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国家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但是,将这门课仅仅当作一门课程来对待,会导致这门课在学校宏观德育建设中的缺位,影响其育人效果的取得,并容易造成校本德育课程对国家德育课程的僭越.这同时也不利于这门课程目标的落实,不利于多学科内容的整合,也不利于国家德育课程的实施.为此,需要在观念层面明确国家德育课程的德育地位;在体制上搭建教学部门与德育管理部门的联动机制;在行动层面处理好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一与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个体良好首先品质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创建优良的德育环境尤其重要,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使德育课程也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在丢弃网络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校德育,而是把学生置于了鲜活的生活情境中,促进了德育中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而家庭和社会这两个校外德育网络的建构为德育网络的完善和作为学校德育的补充占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过去的学校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仍存在较大距离。如何增强德育工作效果,是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一个重要课题。注重德育创新,完善德育工作体系,精心构建德育立交桥,深化德育改革,是搞好德育工作和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为使课改成功进行和实现德育工作效果的最大化,必须下大功夫落实学生德育主体地位,对德育工作模式、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等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4.
2001年9月起,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政治课改为德育课,同时启用德育课新教材。这一重要改革标志着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化建设取得重大成果。我们认为,政治课改为德育课不仅仅是课程的名称变化,而且是观念的变革,是对德育的本质、地位、功能认识上的飞跃。一年多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德育课新课程体系构建的关键是充分开发其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5.
高职课程改革进程中,德育课程的改革是高职课程改革不可分割的部分,它对高职课程设置、教材的内容及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德育课程设置中突显隐性课程的价值,高职德育课程的改革必须要把显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置于同等重要地位,注意德育课程的建设方法,把隐性德育课程渗透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6.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德育工作的领导要切实推动新时期的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不断深化对德育地位的认识,始终以德育为立校之本,以中学《德育大纲》为指导,坚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良的环境陶冶人,努力把学校建成“精神文明的窗口和示范区”。要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任务,从校情出发,确定“加强德育、全面发展”的办学目标,充分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规范有序的学校德育活动体系,建立切实有效的学校德育管理机制,健全充实德育管理机构和德育管理评估制度,保证德育工作从细处抓起、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7.
隐性德育是隐性课程的一部分,它作为重要的一种教学资源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研究。但隐性德育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已远远超过显性德育所预期的目的.它的全面实施,会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而呼唤现行德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8.
构建学校德育课程是基于中小学德育创新实践的德育模式探索过程中的一种现实选择。构建学校德育课程需要具有关怀儿童全面发展的坚定信念,需要围绕德育课程目标进行高质量地实施,需要更新学校德育课程评价机制,需要围绕国家课程与学校办学目标并紧扣儿童发展审视学校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文芳 《文教资料》2011,(5):143-146
目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施的途径有多种。隐性课程作为一条重要的德育途径,与正规课程相比,有自身独特的优势。隐性课程德育功能主要表现为: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磨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学校德育应充分挖掘隐性课程教育因素,发挥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就德育的地位、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论述,邓小平的德育思想内容丰富、注重实效、紧扣现实,从而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陈桂虹  叶璟珑 《学苑教育》2023,(21):12-13+16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学生健全人格,学校以德育符号为载体,在课程育人活动中提炼本体性发展符号、暗示性发展符号、示范性发展符号,赋予其公认的行为意义,共同擦亮学生生命底色。三种符号互为补充,明晰学校德育工作方向,提供德育课程深度整合之径。  相似文献   

12.
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推进德育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校以开发德育校本课程为入口和龙头,全面推进学校德育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德育内容不断完善,适应学生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使德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促进德育形式的不断变革与创新;使德育思路得到根本转变,实现了显性与隐性,他育与自育,学校、家庭与社会,知与行的结合;改进德育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和谐健康发展,从而有效提高了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如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多途径中发挥特殊重要地位,它以课程教学为主要形式,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武装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能力,培养他们的良好道德品质。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教育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独特的重要地位。那么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呢?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中外德育理论发展趋向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对学校德育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了在德育过程中应倡导学生的心理自由的观点。作者对心理自由的涵义、它在德育中的作用和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并且根据目前学校德育的现状,建议通过重新认识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亚文化建设、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加强成长指导等措施保证德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自由,从而使学校德育真正能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普遍实施,以及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和实验,我国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建构方式、教材编写要求、课程评价侧重等方面出现了许多不同以往的变化。与之相应,我国德育研究也兴起了一股反思批判与改革探索的热潮,研究者或解析课程改革的主旨和要求.或反思以往学校德育问题和困境,或介绍国外德育发展的经验和规律,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必将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生长点,德育课程化和学科德育成为基层学校德育实践者关注的焦点。德育课程化是德育方面的重头戏,学科德育是全员德育的具体体现。如何理解德育课程化与学科德育的关系以及如何实施学校德育,是学校德育必须明确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李荣道 《文教资料》2007,(21):169-171
语文是承担学校德育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适时、适宜、适度地渗透于教学之中,会达到意想不到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道德教育需要常抓不懈,更需要创新,赋予它新鲜的血液和生命力。我们的德育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德树人,自主发展,成人成才;我们的德育目标是:在学校是好学生,在家里是好孩子,在社会是好公民;我们的德育特色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发展”;我们的学校德育队伍建构是:1.构建了一支分管校长,学生处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为主的德育队伍。2.倡导全员德育,全校教职工参与学校德育管理。  相似文献   

19.
德育效果从根本上说,是德育力的问题。德育力在于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体系把握实践的力量。在于思想道德实践关系的力量和德育者的教育力。德育力从实践活动的整体分析,可分为社会德育力和学校德育力。由于青少年时期道德成长的重要性和学校德育的特殊地位,因而提高学校德育力就显得极为重要。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学校德育力必须通过德育的专业化方能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20.
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园文化在德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实现学校德育的改革和创新.促进学生道德内化有着独特的优势.但如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仍有待教育者在构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