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的张力:基于幼小课程衔接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小课程衔接指幼儿园课程和小学课程之间的连续性、连贯性、持续性。本研究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选取重庆市2所小学和2所幼儿园为对象进行调查,发现幼小课程衔接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方面均存在问题,建议当前我国幼小课程衔接中课程目标要小步子化、课程内容要生活化、课程组织要统整化、课程实施要活动化、课程评价要多元化。  相似文献   

2.
学习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比不同学段的课程标准是判断其衔接度是否紧密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文章以学习进阶理论为依据,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等角度对义务教育地理课标(2011年版和2022年版)与高中地理课标(2017年版2020年修订)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义务教育地理课标与高中地理课标的衔接情况。基于研究结果,从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等方面入手,对系统构建课程的有效衔接体系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重塑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有助于落实劳动教育有关要求。劳动教育应坚持以劳育人的价值导向,把握劳动教育与校本课程的契合点,开发适合学生的劳动教育课程,进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当前,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存在课程目标片面化、课程内容智育化、课程实施浅层化、课程评价形式化等问题。应基于校本课程建设,重塑课程目标以突破片面性,重塑课程内容与实施以融入情境性,重塑课程实施与评价以回归主体性,提高劳动教育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4.
建设好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教材,是保证该课程有序有效实施的关键。好的劳动课程教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劳动课程独特育人功能和培育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载体。为了达成劳动课程开设的目标,该课程教材建设必须秉持以劳动资源建构教材内容、以劳动素养建构教材功能和以劳动创造建构教材独特价值的理念,遵循多元性建构、主体交互性设计、劳动型学习创设等原则。在劳动课程教材建设过程中,准确把握劳动课程标准教育理念,以整合筹划思维设计劳动项目,优化组合与选择劳动任务群,创建劳动课程教材建设共同体,突出劳动课程教材的时代性、跨界性、系统性与创新性等,从而建设好的劳动课程教材,以培养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达成劳动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解决幼小衔接问题,必须加强幼儿园小学课程的相互衔接.幼儿园与小学语课程衔接必须充分关注两个学习阶段的差异,体现“五化”课程衔接理念,即课程目标小步子化、课程内容生活化、课程组织统整化、课程实施活动化、课程评价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2021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幼小衔接成为两个学段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落实基于儿童发展连续性的幼小双向衔接,本文以OECD国家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课程纲要文本为基础,从课程的角度探讨了幼小衔接课程设计的国际经验。通过对OECD国家课程纲要政策文本的分析,梳理幼小衔接课程观、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中的连续性课程设计逻辑。提出我国幼小衔接课程设计儿童为本的课程衔接观、儿童经验导向的课程实施、幼小协同合作的课程编制、连续性的课程评价机制四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粘合力是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学段之间及其内部紧密相连的力量。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序衔接粘合力的增强受制于施力方、靶向点和着力点等诸要素的制约,遵循着行政职能的“上下逻辑”、进阶思维的“前后逻辑”及同向同行的“左右逻辑”。为此,需要坚持问题导向,从思维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视角出发,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序衔接粘合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课程的职业资格接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课程与职业资格接轨是真正落实"双证书"制度的关键。课程目标与职业资格的衔接是职业教育课程与职业资格衔接的起点,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的衔接是众多课程问题的集结点,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的衔接是达到预期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的衔接可以为确定和诊断预期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及修正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课程实施本身是一项关涉到课程计划、课程教学、课程评价等多个要素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以课程实施理论、ADDIE通用设计模型、PDSA质量管理理论为依据,在专业认证背景下提出"三三六"课程实施模式: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三大理念为指导思想,以"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维目标为指向,以大纲制定、情境分析、教学开发、教学实践、目标达成度评价、教学改进等六项举措为抓手,指向促进课程有效实施与质量提升。2020年春季学期,以在线课程"教育传播学"为例开展模式的应用实践。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结果显示,基于"三三六"模式推进在线课程实施能够取得较好效果,几个关键课程目标达成度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相关性,学生对课程目标达成度有着较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吴春红 《林区教学》2023,(12):105-109
农村幼小劳动课程衔接有助于促进儿童劳动素养发展、助力儿童顺利过渡幼小衔接、提升农村幼小衔接教育质量。农村幼小劳动课程衔接存在着课程目标缺乏连续性、课程内容较为简单、课程实施衔接不一致、家园校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不科学等问题。幼小劳动课程衔接存在问题的对策: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教研人员应共同建构一致性、连续性的幼小劳动课程;基于儿童劳动素养的发展,挖掘乡土劳动课程资源;培养专业化的幼小劳动课程师资队伍;多方主体共同保障幼小劳动课程衔接。  相似文献   

11.
"课外文体活动"校本课程的成功开发有赖于课程目标的有序设计和有效达成。课程目标的预设要从学校发展的需要出发,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多样性发展的个性需求,并以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为依托进行有序设计。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精心组织,确保各项活动能有序开展;加强管理,反馈及时,调整到位;建立健全评价机制,激发师生参与热情。  相似文献   

12.
劳动课程评价是推进劳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劳动课程评价存在重劳动显性形式,轻劳动体认;重劳动表演呈现,轻劳动精神;重单次任务劳动,轻劳动习惯;重简单复制劳动,轻劳动创造;重个体独自劳动,轻合作分享等现象,难以获得科学的劳动课程实施评价和信息反馈。为此,必须针对劳动课程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提出有效的评价策略,促进中小学劳动课程有效实施,从而达成其开设目标。  相似文献   

13.
以J校英语课程衔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访谈、课堂观察和学生作业等方式,对该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三方面的衔接性进行调查,具体包括了课程目标的层次性与衔接性,课程内容的一致性与衔接性以及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衔接性。分析了J校英语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阐述了J校英语课程衔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对比分析泰勒课程论和凯洛夫教学论的基础上,从宏观的课程建设框架视角出发,新工科课程建设路径包括遵循跨学科逻辑整合的建设理念、强调学习和思维能力养成的课程目标、建构跨学科课程内容体系、实施适切课程内容及教学环境的方式方法以及设计“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方案等。为保障建设目标的有效达成,应完善新工科课程集体审议机制,发挥新工科课程建设主体作用,制定新工科课程建设程序与规则。  相似文献   

15.
陈乾 《江苏教育》2023,(29):69-72
劳动教育课程贴合劳动素养的目标要求,注重劳动实践的整体层次,考虑劳动文化的涵育策略。教师在设计与实施劳动教育课程时,应全面依据素养结构以融合育人,系统设置实践项目以达成进阶,积极关注认知规律以面向真实。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幼小衔接存在的知识抢跑、衔接断层等问题一直是我国义务教育的痛点和难点,如何科学地实现幼小衔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澳大利亚课程体系进行文本分析,发现澳大利亚课程核心素养遵循纵向进阶与横向衔接的特点,并将核心素养作为幼小衔接课程的主要抓手;在课程目标上坚持一致化设计,以小步子化的方式循序渐进;在课程内容上兼顾连续性和差异性,确保知识的逻辑性与学生的差异性相平衡;在学业质量上注重整体性和过程性评价,对标不同学段学生的综合发展。澳大利亚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幼小衔接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值得我国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幼小课程衔接应坚持儿童性、连续性和双向性的价值取向。当前,我国幼小课程还存在衔接理念不科学、课程目标错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不同、课程实施方式迥异和评价方法落差较大等挑战。为此,需要革新课程衔接的理念,以核心素养贯通幼小衔接课程培养目标,以减缓坡度实现幼小课程内容衔接,以活动教学促进幼小课程实施衔接,以总体评价实现幼小课程评价衔接。  相似文献   

18.
发展适宜性实践是美国儿童早期教育教学模式的主导理论之一,其针对"小学化"现象的提出背景,与我国目前幼小衔接课程中严重的"小学化"倾向不谋而合。发展适宜性实践的核心理念为重视儿童年龄、个体、文化的适宜性。中国现有幼小衔接课程所面临的困境为:课程目标衔接越俎代庖,课程内容衔接片面重复,课程组织衔接我行我素,课程实施衔接流于形式,课程评价衔接异同共存。发展适宜性实践对我国幼小衔接课程改革的启示为:课程目标连贯化,课程内容扩展化,课程实施趋同化,尊重多元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9.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及其保障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在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公共课程的教学及其质量评价较之专业课而言独立性更强,也更容易被忽视。从质量保障角度看,工程硕士研究生知识产权课程存在地位边缘化、教学实施与课程目标契合不够以及教学目标达成评价的事实缺位等问题。由知识产权法学教育向知识产权教育回归,进而明确其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是质量保障视角下该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为此,要通过围绕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突出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养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配套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等综合措施,确保该课程为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提供支撑的有效度。  相似文献   

20.
建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课程是中学阶段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培育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的具体要求。通过活化专项课程、统整基础课程、创生动态课程,推进有序、有实、有效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培养实践,有效达成学科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