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试论《超然台记》在苏轼思想发展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之所以能够在青壮年时期就写出了著名的《超然台记》,是因为他在青年时期就对人生进行了积极的思考,从儒道释三家思想中汲取其有益营养,向北宋先贤学习的结果.超然思想形成后,使他淡薄名利,形成了鲜明的个性,从而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令后人研究不已的东坡文化.  相似文献   

2.
《超然台记》是苏轼散文中的名篇,该文明确阐述了苏轼的人生态度——超然于物外,无往而不乐,这也体现了苏轼对人生的真正领悟和对人生价值的深沉思考。这一思想既是他在朝廷激烈党争中急流勇退的经验总结,又是他以后战胜人生道路上遇到的种种劫难的思想武器。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苏轼才能始终笑对人生,超越于一切荣辱、祸福和得失之外,获得内心的安适和心灵的自由。  相似文献   

3.
王勃经世致用的人生精神、耿介独立、通达超然的人生姿态、矫厉不群的人格操守,以及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浓郁情志和昂扬壮大、超然感伤的基调,都是因他受儒、道、释三家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而这三家思想中又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为初唐诗注入了新的血液。  相似文献   

4.
冯友兰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学贯中西,道通古今,名扬四海,并创建了自己独特的新理学体系。其中,他对人的本质、人生价值的思考而形成的人生境界思想,影响深远。要全面了解冯友兰的人生境界思想,首先要弄清楚"觉解"的意思,其次才是他提出的人生四种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当前,青年大学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冯友兰人生境界思想,对高校德育工作突出人生观教育、高度重视"觉解"、注意对象层次性、灵活运用天地境界引领等方面,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苏轼的《超然台记》一文发挥老庄思想,游心物外,对人生达到了思维的把握。但他并没有忘情政治。《超然台记》没有摆脱士大夫进退出处的茅盾,实现理性与现实的和解。  相似文献   

6.
苏轼的《超然台记》一发挥老庄思想,游心物外,对人生达到了思维的把握。但他并没有忘情政治。本认为《超然台记》没有摆脱进退出处的矛盾,实现理性与现实的和解。  相似文献   

7.
王勃经世致用的人生精神、耿介独立、通达超然的人生姿态、矫厉不群的人格操守,以及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浓郁情志和昂扬壮大、超然感伤的基调,都是因他受儒、道、释三家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而这三家思想中又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为初唐诗注入了新的血液。  相似文献   

8.
论苏东坡的养生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东坡是一个全才,他的养生思想别具一格,自成体系,是经过理性思考的。它主要表现在:思想乐观,超然于物外;积极锻炼,增强体质;注意平时饮食卫生,提高免疫力;及时医治疾病,等。苏东坡的"防"重于"治"、注重心理治疗等养生思想,是具有现代价值的,他归纳出来的养生口诀很适宜对群众进行卫生普及教育,《苏沈良方》中反映他的医疗实践,我们更应该好好发掘,使之服务于国民  相似文献   

9.
对苏轼与密州超然台的密切关系,鲜有人知晓也没相关专论。其实,超然台是苏轼主政密州时修建一座城墙旧台并命名为“超然台”而来,是他赋予了这座城墙旧台以新生。超然台则成为他在密州时的主要文化活动场所。他爱之游之,在此收获了身心安顿和对人生的一些感悟。他最后一次登临超然台是在元丰八年,对密州、对超然台的深情仍溢于言表。因为与苏轼的这层密切关系,超然台才成为地方文化圣地,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0.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自然,贯穿于其始终的是对生命的思索。"自然"与"生命"其实质是两个相融相生的问题,它们共同构成人们由观乎物质世界到体悟内心世界的人生历程。作为道家思想代表的庄子以天地万物为大美,并在生命中浸透其对自然本质的思考;庄子睿智,遨游于自然,超然于生命;渊明豁达,皈依于自然,淡然于生死。本文试图于从"自然观"与"生命观"这两个角度,对庄子思想进行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以苏东坡一生思想发展为脉络,具体分析了他在守密时写作的《超然台记》,指出文中提出的超然思想,是苏东坡思想:人生哲学思想,处世思想和艺术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丰子恺先生提出的"艺术心"教育思想为美术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本文主要从他的人生经历入手探索"艺术心"的发展脉络,结合美术教育现状深入思考如何将"艺术心"教育思想融入初中美术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文以载道"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韩少功深得其意并亲身实践,其《暗示》中通过对文革等历史事件的反思和摇滚等现今社会的种种现象的分析,表达了他自己对隐秘信息、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其中第二卷"具象在人生中"更是体现了他对人性的思考和解读。文章仅以《暗示》第二卷为例,阐释其作品中关于人性复归的"呐喊"和"彷徨"。  相似文献   

14.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家喻户晓的美食家。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以食物为题材的作品。在这些亲切感人的作品中,以食物为载体,展现了他曲折辗转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透露出他高贵的思想品质和独特的性格特征,从中也可窥视出他超然的人生哲学和旷达的生活态度。对苏轼饮食诗的研究,具有历史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6)秋,苏东坡在密州太守任上,作《后杞菊赋》。他以自我嘲笑式的设问、动人情理的回答来揭示他忧患仕宦人生的难言之隐。东坡把人生看得淡然,以为不论什么样的身价人物,最终"归于一朽"。面对严重自然灾害和政治漩涡,东坡仍以超然的情怀,从杞菊的民生滋味中吸取了儒佛道的治政哲理,透视人生,造福一方;从而铸造了他"斋厨索然,日食杞菊"的仕宦人生美。  相似文献   

16.
"月"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中频繁出现的一个独特意象,除却它本身所具有的审美特质,更重要的是它跟诗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关,而这种内心世界是一种关于"美好"的情感世界,那便是对故土家园、相亲挚爱的思念之情,对宇宙人生的深层思考,以及对自身人格风范的超然体验和赞美。  相似文献   

17.
庄子的智慧     
郑杰 《课外阅读》2007,(10):52-53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里,庄子的智慧是独具魅力的。他的思想矿藏里包含了对自然、对人生、对历史的提问。他关注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对生命的存在进行哲学的思考。他的思想充满着东方的智慧。  相似文献   

18.
<正>提起苏轼,中国的读书人没有谁不知道他。苏轼的文学艺术成就可以用两个字来评价,那就是"不朽"!苏轼的人生经历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独一无二"!他的人生正如他的号"东坡"一样,一坡又一坡,而且大都是下坡。苏轼的一生,历尽坎坷,一贬再贬,可以说是中国贬谪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苏轼一生最大的成就不在于他大量的文学创作、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而在于他于困境中修炼而成的超然乐观的人生智慧这才是他留给后人最大的精  相似文献   

19.
元丰三年(1080年),年近半百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痛苦的人生经历中苏轼不断思考。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融通,以及对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让苏轼形成了淡泊、通达、恒久的人生观。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代表的黄州系列作品艺术而真实地反映了苏轼这一时期虽身处逆境却超然自适、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美学思想核心在于一个"真"字,陶渊明美学思想核心的形成有着厚实的现实基础和深刻的哲学基础,他把人格之"真"与艺术之"真"完美的融为一体,陶渊明"真"美显示出来的境界主要表现在他对诗意乡土生活的营构和死亡意识的超然解脱以及其"自然化迁"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