024,(16):63-67
在小学数学教育领域,项目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综合性、实践性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探究基于项目学习的理念,探讨小学数学跨学科大单元的教学实践。项目学习强调将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促使其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小学数学通过融入项目学习,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还能促使他们跨足其他学科领域,形成全面发展的综合素养。本研究围绕小学数学的核心概念,结合其他学科,构建跨学科大单元,学生将有机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同时感知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这种跨学科的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钟珍 《考试周刊》2012,(51):137-138
职业中专政治研究性学习的主战场在学校,即从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研究意识出发,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研究性学习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能使课堂较多地呈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有利于学生形成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