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综合性高等院校办师范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世界高等师范教育具有从定向师范教育向非定向师范教育过渡的发展趋势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也必将变革单一封闭的师范教育体制。本文对综合性高等院校办师范进行了探讨。主要从综合性高校办师范的优势、不足、措施、办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高师综合化发展道路之我见鞍山师范学院宋涛在深化高教改革的形势下,我省的高等师范院校纷纷创办了非师范专业、职业技术师范专业,积极实践和探索师范院校综合化发展道路。但是,怎样对待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化的办学模式,目前认识尚不一致。笔者试从比较教育的角度,结合...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一直热衷于摘掉"师范"的帽子,走综合化发展的道路,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的。纵观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百年发展历程,高等师范教育体制之争一直未休停过。鉴于百年师范教育之争的历史阶段性决定,给当今的高师院校"摘帽热"留下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高等师范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与国际教师教育发展趋势相一致 ,我国的教师教育 (师范教育 )体系正由封闭走向开放。在此背景下 ,需要对高等师范院校的未来发展作出战略上的决策和定位。本文认为 ,把高等师范院校办成具有师范特色的综合性大学 ,较符合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为此 ,高等师范院校在现阶段要解决好数量与质量、师范与综合等几个突出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世界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并结合目前中国师范教育的实际,对未来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走向作了展望。文章认为,教育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中国师范教育虽然有其本土性的问题与经验,但从根本上说,它必然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必然要适应世界师范教育发展的趋势。从世界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和目前中国师范教育发展的实际来看,未来中国师范教育将出现结构高层次化、培养模式开放化、办学体系一体化、课程综合化、管理法治化和职业专业化等趋势。师范教育工作者只有认清时代、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趋势,把握教育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推动师范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高师教育的师范性与学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如何正确理解高等师范教育中的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含义以及怎样科学地摆正二者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是关心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人们力图从认识和实践上解决的重要问题。这的确是一个关系到高等师范教育能否办出自己的特色,甚至是有无存在之必要的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高等师范院校能否跻身于当代大学之林、学校本身及其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无发展后劲的问题。今天,在实践中,在处理高等师范院校的师范性与学术性问题上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全面、深刻、科学地认识高等师范教育中的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含义?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中,单纯强调师范性或单纯强调学术性,其症结何在?师范性和学术性二者在客观上究竟存在着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又应该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的曲折发展历程充分印证了在教师教育领域中的"钟摆"现象。正是人们对教师专业化认识与理解的左右摇摆与飘忽不定,最终演绎了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发展的曲折变化。学术性与师范性是教师专业性的两大体现。民国初期教师专业化中师范性特征明显,教育类课程获得稳步发展;民国中期教师专业化中学术性倾向突出,教育类课程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民国后期教师专业化中学术性与师范性的整合,为教育类课程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追求学术性与师范性的整合将成为教师教育课程发展的历史必然,而这也将是今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8.
高师课程改革是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核心。本文针对当前高师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以及为适应中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并从高师教育独特性出发,提出高师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即在现代教学观念指导下,高师课程改革要体现整体性、综合化,要通过强化教育类课程和思想道德教育来突出师范性。  相似文献   

9.
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师范教育产生之日起至今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的高师教育走过了一条曲折坎坷的路。关于高等师范院校的师范性与学术性、师范院校是否有必要独立存在等问题的争论一直持续至今。但是,回顾我国师范院校尤其是高等师范院校发展的历史,由独立的师范院校担负师范教育的职责、师范大学独立于综合性大学之外是我国师范教育的显著特征。时至21世  相似文献   

10.
高等师范教育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几十年,而关于学术性和师范性究竟谁主谁次的关系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实践性作为师范教育的一大特质在之前的研究中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以新升格的大专师范院校为主体,对师范教育的学术性、师范性和实践性作初步探索,从而为师范教育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发展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和师范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高师师范教育必须通过转型的努力来有效拓展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然而相对于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而言,高师师范教育转型的进程仍然明显滞后。这种局面与高师师范教育师资建设转型的滞后有直接关系。必须促进高师师范教育师资建设从科研本位向教学本位转型,让高师师范教育师资建设回归师范性的本然属性。文章对高师师范教育师资建设上的科研本位倾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促进高师师范教育师资建设成功转型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我们认为,适合我国国情的、面向21世纪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最佳模式应是:独立设置的高等师范院校+“4+1”和“3+1”师资培养方式十中等学校教师的在职教育。一、独立设置的高等师范院校是高等师范教育的主体力量高等师范院校是否应当独立设置?这是一个在我国长期争论,并还在继续争论着的问题。对这个问题如果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长期纠缠不清,举棋不定,势必严重扭曲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方向,妨碍高等师范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由独立设置的高等师范院校来培养中等学校教师的师范教育体制被叫做“走向的师范教育”,简称“走向型”…  相似文献   

13.
黄家庆  徐书业 《高教论坛》2009,(11):3-5,114
师范教育突出实践取向有着深刻的价值意蕴,它可以强化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可以使师范教育更富有针对性和适切性;可以强化师范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实施实践取向的高等师范教育,必须正视现行师范教育的缺失,改革创新,构建突出实践取向的高等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强化教育教学实践,严格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与考核.  相似文献   

14.
师范教育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摇篮。由此可看出,本科师范教育的重要性。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基础教育由原来的应试教育转变成现在的素质化教育。加上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非专业师范的蜂拥而至,给高等师范教育带来巨大挑战。如何在挑战中求生存和发展便成了当前高等师范教育要面临的重大问题。目前,本科师范教育存在许多问题,特别表现在重理论轻实践。本文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依托,研究如何培养地方应用型本科师范教育人才。  相似文献   

15.
高师院校参与合并组建的新的综合性大学继续举办高等师范教育要正视新的挑战 ,充分依托和发挥自身优势 ,把综合性、学术性、师范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高师教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选择上努力追求师范教育的综合化、人文化。  相似文献   

16.
本介绍了教师专业化这一当今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并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在师范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对高等师范教育的师范性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7.
1 长期以来,在我国教育理论界,对高等师范教育及其改革,有一种观点一直居于主导地位,这就是要坚持师范教育的师范性。所谓坚持师范教育的师范性,就是极力强调师范院校自身的存在价值,强调其为中学服务的特点。我认为,我国高等师范教育要坚持的这种师范性,虽然存在着一定的诸如程度不同地导致了师范院校学术水平下降等问题,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确实是适应了中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促进了高等师范教育自身的发展。但是,在今天,如果仍然一味强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对高等师范教育体系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同时,封闭、单一、专营等弊端也阻碍了高等师范教育的健康发展。要推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民,必须采取重魇改革措施:破除高等师范教育的专营观念,由封闭走向开放;调整专业结构和办学模式,师范专业性与学科专业性双长;构建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连贯一体遥新型高等师范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师范教育的师范性特点,决定了社会公德教育在高等师范教育中的首要地位.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师范生社会公德基本现状的分析,论述了增强师范生社会公德意识的意义,提出了促进师范生社会公德养成与实践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传统的、封闭的由单一的师范院校培养教师的定向性师范教育格局被打破,综合性大学开始参与教师的培训工作,教师教育大学化成为师范教育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但在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继承和发扬我国百年师范教育积累的经验和特色,解决传统师范教育模式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矛盾,如何结合国家、地区和学校实际,立足于本土化,实现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质的转变,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改革在必然性的历程中面临着诸多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