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王霞  徐占文 《辽宁教育》2001,(8):110-111
一、乐想   师:42&;#247;2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42平均分成2份,求1份是多少.   生:表示42里面有几个2.   生:是求42里有多少个2.   师:想想看,在口算时,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的?你再试一试.……  相似文献   

2.
王霞  徐占文 《辽宁教育》2001,(7):110-111
一、乐想   师:42&;#247;2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42平均分成2份,求1份是多少.   生:表示42里面有几个2.   生:是求42里有多少个2.   师:想想看,在口算时,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的?你再试一试.……  相似文献   

3.
师:42÷2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表示把42平均分成2份,求1份是多少。生:表示42里面有几个2。生:是求42里有多少个2。  相似文献   

4.
【案例】“分数除以整数”教学片断:(出示例题:把45米的铁丝平均截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师:同学们会列式吗?生:会,“45÷2”。师:这是一道分数除以整数的题。虽然我们还没有学过,但是老师相信根据大家已有的知识经验,一定能够找出这道题的答案和解题方法。生1:45÷2=25 (米),因为把45米的铁丝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长度,可以用除法计算。师:那为什么结果是25呢?生1:因为45里面有4个15 ,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15,也就是25。师:说得很有条理。还有其他方法吗?生2:45×12=25(米),因为这题把“45米”看作单位“1”的量,求每段长度就是求45米的12…  相似文献   

5.
教学“8的除法”时,某教师安排了这样一道变式题:24÷3=□÷□=□÷□=□÷□=□÷□师:第一个算式方框分别填几?生:可以填40、5。生:16÷2、34÷4 生:第三个算式错了,34除以4,商是8,还得余数2。应该把被除数34,改为32。(教师在黑板上改正)生:最后一个算式,可填56、7。师:还可以有其它的填法,这里就不讨论了。分析上述教学的片断可见,教师乇要借助多答案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练习的兴趣。那么,这个教学过程落实了思维能力的培养吗?学生又学会什么思考的  相似文献   

6.
【片段】板书:一个工程队修一条长1200米的公路,6天修了全长的38,照这样的速度,修完这条公路还要多少时间?师:这道题很简单,大部分同学解答对了。那么,你们还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用第二种方法解答吗?(学生思考。)生1:我是按照求平均数的思路,先算出“6天修了全长的38”是多少米,6天中平均每天修多少米。然后求整条路1200米共需要几天,再减去已修的6天,就等于修剩下的路还需的天数。算式:1200÷(1200×38÷6)-6=10(天)。生2:我的思路和他的差不多。只是求剩下的米数时,我先求剩下的占全长的几分之几?算式:1200×(1-38)÷(1200×38÷6)=10(天)…  相似文献   

7.
“甲组3人割草24千克,乙组2人割草6千克,平均每人割草多少千克?”当学生列出下列算式时, 算式一:(24÷3+6÷2)÷2=5.5(千克) 算式二:(24+6)÷(3+2)=6(千克) 教师如何进行讲评呢? 如果只是从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说明算式一错误,学生肯定一知半解,甚至迷惑不解。因为在他们脑海中,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就是等分关系。从感知基础上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就是移多补少。现在从二组中各取1人的平均割草量进行移多补少的等分,为什么错呢?如果不错,那么计算结果为什么与算式二不同呢?所以这个困惑单凭数量关系进行讲评说服力不够。我在教学时借助图  相似文献   

8.
随着悠扬的上课钟声,一堂“比的意义”的教学课开始了.……师:求一个数的几倍,用什么方法计算?生:用除法.(板书)师:数A是46,数B是5.数A是数B的多少倍?生:用46÷5=9(1/5)(倍)师:回答得对.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长是宽的几倍?生:用3÷2,长是宽的1(1/2)倍.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八册“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当教师在黑板上出示“10÷20=20÷40=30÷60=100÷200=”的算式并让学生计算后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这些算式的商是多少?生:它们的商都是0.5。师:谁还能写出商是0.5的其他除法算式?每人写出3道题。生1:4÷8=0.5,40÷80=0.5,400÷800=0.5.生2:2÷4=0.5,20÷40=0.5,200÷400=0.5.生3:……师:那么,商为0.5的算式有多少道?生:无数道。师:写这样的算式有什么窍门吗?生1…  相似文献   

10.
案例:“分数除以整数”教学。片段一师:教室的黑板报现有45平方米的空白,老师如果把它平均分给两位同学来完成板面的设计,你认为每位同学应设计多少平方米?学生1:我认为每人应设计0.4平方米。因为45平方米就是0.8平方米,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0.8÷2=0.4(平方米)。学生2:我认为45平方米里有4个15平方米,把它平均分成2份,1份是25平方米。学生3:我认为该题的算式是45÷2。我是这样想的,由几乘2得45就容易求出结果是25平方米。学生4:我的结果也是25平方米,但我是用画图45平方米25平方米1平方米的方式求解。(走上黑板作图。)用长方形表示1平方米。…  相似文献   

11.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情境一:“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为了美化寝室,总务处分给三年级3个班24幅装饰画,每个班有4个寝室。请你帮老师算算平均每个寝室能分到几幅画?师:说说你的算法,是怎样想的?生1:我先把24幅画平均分给3个班,再把每班分到的8幅画平均分给每班的4个寝室,平均每个寝室分到2幅画。算式是:24÷3÷4=2(幅)。还有许多学生跃跃欲试,说还有别的想法。生2:因为三年级有3个班,每班有4个寝室,这样就可以算出三年级共有12个寝室,再把24幅画平均分给12个寝室,即可求出平均每个寝室能分到2幅画。算式是:24÷(3×4)=2(幅)。师:这两个算式的…  相似文献   

12.
一、案例在教学“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时,在复习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例2:一辆汽车2/5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引导学生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列出算式:18÷2/5。师:这是整数除以分数,请同学们想一想,该怎样计算。生1: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即:18÷2/5=18÷0.4=45(千米)。生2:我觉得这种方法有局限性,当  相似文献   

13.
片断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整数除以分数”出示例题 :一辆汽车 25 小时行驶18千米 ,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1 理解题意 ,画出线段图。2 引导学生根据速度=路径÷时间列出算式 :18÷ 253 师 :请同学们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想一想 :18÷ 25 应怎样计算?4 学生独立思考探索 ,写出过程 ,整理算法。5 交流讨论 :生1 :可以把 25 化成小数来计算 :18÷ 25 =18÷0.4=45(千米)生2 :25 能够化成有限小数 ,用这种方法是可以。如果除数是27,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这种方法就不能计算出精确结果。师 :生2说得很有道理 ,看来我们要寻找其他方法。生3 :从图中可以…  相似文献   

14.
听一位教师这样讲“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有5朵黄花,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多少朵芽生l:5+3=8穴朵雪师:算式中的“5”表示什么意思芽“3”表示什么意思芽“8”表示什么意思芽生1:算式中的“5”表示5朵黄花,“3”表示红花比黄花多3朵,“8”表示红花有8朵。师:是这样的吗芽看看花儿搞错了没有。生2: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说法。题里说有5朵黄花,但是算式中的“5”表示的不是黄花,而是红花。师:穴故作惊讶雪那是为什么芽这个“5”为什么表示红花了呢芽生2:穴到黑板前指着图说雪红花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黄花同样多的5朵,另一部分是比…  相似文献   

15.
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我们从本校三年级一节《口算除法》的教学过程中也许能获取一些启示。 一、独立操作,自觉物化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把60÷3改成69÷3,得多少呢?你们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吗? 生1:我们用分小棒的方法解决。 生2:把十位上的6用6捆小棒表示,个位上的9用9根小棒表示,合成69根小棒再分。 师:这个方法好。那么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生1:把69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应该怎样分? 生3:先分什么?再分什么? 师:我和大家想的问题一样,把69根小棒平均分  相似文献   

16.
犤片断犦师:(出示)34和78,它们谁大谁小?生:(脱口而出)不好比较。师:先观察这组分数与前面的两组有什么不同?生:(齐答)这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师: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同学们想研究吗?生:想。师:用你喜欢的方式研究,可小组讨论也可独立思考。在学生拥有足够的思考时间解决问题之后———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思考方法或你们小组的方法与全班同学交流?生1:我是用折纸的方法研究的。用两张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纸,一张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一张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7份,可以比较出34<78。生2:我还有一种方法。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4=3÷4=…  相似文献   

17.
“分数除以整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凸现学生的主体意识,留给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让学生体验创造的快乐,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下面是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片段:出示例题:把54米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米?师:根据题意,该怎样列式?生:54÷2师:54÷2的结果是多少呢?你们能自己想办法计算出来吗?(学生独自思考,尝试解决)师:请大家介绍一下各自的计算方法。方法1:54÷2=0.8÷2=0.4=52(米)方法2:54÷2=54×21=52(米)方法3:45÷2=(54×5)÷(2×5)=4÷10=25(米)方法4:54÷2=(54×21)÷(2×21)=54×12=25(米)方…  相似文献   

18.
近日,笔者到某校听了一节三年级的数学课,内容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执教老师在讲授新课例题“309÷3”时,用“不够商1,应用0占位”说明算理,笔者认为这样说明算理是错误的。现将其教学片断摘录如下,并加以分析。教师投影显示:李思家三个月用电309千瓦时。师: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哪些信息?生1:知道了用电时间为三个月,用电数量是309千瓦时。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2: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师:要求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应该怎样列算式呢?生3:309÷3。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独立完成这道计算题,看看谁…  相似文献   

19.
近来,听“分数乘分数”的三种教法,感受颇深:第一种教法题目:一台饲料粉碎机,每小时粉碎饲料1/2吨,3/4小时粉碎饲料多少吨?解题思路:单刀直入,引导学生想:3/4小时粉碎饲料多少吨,就是求1/2吨的3/4是多少,算式是1/2×3/4。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1小时粉碎饲料1/2吨,1/4小时粉碎1/2吨的1/4,就是把1/2吨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也就是把1/2吨平均分成(2×4)份,取其中的1份。3/4小时粉碎1/2吨的3/4,就是取3个1/(2×4),结果是......最后师生归纳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启示:这是一种侧重于意义与结果的学习方法。由于解题…  相似文献   

20.
片断一:引入师:请同学们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然后想一想,每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图1图2图3师:好,哪位同学说说这道题表示什么意思?生:图1表示39,图2表示96,图3表示99。师:观察这三个分数,你发现了什么?生:分母都是9。师:为什么分母都是9呢?生:因为都有9个小方格。生:因为都是同样大的小方格。生:因为全都是把一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平均分成9份。师:(指图1)那么,39是什么意思?生: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9份,表示其中的3份。反思:“看图写分数”这一知识点是本节课的基础,通过三个分数的比较,让学生直观感知分数表示的意义。片断二:展开师:(指图1)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