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自我学习”激发学生内生学习动力,“探究学习”培养专业读者意识、“任务群学习”丰富阅读视角、“多维一体学习”感知人文精神、“过程性评价学习”展示阅读成果等方式聚集《史记》群文阅读。借助小组互动、情境体验、成果展示等教学实践活动,形成“体系化、序列化、人格化”的群文阅读课程,将“人文精神和文化自信”根植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相似文献   

2.
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既能拓展阅读视野、又能锻炼思辨能力的高效教学模式。将之引入文言文教学课堂,既能解决学生课堂上阅读量不足的问题,又能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以《种树郭橐驼传》为中心组织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提出文言文群文阅读要立足教材,引入多文本联读;结合文本内容,选准议题、创设情境,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探寻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的高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群文阅读作为时兴的教学形态,其具体实践还无法达到理论研究所预期的高度,究其原因,是群文阅读的课程属性没有得到彰显。邵然老师执教的《史铁生作品群文阅读》一课,展现了在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任务群设计理念下,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的群文阅读教学的新形态,在"用""多维"和"关系"等方面体现了具有课程属性的群文阅读教学张力。  相似文献   

4.
【设计说明】新课标背景下,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戏剧大单元群文阅读教学,教什么?怎么教?结合教材中的单元学习任务,我将第二单元戏剧教学·设计为9课时:第1~3课时,让学生完整阅读《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梳理故事脉络及人物关系;第4课时,把握作品主要矛盾冲突,体会课文节选部分主人公的情感心理;第5课时,进一步深入鉴赏分析人物形象,写出角色分析札记;第6~8课时,学生自由分组,选择一个作品,排练并演出课本剧;第9课时,以悲悯的情怀感受悲剧作品震撼人心的力量,理解三部作品的悲剧意义,认识良知的不朽价值.本设计是第4课时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5.
<正>英语课程的本质是育人,承载着基于时代要求的育人使命。在群文融合阅读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学习语言,获得经验,深层理解周围世界,同时也能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收获,有效落实英语学科育人价值。本文以笔者执教的译林版《英语》三(上)Unit 3 My friend Story time (群文1)、绘本“My friend(攀登英语阅读系列)”(群文2)、绘本“My Friend(海尼曼分级阅读系列)”(群文3)、绘本“My friends(Taro Gomi)”(群文4)和绘本“What is a friend?(迪士尼阅读冒险系列)”(群文5)的群文融合阅读教学为例,探究基于学科育人的群文融合阅读教学,旨在有效落实小学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6.
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方法。在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应用群文阅读可以有效开展古诗词精讲,同时在对比学习中提炼同类诗词的鉴赏方法,积累丰富的诗词阅读经验。对此,本文以优化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蜀相》一课的教学案例,从群文阅读议题选定、方法渗透、对比探究、同类专练四个教学维度出发,探究在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应用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通过整理资料回想起来,笔者最初听到"群文阅读"应该是在2013年3月5日的一个下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祖庆在我校的一次讲座《大阅读:语文教育的希望》。但笔者实在是后知后觉,直到整整一年后的2014年3月22日,笔者参加了亲近母语研究院组织的"群文阅读和主题阅读工作坊"活动,并主动承担了一节市级群文阅读研究课"《三只小猪》群文阅读",才雾里看花,真正对群文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此文中,笔者将由《三只小猪》群文阅读课例展开对群文阅读的点滴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群文阅读是目前应用较多的阅读方式,将其运用到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有助于拓展学生的鉴赏深度和广度,促使学生在对比解析、深层阅读的过程中,获得不同寻常的审美体验。以学习《蜀相》为例,还原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真实情景,运用群文阅读的方法鉴赏古诗词,通过精研教材、合理组元、对比赏析和巧设任务等方式,探讨群文阅读背景下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群文阅读以多篇观念阅读探究一个阅读议题,能有效缓解学生阅读经验欠缺、阅读深度不足等问题,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主阅读意识,促使学生文学修养、阅读质量和自主阅读素养得以协同发展。基于此,文章以优化中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统编版中学语文《祝福》教学案例,从课前组织教学设计、课堂实施群文评议、课后补充巩固任务三个教学阶段出发,探究群文阅读教学贯穿于独立课程前后的应用形式,旨在引发一线教育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群文阅读的理念、应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是拓宽学生知识积累、综合学习和实践探索等路径的有效举措。以当代诗人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核心文本,从以议题为中心、以任务为关键、以比较为手段等多个角度,对应用群文阅读模式的具体策略展开分析,助力学生自主建构和深度阅读。  相似文献   

11.
群文阅读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内,教师选择教学资源、学生阅读、师生多元交流的一种形式。群文阅读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组群文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在探索性的阅读实践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那么,如何开展群文阅读,笔者结合人教版语文四年级《麻雀》一文的教学,进行了三次不同指向的群文阅读尝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一、呼应单元主体的群文阅读以下《麻雀》教学片断是笔者呼应单元主题的群文阅读  相似文献   

12.
《柳州师专学报》2017,(2):138-142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主张从内容到形式的双重革新。改革重在培育学生文学素养和人文内涵,树立创新性思维和探索精神,以及增强教学参与性。其教学模式主张构建以教材为基础、以兴趣为导向、以引导为抓手、以专题为推动的创新性实施策略,教学内容关键在于议题的确定、文章的组合以及文章的阅读引导。以小学语文《景阳冈》一文为例,将探索"引导学习——群文阅读——模仿拓展"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统编版语文教材为了扩充学生阅读量和阅读兴趣提出了"1+X"群文阅读模式。以统编初中教材中的《卖油翁》和《卖炭翁》两篇文章为例说明"1+X"群文阅读模式中"1"和"X"的选择应以议题为中心,具有主次之分和扩大选文范围,并结合教学实例提出"1+X"模式在教学中的三种策略:聚焦议题,从"1"而终;问题指引,从"问"出发;对比阅读,求同存异。  相似文献   

14.
房韵 《江苏教育》2022,(19):70-71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重组了高中语文课程的内容形态与结构体系“,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比较阅读”等新理念为语文教学带来了变革。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群文阅读教学有着“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笔者结合具体教学设计,谈谈关于群文阅读的几点教学体会。1.“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形态不等同于“群文阅读”。自2017年版课标提出“学习任务群”以来,群文阅读教学就成为当下语文教师的新宠。  相似文献   

15.
王小红 《家长》2023,(8):185-188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进一步显示出在高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学生是课堂学习和课堂评价的主体,我国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教学的核心。群文阅读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让高中生在多文本的阅读中扩大了阅读量,提升阅读兴趣与思维能力,从而指导阅读与写作实践,全面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探究基于《边城》的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旨在打破传统的单篇阅读模式,打破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教材为支点撬动群文阅读,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是从群文阅读的概念、要求出发,根据新课标对高中古代诗歌阅读教学的要求与提议,再结合诗歌的文体特点,选择多文本阅读的对象和设计议题。重点探寻《念奴娇·赤壁怀古》《声声慢》两首词的群文阅读的教学实践路径,设计以"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风格同种魅力"为议题,从"情感基调" "意象""意境""情感"等四个方面去比较两首词,发现宋词魅力,实现群文阅读在高中古诗词阅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8.
《〈论语〉十二章》体现了孔子的学习观和修身思想。本文以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核心素养为依据,借助群文阅读的理念,对该篇课文进行教学设计,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释本次群文阅读的价值与可行性,第二部分是议题的确立,第三部分是教学内容的选择,第四部分是教学设计,第五部分是教学思考,希望给一线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统编版教材的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在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以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寓言故事《愚公移山》为例,探讨文言文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提升课堂的高效性,促进教学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20.
与统编教材的单篇教学相比,群文阅读教材体系下的群文阅读学习更多地关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更能体现深度学习的特点.通过抓住比较阅读、整合阅读、读写结合三个关键点,群文阅读教学将最终促进学生阅读力、思维力和表达力的综合提升.根据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关键点,群文阅读能力检测应主要检测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整合阅读能力和读写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