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黎世红 《唐山学院学报》2019,32(5):50-54,89
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重点在山西部署山地游击战,而对于平原地区能否开展敌后游击战的问题,并无确定的把握。当国共两党在河北平原积累了一定的游击战经验后,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展平原游击战的决策。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平原建立游击根据地后,成功地实现了从山地游击战向平原游击战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问题长期受到忽视,近年来的研究取得进展,但对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作用问题研究依然很薄弱。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作用随着当局的抗战态度而变化。抗战初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对正面战场起到一定的配合作用。在1943年8月以前的相持阶段,国民党敌后游击战仍然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后,国民党敌后游击战没有产生全局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抗战八年中,国共两党都在敌后领导开展了抗日游击战,以抗击日军的侵略。两党在开展游击战的决策时间上存在先后差异,中国共产党于1937年8月洛川会议上正式确立开展抗日游击战的方针,国民党则在1937年冬据白崇禧提议而作出开展敌后游击战的决策。由于双方决策时间不同,影响了两党对游击战的实施和时机的把握,从而使得两党敌后抗日游击战的发展及结局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事当局派出大量军队在沦陷区开展游击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遭到失败。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失败是各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阶级本质是根本原因。阶级本质决定了国民党军队脱离民众、国民党军队的腐败和战术错误,最终导致国民党的游击战失败。  相似文献   

5.
坚持党对抗日游击战武装的绝对领导是抗日游击战顺利进行前提;密切军民关系、赢得人民群众支持是抗日游击战顺利进行基础;对抗日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和选用是抗日游击战顺利进行关键。  相似文献   

6.
1938—1939年是中国的抗战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国共两党皆在敌后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争,当时的报刊对此多有报道。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在1939年达到高峰,但战绩式微,共产党领导下的在江南从事游击战的新四军及游击队战绩辉煌,队伍日趋壮大,深受当地民众的拥护和欢迎。国共军队在江南游击战场的不同表现,既缘自国共双方对游击战的不同认识,也源于彼此相距悬殊的游击战经验。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创立和发展的游击战在广袤的敌后战场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在游击战理论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抵御外敌入侵的伟大胜利。本文试对中共领导下的敌后游击战的武器来源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8.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民党开展敌后游击战,因此,本研究主要分析了抗战时期两党的合作情况。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在敌后游击战中相互配合,共同牵制日军在正面战场的进攻;进入抗战相持阶段后,国共两党在敌后游击战中依然维持合作关系,只是合作效果受到国共摩擦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9.
国民党敌后游击战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除在正面战场进行正规战外,还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国民党军队的敌后游击战在配合正面战场,扰袭日军后方,牵制、消耗敌人上发挥过积极作用。由于国民党对敌后游击战的战略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在战略战术、根据地建设、技战术素质及政治心理素质等方面都不能适应敌后游击战的要求,加上其军队自身的腐败,导致战斗力愈益下降、游击区不断缩小,作用日趋降低  相似文献   

10.
抗战初期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在组织正面战场作战的同时,还开展了敌后游击战。抗战初期的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在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支持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组织发动沦陷区的民众抗日运动方面均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共和沦陷区民众的支持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在组织正面战场的同时也开展了敌后游击战。国民党的敌后抗日游击战是以失败告终的。文章从乡村政权建设的视角分析了国民党敌后游击战走向失败的原因:国民党虽然在基层政府建构、基层政党建设、基层社团控制等方面加强了敌后乡村政权建设的力度,但其所采取的政策违背了敌后人民的利益,得不到敌后人民的支持,因而未能建立稳固的乡村政权。国民党乡村政权建设的失败是其敌后游击战难以长期坚持,最后走向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革命斗争,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其中特别是他的游击战战略思想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被国内外军事理论家推崇为"现代游击战之父"。本文主要针对抗日战争时期对毛泽东抗日游击战战略思想的形成作了深刻的分析,对游击战的运用、发展及战略的形成作了系统的阐述,使其最终在指导中国人民最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都在沦陷区开展游击战。国共两党敌后游击战都在抗战中起到积极作用,但理论和实践上的差异导致两党敌后抗战的结果迥异。这种差异反映了两党阶级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组织正面战场作战的同时,还开展了敌后游击战.国民党组织的抗日游击战,在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支持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等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都在沦陷区开展游击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军队挑起国共磨擦。国共磨擦是国民党军事限共的主要形式。国民党的限共磨擦并未达到目的,反而加速了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失败。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抗日游击战争是世界战争史上最有特色的游击战争。日本著名军事评论家山奇重三郎在评述这场战争时曾经说过,在世界战争史上,“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游击战,但只有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共产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进行的游击战,堪称历史上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游击战”。“它把百万帝国陆军弄得团团转”。本文拟对抗日游击战争的伟大战略意义做一论述。一众所周知,在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就把抗日游击战争提高到战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国共两党对敌后抗战的重视程度,抗战路线的制定以及抗日态度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大量历史史料,论证剖析了国民党敌后游击战之所以失败,共产党敌后游击战之所以成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彭雪枫率领新四军四师游击健儿,在开创豫皖苏边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斗争中,把毛泽东的游击战思想灵活地运用于平原地区,结合黄淮平原的实际作战经验,总结出一整套关于平原游击战的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对于指导第四师坚持豫皖苏边平原地区的敌后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斗之一,就是在冀中平原上开展的游击战。按照所有关于游击战的理论,冀中大平原没有高山密林难于隐蔽部队,它又位于北平、天津、保定等大城市的心脏地带,处在京浦、京汉、石太三条铁路的包围之中,日寇的机械化大军调动容易,而游击队靠一双手两条腿与之周旋,是难以取胜的。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山地游击战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髓,这一思想,开始提出于井冈山斗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臻于,本着重探讨了毛泽东的山地游击战思想及其在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实践,对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史研究,拓宽抗战史的研究领域,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