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分数乘以整数 1.9/2的意义是什么?用线段图如何表示? 2.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6+6+6=()×(); 1.2+1.2+1.2+1.2=()×()。 3.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 8×3=()+()+(); 0.3×4=()+()+()+(). 4.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5.根据4个9/2是多少这一命题作图填空:(1)用线段图表示4个9/2;(2)4个9/2,用加法算式来写,可写成();(3)把写成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可  相似文献   

2.
一、填空。 1.1米=( )厘米 2.算式3+3+3+3写成乘法算式是( )。 3.8×7读作( )。 4.4的9倍用算式表示写作( )。 5.计算72÷9,要想乘法口诀( )。  相似文献   

3.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教学开始,教师让学生口算6×4、5×3、6×5、3×6、6×6、4×4、4×6、5×5,说说各用哪句口诀想。之后,学生口头填空:(1)6×5读作( ).表示( )个( )连加;(2)把6个5写成乘法算式是( ),积是( ),口诀是( );(3)6×5和5×6都可以用口诀( )算,为什么?  相似文献   

4.
在教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笔者讲究方法,注重启发诱导,激活学生思维,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一、大小课堂,合理衔接例如,在上《5的乘法口诀》时结合钟面的认识进行教学,把枯燥需记忆的口诀物化在实物钟上,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可先让学生在玩具钟面上贴数字1—12,从而体会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再引导学生感知每个大格分成5个小格。然后,引导学生计算从数字“12”到数字“3”,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得到加法算式5+5+5=15,改成乘法算式5×3=15或3×5=15,得出乘法口诀:三五十五。同时…  相似文献   

5.
通用六年制数学课本二册67面的一道习题是:“看一看哪些加法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再写出来。①5+5+5;②2+2+2+2+1;③3+3+3+2;④4+4+4。”题目的正确解答是”①题改写为5×3;②、③两题不能改写为乘法算式;④题改写为4×3。  相似文献   

6.
上课开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找朋友”的游戏:把2+2、3+3+3、4+4+4+4、5+5+5+5+5、6+6+6+6+6+6等五张卡片分发给A、B、C、D、E五个学生,请这五个学生站到教室的前面,又把2×2、3×3、4×4、5×5四张卡片分发A’、B’C’D’四个学生,要求这四个学生根据自己拿着的乘法算式的结果找相应的加法算式。在优美的音乐声中,A、B、C、D四个同学分别被自己的朋友A’、B’、C’、D’找到了,剩下E没有朋友来找。游戏结束,教师说:“它(E)的朋友是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新授时,教师组织了以下的师生活动。师:(指着卡片6+6+6+6+6+6)它的朋友是谁  相似文献   

7.
要使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在学习新知识的发生积极的影响,在教学新知识时就需要做好铺垫工作。这方面,我们从知识、思维、方法等角度精心设计铺垫题,力争使其体现趣味性、针对性、方向性和过渡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铺垫题要体现新知识的趣味性。所谓新知识的趣味性,就是要通过新颖、有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产生兴趣。例如,我们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首先出示如下两约算式:{(6+4)×8 6×8+4×8 {10×(7+13) 10×7+10×13让学生判断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是否相等,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建立两种不同算式得数相同的印象。接着,教师追问:这种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这里面究竟有什么奥秘呢?这样一来,激发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想象”———创新的翅膀创新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帮助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教材,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的培养,珍惜他们的好奇心,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可把加法算式“2+2+2”改写成“2×3”的乘法算式,而对于算式“4+4+4+3”,学生一般只会改成“4×3+3”或“4×4-1”。此时,教师要指出学生写出的算式只是含有乘法的算式,然后引导…  相似文献   

9.
一、准备教师板书:3+3+35+5+5引导学生观察后提问:每个连加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发现它们的加数都相同后,教师明确指出)在连加算式中,每个加数都相同,这样的加数就叫做·相·同·加·数。〔评析:通过观察两个连加算式使学生认识相同加数,为下一步学习乘法初步认识做了铺垫。〕二、新课1.教学例1。(1)教师依次在黑板上摆黄花图片教具。(每次摆2朵,摆3次)每次摆后提问:这是几朵黄花?用数字几表示?(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有几个2?(板书:3个2)求3个2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板书:2+2+2=6)指算式提问:这个算式的加数有什么特…  相似文献   

10.
一、分数乘法●分数乘以整数的教学要点。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教学时可首先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与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然后通过实例,先列出加法算式,再引导学生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以此说明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2.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时可以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计算方法。例如在例1教学中可以采取如下板书和分析方法。2/9+2/9+2/9+2/9=(2+2+2+2)/9=8/92/9×4=2×4/9=8/9通过上述板书的比较,让学生理解,求学4个2/9的和用加法计算时,只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用乘法计算时,也只要把分子的4个2连加改成用4去乘分子2,分母不变,从而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出分数乘以整数的法则即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内容:分数乘以整数.(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九册第1页例1、例2)二、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四、教具准备:小黑板、纸条、圆形图、投影仪.五、教学过程:(一)复习1.用乘法算式表示下列各式5+5+5+5=□×□19+19+19+19+19+19=□×□小结:从上面两题中可以看出,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2.看图列出加法算式,并算出结果(用投影仪先出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覆盖.  相似文献   

12.
建筑式结构数学第二册78页例1、例2“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认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会读会写乘法算式;懂得乘法算式的意义。教学过程如下。教学开始,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上堂课课外作业第2题:1+2+3,2+2+2,4+4十3,3+3+3+3,思考这些题都是什么算式?找出加数相同的算式,说出相同加数是几,各有几个。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小结:在加法算式中,如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儿童乐园。教学过程一、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引入乘法的概念(一)有5盘苹果,每盘3个,怎样列式解答?1.列式:3+3+3+3+3=15(个)。2.实质上求的是几个几的和?3.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的个数是几?(二)如果有20盘苹果,每盘有3个,怎样列式计算?1.同学们写了这么长时间,是不是很辛苦?2.其实,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算式还有一种简便写法:乘法。(三)谁知道3+3+3+3+3=15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1.算式5×3=15中3表示了什么,5表示什么?2.3+3+3+3+3=15还可以怎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3.先写一写,再与同桌说一说2+2+2=6可…  相似文献   

14.
在批改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一单元第二课时每课一练(第2页)想想判判的第3小题时.发现这道题容易产生歧义。题目:“3+4+5可以写成4×3”判断对错。这是家庭作业上的一道判断题,我统计了本班54名学生,判断对的有20人,判断错的有34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两种对错接近各半的结果呢?(知识背景:这个判断题是在学习本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儿童乐园》的配套练习,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景懂得把相同加数求和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算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复习“表内乘除法”时,将教材中的练习“根据‘三六十八’这一句口诀写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改为“根据‘三六十八’这一句口诀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经过几分钟思考,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运用乘法口诀可以求出3×6,6×3的积  相似文献   

16.
一、激发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学习和思考。例如:在《乘法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可先出几道连加算式让学生写成乘法算式。由于有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三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2.认识乘号,学会乘法算式的读写法。3.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合作、交流等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难点体会乘法的意义。教具学具游乐场情景放大图或课件、乘法算式卡片、若干小棒。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入新知1.算式:2+4+5+8和2+2+2+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找出这两个算式不同的地方在哪里?教师说明:后一道算式的加数是相同的,其中的2就是这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6的乘法口诀。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记住6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进行计算教者:文春燕。教学过程: 一、复习师:请小朋友想一个问题:4+4+4等于几?怎样把这个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呢? 生:4+4+4=124×3=12 师:对!3个4连加等于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峨边县大堡镇小学肖文辉老师来信说,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 10页例 7“0. 65×201”,教材上是这样计算的: 0. 65 × 201= 0. 65 ×(200+1)=0.65 × 200+0.65=……在这个算式中,第二个等号后应写成0.65 × 200+0. 65 ×1,这里的“×1”不能省略,否则,就同乘法的分配律不相符了,但有人说,可以省略。到底这个“×1”能不能省略呢? 答:为了简洁起见,数学上有许多地方省略了一些一看即明的部分,如 1×a通常就写成a,不写成1× a或1a。乘法分配律 a ×(…  相似文献   

20.
命题是教师经常性的工作 ,编拟一些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 ,促使学生多思多疑 ,启迪学生智慧 ,是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教育的有效途径。一、一题多解 ,训练思维的敏捷性数学题目的答案可以是惟一的 ,而解题途径却不是唯一的 ,不同的条件组合会产生不同的解题方法。例如 :三年级有 4个班 ,每班采集树种 2 0千克 ,四年级有 3个班 ,每班采集 2 5千克。三、四年级共采集多少千克 ?可以列式为 :(1 ) 2 0× 4 2 5× 3;(2 ) (2 0 2 5 )× 4-2 5 ;(3) (2 0 2 5 )× 3 2 0 ;(4 ) 2 0× (3 4) (2 5 -2 0 )× 3;(5 ) 2 5× (3 4) -(2 5 -2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