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学生大脑中的“相异构想”作用,输入学生大脑的有关化学教学信息往往失真和畸变,并错误地支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对化学学习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教学中清除一种“相异构想”要比传授一个概念、原理困难得多。  相似文献   

2.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语言”,是反映化学世界中物质及物质之间关系的符号系统.掌握化学用语对学好化学起着重要作用.相异构想是指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与该学习阶段需要达到的科学认识不一致的理解.已有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存在相当普遍的相异构想.化学用语是化学概念的符号化.学生在学习化学用语过程中也存在着较为普遍的相异构想.对学习化学用语过程中的相异构想进行诊断及转换有助于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探查中学生化学“相异构想”现状及转变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的化学前概念是化学学习的良好基础,而对化学现象、过程等的片面或错误理解所产生的相异构想会成为化学学习的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将影响对化学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甚至歪曲新知识的意义,使学生形成错误的思维。在对中学生化学相异构想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促进学生相异构想转变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相异构想"干扰着学生对正确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相异构想"的呈现,通过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小组合作学习、作业检测等多种方法,有效解决学生的"相异构想",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5.
“相异构想“(Altemative Framework)是学生围绕“前概念“(Preconception)建立起来的错误思维形式,它具有隐蔽性、顽固性、差异性、相似性等特点.“相异构想“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思维障碍、形成化学教学低效率的原因之一.本文探讨了“相异构想“在化学教学中形成的原因和特点,以及化学教学中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相异构想”(Altemative Frarnework)是学生围绕“前概念”(Preconception)建立起来的错误思维形式,它具有隐蔽性、顽固性、差异性、相似性等特点。“相异构想”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思维障碍、形成化学教学低效率的原因之一。本文探讨了“相异构想”在化学教学中形成的原因和特点,以及化学教学中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中学化学概念教学新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相异构想是客观存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某一化学概念之前,头脑里对此并非一片空白,他们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而在传统的化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往往无视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本文着重从化学前概念(化学概念的相异构想)的形成特点、产生的心理途径以及对化学学习的影响等诸方面,探讨了中学化学概念教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相异构想"对于高中学生的生物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也是生物教学的一大障碍。这种现象要是得不到及时纠正,会进一步影响到学生学习新的生物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使学生产生错误的思维。因此,本文在认真分析和研究"相异构想"的基础上,总结了转变学生"相异构想"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对于某些知识点,不管老师如何强调,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学生都会出错,甚至“屡教不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大脑中的“前概念”及由此产生的“相异构想”的干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种“相异构想”对于他们学习是一种很大的障碍,正确了解“相异构想”形成原因和特点,充分认识它在学习过程中的干扰作用,找出解决这种干扰的有效办法,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一、相异构想及其特征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一些从事课程教学研究的学者,先后对学生的前科学知…  相似文献   

10.
运用不同传感器促进学生化学概念建构的实验表明,通过pH或电导率进行曲线表征,学生在实验前总会存在各种相异构想.以手持技术作为认知脚手架进行实验,促进曲线表象的形成,有助于学生相异构想的转变.运用不同的传感器对学生的概念建构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使用手持技术学习可以建构更有意义的化学概念,并能结合图像思考和探究过程变量变化情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效地联系各种表征(宏观-符号-微观-曲线),形成“中和反应”概念的“图式”.教师在教学中,应弄清学生的相异构想,促进学生的概念转变;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当的传感器进行概念表征.  相似文献   

11.
“相异构想”干扰着学生对正确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相异构想”的呈现,通过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小组合作学习、作业检测等多种方法,有效解决学生的“相异构想”,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2.
"原电池"是高中化学课程中重要的化学基础理论,在必修和选修阶段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在选修阶段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必修阶段学习后有关原电池知识的相异构想,即"前瞻"。基于"前瞻",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完成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递进,即"后顾"。  相似文献   

13.
相异构想(alternative conceptions)指的是学生头脑中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成分,既包括对科学概念完全错误的理解,也包括片面的、不精确的理解。相异构想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思维障碍、导致教学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电化学知识是化学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在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是一种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变的过程。学生头脑中形成的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相异构想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本文分析了学生存在的生物学相异构想的成因及来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物学教学中相异构想的转变策略。  相似文献   

15.
学生相异构想的产生直接影响学习的成效。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正确把握相异构想的评估与调正策略的实施,引导学生调正相异构想,使之与科学概念相一致,从而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6.
生活中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前概念",克服"前概念"中的"相异构想"是化学教学的难点。《以金属的性质和利用》一课为例,通过实验、实物、模拟等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矫治"前概念"中的"相异构想",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及规律。同时,在实际教学中要处理好讲与做、师生交互主体以及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对高中生"化学反应原理"核心概念的相异构想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分析了产生这些相异构想的原因,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转化这些相异构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陈林 《广西教育》2013,(10):34-35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相异构想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顽固性错误,对相异构想的调查、分析、解决应当成为每一位历史教师所重视的问题。只有采取正确的措施,才能彻底解决该问题。若教师处理不当,很难把这种根深蒂固的错误从学生的大脑中移除,即使暂时纠正部分错误,相异构想还会卷土重来。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19.
"前概念"及"相异构想"是学生通过观察或亲身经历并经过抽象形成的,具有差异性、隐蔽性、顽固性、反复性等特点。"相异构想"可严重阻碍科学概念的形成,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情分析,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同时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矫治"相异构想"。  相似文献   

20.
牛顿力学在中学物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对这部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影响到力学其他部分知识及后续课程的学习.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山东省平邑一中的136名学生进行了牛顿力学概念相异构想的调查统计.分析了学生存在的相异构想、相异构想的特点和成因,并且提出了转变相异构想的教学策略,为中学物理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