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表面材料对红外热成像仪测温准确性的影响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红外热成像仪测量表面材料温度的机理,并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红外热成像仪对金属和非金属表面温度的测量,研究了抛光金属表面材料测温不准确的现象,最后用实验论证了表面材料发射率是影响测温准确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电火花加工的表面粗糙度与切削工件表面粗糙度有很大区别,目前电火花加工工件的表面粗糙度是沿用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评定方法和测试手段来评定参数的。本文针对电火花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正态分布特性及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表面粗糙度是衡量产品表面质量的重要参数,随着表面加工精度的不断提高,产品的表面粗糙度也由微米级别向纳米级别发展。触针式表面轮廓仪是国家标准规定的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方法,而原子力显微镜是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新型仪器。通过对比原子力显微镜和表面轮廓仪的测量结果,分析了表面轮廓仪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测量薄膜纳米级表面粗糙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速切削(HSC)以高的加工效率和高的加工质量为主要特征。工件已加工表面粗糙度为评价工件表面质量的重要指标。机床、刀具与工件材料是影响高速切削已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外在关键因素,通过对铝合金高速切削条件下工件表面粗糙度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研究、对降低工件已加工表面粗糙度方法和手段的探索,系统地分析了切削过程中表面粗糙度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立铣刀侧铣平面、凸凹圆弧面时,刀具旋转运动和进给运动的轨迹包络几何分析,计算出顺铣、逆铣时不同的残留高度,结果显示逆铣加工得到的表面粗糙度优于顺铣.采用顺铣和逆铣2种方法对平面、凸凹圆弧面进行加工,及表面粗糙度的对比和数据分析,也证实逆铣加工得到的表面粗糙度较好.  相似文献   

6.
在数控铣削轮廓加工中,会出现圆形轮廓和直线轮廓处表面粗糙度等级不一致的现象.通过分析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程序编制员将圆加工轮廓的进给量和直线进给量设成同样值,所以在切削过程中会出现单位时间内走刀量不同,导致表面粗糙度不一致.通过SINNUMERIK802S/802C和SINNUMERIK802D系统对内、外圆轮廓加工进给量进行修调,从而使铣削加工圆形轮廓和直线轮廓处表面粗糙度协调一致,保证了零件表面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左端面带倒角的阶梯小轴,加工中应根据左端面的表面粗糙度的不同,安排不同的加工方案,以达到既保证加工精度又不影响加工效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难加工球墨铸铁材料进行高速铣削工艺参数优化研究,设计了四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以获得铣削用量对加工过程力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关系,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铣削分力和粗糙度的经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每齿进给量对粗糙度值影响最为显著,铣削参数设置不同,产生的铣削分力不同,背吃刀量对铣削分力影响最大。针对最小铣削力与最小粗糙度的目标,分别得出最优的铣削用量参数。  相似文献   

9.
表面粗糙度对后续涂层质量及有效性有着直接影响。围绕模具钢(钢1. 2738)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研究,在铣削过程中通过改变切削参数(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径向切削深度、轴向切削深度),利用田口试验法建立L16正交阵列开展试验。对试验结果的表面粗糙度通过方差分析获得每个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径向切削深度、径向和横向切削深度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影响贡献值分别为30%和24%。  相似文献   

10.
在高速铣削中由球头铣刀的几何因素致使加工表面残留高度发生相应改变,而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通过对铝合金试件的表面粗糙度实验分析出不同几何因素对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1.
滚压加工是将硬度高且光滑的滚柱与金属表面滚压接触,使其局部产生微小塑性变形进行精加工的塑性加工之一。此系列推镗头、滚压头专用于大缸径油缸的内孔加工。利用推镗头先镗去油缸内孔的大部分加工余量,为精加工(滚压)提供合适的切削余量、粗糙度、内孔直线度和圆度,滚压头利用滚柱对油缸内孔表面施加一定压力,使金属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达到加工要求的尺寸精度、粗糙度和形状公差,滚压加工可提高零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  相似文献   

12.
磨料水射流工艺参数对工件加工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磨料水射流抛光零件表面的工艺参数——加工时间、靶距、射流压力、喷射倾角、磨料粒度、磨料浓度、流量等对加工指标的影响,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有关试验。结果表明,针对不同材料,不同表面粗糙度要求,选择合理工艺参数对零件进行光整加工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蓝宝石晶片研磨试验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磨料种类、不同磨料浓度和加工压力对表面粗糙度和材料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众多磨料中SiO<,2>比较适宜研磨,用此磨料在浓度15wt%时材料去除率比较高,在压力9.8N时综合效果较佳,而MgO磨料适合获得理想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光学元件表面超光滑加工,避免传统机械加工方法造成的亚表面损伤,将射频等离子体加工应用于石英玻璃抛光加工。分析了通过调节离子束的能量、束流密度和入射角等工艺参数对抛光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离子束能量的增加,试件的表面粗糙度RMS先减小后增大,当离子束能量为200~600 eV时试件表面粗糙度明显提高,为离子束抛光能量最佳范围。离子束流入射最佳角度范围为45°~60°,随着离子束抛光时间的增加,试样表面粗糙度先降低后增大。  相似文献   

15.
基于集群磁流变效应超光滑平面抛光理论及试验装置对单晶碳化硅基片进行了平面抛光试验,结果表明,金刚石磨料对单晶SiC基片具有较高的材料去除率;加工间隙在1.5mm左右具有较好的加工效果,随着加工时间的延长表面粗糙度越来越小,且30min内表面粗糙度变化率达到89%以上。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对单晶SiC进行集群磁流变平面抛光,发现经过30min加工,表面粗糙度Ra从42.1nm下降到4.2nm,表明集群磁流变效应平面抛光用于加工单晶SiC基片可行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表面粗糙度是用来评价一个加工后的零件的几何精度的标准,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砂轮的表面特性、形貌、磨削工艺参数等。通过磨削工艺实验并对数据分析找出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这样能够更好地找出使粗糙度变低的磨削参数以及砂轮的修整参数,所得出的参数能够为降低粗糙度提供更为充足的数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探究乙酸乙酯水解实验的课堂改进。利用红外热成像仪可监控温度差异的特点,帮助学生观察反应现象,结合实验现象判断常温下水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影响因素。从热效应的角度串联整节课程,每个探究实验按照“问题情境—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探究本质—总结评价”展开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反应的本质,提高其分析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不同增强相含量的钛基复合材料,利用离子抛光方法对比了不同增强相含量的抛光形貌、抛光成形参数和抛光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发现增强相含量越多,离子抛光成形参数越大。为了量化成形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增强相含量和抛光时间为自变量。回归分析,预测了抛光成形参数的表达式。此外,利用粗糙度的测量结果作为评价离子抛光的表面成形质量。研究表明,增强相含量影响了离子轰击材料表面的物理溅射和原子流动;增强相含量越多,表面粗糙度越大。  相似文献   

19.
为使榫头加工达到形状准确、尺寸精确、表面质量高精度的要求,对榫头现有的加工方案进行优化;通过金属切削实验获得刀具三个方向切削力实验数据,使用回归分析原理求解出精加工刀具承受的最大切削力和表面粗糙度的经验公式,采用多目标优化方式得到刀具最优切削参数,利用vericut对程序进行刀路、过切、碰撞检查,PM软件对程序加工效率进行优化,最终得到一套合理高效的加工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为了高效率的辅助城市燃气管道的巡检任务.提出将红外热成像技术搭载在无人机平台上对管道进行检测和评估.设计思路是STM32f405作为主控芯片,运用模糊PID控制算法处理MPU6050采集到的姿态信息,输出不同占空比的PWM波来控制无人机的平稳飞行.最后将搭载在无人机上的红外热成像仪采集到的图像上传给上位机进行处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