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叫裘群珠,1969年出生于浙江宁波。技艺独特、名扬海外的金银彩绣,一直是宁波人引以为傲的工艺品。金银彩绣技艺历史悠久,与中国传统刺绣血脉相连。现在老人们还常常谈起唐朝时期,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带去金银绣千手佛,至今还被奉作日本国宝的故事。彩绣发展到明清,宁波城内就出现了刺绣教坊、绣衣和绣庄等商铺。清代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传统刺绣开始分工操作,绘图设计与刺绣分开。新中国成立后,宁波市和鄞县(现鄞州区)都成立有绣品合作社、  相似文献   

2.
一、捶丸始于唐代的步打球 所谓捶丸,捶者打也,丸者球也,捶丸即以棍棒击球,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球类游戏,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它是中国古代丰富多彩、传承有序的"捶丸"球戏文化之一,是由唐代马球"击鞠"分化产生的.唐代曾流行过马球运动.  相似文献   

3.
<正>"扬州写意绣"的命名源于该绣种是以中国画中的写意画作为刺绣的主要题材。与传统的工笔技法相比,"扬州写意绣"的写意技法着力追求写意画的笔墨情趣和文化内涵。2007年,笔者陆树娴作为"扬州写意绣"的创始人和开拓者,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授予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的荣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对其绣品给予了  相似文献   

4.
唐代在中国古代史上曾盛极一时,唐代的教育也得到了重要的发展。它与科举制的相得益彰,是创举,更是无法复制的经典。本文以唐代科举制度的发展为切入点,探讨了在唐代科举制度的推动下,教育有了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苏绣是以苏州、吴县一带为生产中心的江苏刺绣,与湘绣、粤绣、蜀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技艺精湛,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绣衣而豹裘者"的记载。三国时,吴国赵夫人能在方帛上绣出五岳、河海、城邑、  相似文献   

6.
“湘绣城在招商引进珠海柏劲珠绣厂时,曾承诺为其代理招收3000名绣工和2名文员,结果3000名绣工只招了180人,而2个文员的职位却有360多人前来竞聘。”在谈到湘绣城的坎坷发展历程时,曾应明讲了一个让自己哭笑不得的往事。  相似文献   

7.
杨建红 《大观周刊》2012,(47):51-52
一、黔东南刺绣简介 黔东南州民族刺绣由苗族刺绣和侗族刺绣两大刺绣体系组成,刺绣风格各具特色。本文以苗族刺绣为例,黔东南少数民族刺绣技艺针法共有挑花、平绣、插花、锁绣、破线绣、锡绣、蚕丝绣、辫绣、疙瘩绣、两针绣、短针绣、堆花、盘线绣、打籽绣 、贴花、针织绣、滚边17大类,其中锡绣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使用金属进行刺绣的技艺,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在中央政府门户网上发出通知,批准文化部确定的321Ⅶ-22苗绣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8.
唐代小说中"诬风"甚盛,其创作篇目虽不多,然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分析《补江总白猿传》、《霍小玉传》、《周秦行纪》等唐代小说,从创作动机来考察唐代的"诬风小说",以观唐人小说创作的多元化动机,探究唐代历史和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依兰形胜,自然壮美,江河纵横,物华天宝。曾有人形象地描述之"群山万叠,三江襟束"。古城依兰历史源远流长,是历代政权控制黑龙江流域的政治中心。唐代  相似文献   

10.
唐代音乐作为唐代文化的重要表现,其在形成的过程中与唐代文人的参与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而唐代文人对于西域音乐的态度,对于唐代音乐发展的走向曾产生过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关多红 《兰台世界》2012,(19):52-53
唐宋时期,我国古代城市文化在经济发展的支持下,也达到了较为高级的发展阶段。唐代初期,分裂的国家得到了统一,人民安居乐业,中外间的交流不仅仅只是局限于政治层面,这都促进了当时城市文化的快速发展。对此,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就曾有过描述:"千车万马九衢上"。四通八达的街道,万千峥嵘的马车,使得长安一派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2.
李卓吾批评《绣襦记》目前大陆已无藏本。日本东北大学、东洋文库、台湾"国家图书馆"原西谛藏书各有一个藏本,三者大致相近。在时间上李评本最早,是其他现存明刊本形成的基础;陈眉公批评本对之修饰甚多,尤其是前二十出;最完善的是明末朱墨套印本。李评本"总论"的出现,使得《绣襦记》由文人就南戏改编而成的推测更接近事实。"薛君受青楼之赂"而作《绣襦记》的传言应属附会,与薛近兖本人无关。  相似文献   

13.
《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是美国著名汉学家薛爱华研究唐代南方的著作。该书体例清晰,内容丰富,涉及广泛,对于唐代南方的研究影响深远。然该书亦偶有疏漏。现就书中论及的"红豆""竹马""红盐"等问题,加以考证、补充,以求证于方家。  相似文献   

14.
春节前夕,我到南京市侨办采访。跨进办公室的门,抬头看见墙壁上挂着一面鲜红的锦旗,上面绣着“英明政策,暖及四海”八个大字,落款是“蒋廷黻在宁亲属韩莘芳”。经介绍,韩爷劳在鼓楼附近有一幢三层西式楼房,建筑面积近五百平方。  相似文献   

15.
《全唐诗》卷四六七收牟融诗一卷,诗六十九首,小传云:"牟融,有赠欧阳詹、张籍、韩翃诸人诗,盖贞元、元和间人也。诗一卷。"显然,《全唐诗》的编者并没有掌握牟融生平的任何资料,小传不过就所谓"牟融集"撰写而成。据我们考察,这个《牟融集》实为明人所伪造。唐代没有牟融其人。我们曾遍搜唐代文献史料,包括史乘笔记、总集别集、政书类书、金石碑志等,从未发现有关唐人牟融的只字片语。苏州大学、河南大学的同志为了编纂《全唐五代  相似文献   

16.
"反故"、"反故纸"、"披反故纸"从六朝或唐代文献中出现沿用至清代,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从唐代就开始出现歧误,至今莫衷一是.为此,本文依据相关史实,对文献用例细加剖析,并参证日文,以求得对这几个词语的正确解释.  相似文献   

17.
刘兴云 《兰台世界》2017,(9):106-108
唐代藩镇问题在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曾引起后世学者及政治家的反思。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一书中就唐代藩镇问题阐述了他的观点,认为唐代藩镇的形成与唐玄宗、肃宗有着直接关系;出现藩镇之乱的原因,主要有朝廷不能集权于中央、刑赏失措、藩镇贿赂宦官造成朝廷对藩镇信息失灵等。王夫之对唐代藩镇问题的研究可谓深刻,对我们认识唐代藩镇问题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唐代仕女画之中,仕女的服饰体现了丰富的绘画语言,通过典型服饰体现了当时贵族妇女的生活情调,表现"玉环肥"式的"以肥为美"的审美情趣,使唐代仕女图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体现了丰富的服饰绘画语言表现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是以古代报纸的产生为端绪的。由于年代久远,史料零散,古代报纸最早产生于何时,新闻史界曾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不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近几年来,国内关于古代报纸的研究,有了一些新进展。古代报纸的产生最晚不迟于唐代,已经成为比较一致的说法。为什么说古代报纸最晚产生于唐代呢?主要根据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根据唐代文献中的一些有关记载。在这些记载中,又以唐代人孙樵写的《经纬集》一书最为详确.该书中有一篇题为《读开元杂报》的文章,对唐代的报纸作了比较具体、明确的描述。其全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中笔者从唐代图书档案的现存情况入手,进而直指目前流行的主要图书"修复"原则的不切实际,经论述并最终提出:以保存现状为目的,大胆采用选择性的原则对唐代图书档案进行"修复"更为有利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