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没有打开Publishing Books之前,我以为这是一本谈论出版过程的图书.然而,打开之后,却发现并非如此.这是一本类似论文集之类的书,不同的作者从不同的方面对图书出版业进行了多侧面、多角度的描述.书中的作者,既有著名的出版家、编辑、出版经纪人,又有作者、读者、学者和书评者.可以说,图书出版中所涉及到的每一个角色,都在本书中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这些文章,既有对美国出版业的历史进行回顾的,也有对美国出版现状进行描述的,还有对图书出版未来进行展望的.正因为这些文章,丰富多彩,从不同侧面对图书出版业进行了描述,我们才将这本书中译名定为<图书出版面面观>.  相似文献   

2.
每年的“世界阅读日”前后,我都会选择一本关于图书和出版的书进行深度阅读。这是一种节日的需要,更是出于对图书和出版的尊重。今年我选择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社长蔡翔教授的著作《大学出版发展战略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  相似文献   

3.
值得出版者一读的好书———读《图书出版的艺术和科学》有感●陈晓东我是一名出版行业的新兵,近日借得一本由美国著名出版家贝利著,中国著名出版家王益先生译的《图书出版的艺术和科学》一书(1995年10月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这是我读过的众多有关出版书籍中印...  相似文献   

4.
图书是知识的载体。图书的价值要回归图书本身,这是对的。现在很多人出书,不一定是为了要传播自己的思想或精神,而是为了出书而出书。这样的书看上去装帧得很豪华、很漂亮,但是没有有分量、有价值的内容。对这样的书,我认为就没什么出版意义。出版一本图书是否有意义,要看这本书有没有真正很充实、很内在的思想,有没有值得传播的价值。所谓“开卷有益”,我们必须保证读者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是获益的。  相似文献   

5.
比尔·克林顿的《我的生活》(MyLife)是2004年最畅销的硬皮非小说图书,据说有200万人购买了这一定价35美元的书。由此,出版公司在这一单本图书上获得的收入要比大多数小出版公司全年总收入还要多。但如今,自《我的生活》纸皮版和大众版第一册出版三周以来,销售情况并不突出。据  相似文献   

6.
图书零售市场的M型化 近两三年来,台湾零售图书市场上似乎也呈现M型化,一端是动则销售10万册以上的超级畅销书,一端则是卖不掉起印量(2000本)的滞销书,而过去出版就能够稳稳卖出5000到2万左右的书籍(多半是长销书)数量日渐减少.  相似文献   

7.
外文出版专业图书的翻译王益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的介绍外国出版工作的书越来越多了。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了《出版知识译丛》,山西书海出版社出版了《国外编辑出版丛书》,武汉大学出版社和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等也有这类书出版。我去年对照原著读了5本这方面的书(...  相似文献   

8.
自从《圈子圈套》畅销以来,A+B类跨界图书一直是图书领域的明星。《杜拉拉升职记》(职场+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心理+小说)、《心灵杀毒2.0:弗洛伊德的拼图》(心理+励志)、《别告诉我你懂PPT》(PPT+职场)等,在各自的领域闪着悦人的光彩。比起《杜拉拉升职记》这些书,家教+励志的跨界书——《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个性化教育之路》的出版历程可谓坎坷离奇。一退:嚼别人嚼过的"哈佛"没味哈佛是我的梦想,但是,这本书是所有我出版的图书中,唯一一本一开始坚决不想出版的图书。尽管摆在我面前的是一份少见的辉煌履历:  相似文献   

9.
一我想这篇短文已经有些日子了,还在去年夏秋,应邀参加“全国首届出版理论研究优秀图书评奖”工作时,看到评奖办公室根据《全国新书目》、《全国总书目》索检所得和许多出版社推荐的种种参评图书中,有三本书的书名上有“编辑学”字样,令人兴奋,觉得这是近几年来编辑学研究的成果。过了几天,细细一想,根据我平时的印象,觉得可能还不止这三本。为了想知道个究竟,就到处设法搜求,果然又找到了几本,有的还是作者或出版单位寄赠的。到1989年底,共有十二本。这个数字是我原来根本没有想到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专门出版引进版图书的编辑,定期浏览各国畅销书榜,成为了我的一种工作习惯。2011年9月,在韩国的各个畅销榜单上我看到了一本家庭教育类的书,作为一本新书,其销售指数可以说非常惊人。《每天10分钟,读懂你的孩子》就是这样走进了我的视野。但我没有想到,引进和出版这本书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出版工作阶段性转移问题 最近几年图书出版发展很快,每年出版十万多种图书,在数量上世界第一。但这十万多种图书得做具体分析,十万种中高质量的究竟有多少?我认为十万种当中不好不坏的书还是大多数。而且这十万种书真正谈起质量来还有很多问题,比如说日本每年出书四万多种,数字上好像比我们少,但他们每年有五万多种重印书,有二十到三十多万种可供书,德国ISBN书号中心每年的可供书目七十万种,我们重印书有多少?可供书有多少?距离就很大了。重印书跟可供书品  相似文献   

12.
郑晓 《出版参考》2015,(20):50-51
现在因工作关系认识的新朋友,谈起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多半会讲到他们入手的本社图书,几本“中国最美的书”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其次就应该是这套白色封面的“凤凰文库·艺术理论研究系列”,很多人会说他们自费买了不止一本.作为这套书的责编之一,每每此时都如沐春风,这样的好时光在漫长枯燥的编辑生涯里如吉光片羽,不多,却重要而珍贵.那已经出版的16册白色小16开本图书立在书架里,已经是苏美社的一道品牌风景.每一个品牌都不是凭空落地的,尤其是在像图书出版这样需要长期投入深耕细作的领域,形成今日这番枝繁叶茂的出版图景,必然需要严格有序的生产养护流程,本文试着从一个参与责编的角度,梳理呈现一条图书品牌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13.
在一本图书的整个出版过程中,给书命名是一件极为重要的工作。书名是图书最耀眼的广告语,浓缩了图书的一切精华。给书起名,一般有两个要求:一是能反映书的内容、主题或意义;二是要具有形式或内涵的美感。至于起名时具体运用何种修辞方式,则是完全自由的,可以直指内容,也可以象征其某一点。  相似文献   

14.
《芝麻开门》出版后,我应邀到100所学校作专题讲座,在10余所学校任校外辅导员。读这本书的少年朋友,一直用各种可贵的方式爱着我,他们讲我书中的故事、说关于我的种种逸事、守着电视机等《芝麻开门》、给我寄来贺年卡……我说这一切,是想证明,一个作家对生活的珍惜和爱护,一定能获得可喜的回报。  相似文献   

15.
1 99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全国人民、各行各业,都以特有的方式来迎接这一纪念日。出版界用出版宣扬毛泽东形象、研究毛东泽东思想的图书的方式参与纪念活动。今年出版有关毛泽东的图书数量很多'笔者仅就肴到的些图朽及有关情况作述评。 (一) 关于毛泽东的书,大体有四类:一是毛泽东自己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精品如何去创造刘我有幸参加过“一本好书”的评选工作。我体会,“一本好书”的评选,不仅是出版成绩的检阅,也是出版经验的总结。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是图书出版继续前进、不断提高的必由之路。多出好书需要多方面条件的配合,切实做好编辑工作是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7.
不久以前,我的故乡——浙江的编辑同行给我寄来一本《浙版书评选(1985—1986)》,封面淡雅清新、扉页环衬色调醒目,版面设计疏朗,一时爱不释手。这是《浙版书评集(1979—1984)》一书的续编,可惜这本至今没有见到过。这几年地方省市版的图书评论集陆续出版了多种。在我的案头差不多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近日,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了由龚军辉著作的《少儿图书营销管窥》一书,这是国内首本少儿图书营销理论著述,在一定意义上弥补了当前少儿图书营销理论研究的空白。这是作家、评论家、营销理论专家龚军辉继《期刊市  相似文献   

19.
互动解谜游戏书在融合出版加持下,在叙事结构、阅读方式、制作成本、出版业态上均呈现全新面貌,以多维空间的颠覆性内容再度爆红,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出版机构要着重提升内容与游戏配合的紧密度,发散图书社交属性,加强文化深度挖掘,践行图书品牌建设,从而实现互动解谜游戏书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爱出版     
《现代出版》2011,(3):F0003-F0003
爱上出版,是因为爱书,确切地说,爱书中的内容。 当我还是个中学生的时候,就幻想着将来有一天能在图书馆工作,整天与书为伴,整天泡在书中,我想这应该也是我们那个“书荒”时代大多数学生的梦想吧。记得读研究生时,曾经为寻找一本名叫《欧洲家庭史》的图书,与同学骑自行车冒雨跑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书店,包括出版该书的出版社读者服务部。后来得知,该书尚未出版,我们看到的信息仅仅是预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