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厦门大学杨国桢教授,是人们熟知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大家,在中国社会经济史和明清文书学研究领域卓有建树,他的《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是全面深入研究明清土地契约文书形式和内容的开山之作,他的有关明清社会经济史特别是福建社会经济史的数十篇论文,是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力作。他在林则徐研究上的成就,也是声誉久著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经济史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史学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给予很大的关注,有关专、论集、史料辑、部门行业史出版了很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室的鸿篇巨制《中国近代经济史》更具有代表性。该研究室将中国近代经济史划分成不同阶段进行研究和述,已获得的成果有《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上、下册)和《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上、中、下册),由人民出版社分别于1989年和2000年出版。《中国近代经济史1928—1937》和《中国近代经济史1938—1949》在继续研究和述中,将陆续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3.
《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一部经济史专著,该著作立足于新史学研究,运用整体史观、比较史观、唯物史观和计量史观等方法论,对世界核心地区的经济命运在1800年左右出现的大分流趋势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系统阐述,充分体现了新史学文献出版的学术价值和现实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经济史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史学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给予很大的关注,有关专著、论文集、史料辑、部门行业史出版了很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室的鸿篇巨制《中国近代经济史》更具有代表性。该研究室将中国近代经济史划分成不同阶段进行研究和著述,已获得的成果有《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上、下册)和《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上、中、下册),由人民出版社分别于1989年和2000年出版。《中国近代经济史1928—1937》和《中国近代经济史1938—1949》在继续研究和著述中,将陆续出版发行。届时,《中国近代经济史》将以一部完  相似文献   

5.
近几十年来,区域经济史的研究成为一股重要的国际学术的潮流,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现了区域经济史的热湖。以中国之大,各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区域史的研究也就成为必然。作为三大显学之一的徽学,同样有区域性质,而且也是当今研究领域上的热点。本文试图通过以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经济史作为案例进一步详细的探讨区域经济史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书是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委托编写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主要由武汉大学历史系和中山大学历史系共同完成。全书共分六编50余万字,由著名经济史专家彭雨新教授任主编,汤明檖教授任副主编。 本世纪50年代末,李剑龙先生所著的3卷本《中国古代经济史稿》即已问世,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我国经济史学界产生了影响。1980年,汤明檖先生的《中国经济史》(上册)也出版了,可惜的是,这本书在时间断代上仅止于南北朝晚期。在此期间,学术界对中国经济史中的诸多重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成就斐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史学界从新的立足点和现实需要出发,对中国经济史展开了全面的研究和探讨。经济史的研究方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即一变过去偏重考证而为史论  相似文献   

7.
曹巍 《现代出版》2005,(3):16-21
贺耀敏: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在人民大学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20多年,主要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先后主持《国有大中型企业脱困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研究》等重大课题研究。代表作有:《中国经济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长编》、《五十年国事纪要(经济卷)》、《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和《中国经济(日版)》等。担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评审组专家。  相似文献   

8.
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史,要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教条主义、实用主义等错误倾向。唯物史观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史提供了宏观的指导思想,但要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史,还需要从中观层次探讨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史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这对于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史理论体系,深化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史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掌握唯物史观的方法,对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具有十分重大和积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唯心史观进行还原;由唯心史观的错误得出唯物史观所诞生的条件。以此来解读唯物史观的方法;再根据马克思本人对唯物史观的应用,来对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史观的方法来进行分析;最后将其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相结合,阐述唯物史观的方法在中国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历史研究具有多元化角度。比照千百年来学者在政治、文化、技术、思想等其他方面的研究而言,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尤其是货币历史的研究还相对薄弱。货币经济史横跨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等专业,算得上是一门交叉学科,要想充分、深入和全面地加以研究绝非易事。  相似文献   

11.
随着学术史研究人数的增加,研究兴趣向新的学科历史转移。除了政治史、法制史等传统研究之外,还有国际史、经济史、社会史,以及科技史等。一些研究历史的学科,如经济史和社会史已经发展了许多分科,如商业史、劳工史、农业史和运输史等。每个分科都有其独特的研究范围,各自的方法学和专门的刊物。研究人员利用史料来扩大所研究具体学科的新范围。考古学家利用史料来鉴定具有潜在意义的遗址,对发掘出来的古物进行解释和修复;语言学家通过对地名普查、方志等档案资料的研究,了解到语言和方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陶希圣通过主持北京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室,集结起了一支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的学术队伍,形成了一个典型的由师生共同组成的史学流派。中国经济史研究室既有史料搜集与整理的实绩,也有专题研究的佳作,推动了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周文骏先生持唯物史观,讲客观原则,重历史真实,守学术良知,治史甚为严谨。他具有独立于思想意识形态之外的求实精神,做到不隐晦、不遮掩,加上挖掘的史料之深及对历史事件较全面的把握,使得《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史稿》有着更为纯真的史学品性,从中能窥见学科发展的一些规律和理数。  相似文献   

14.
曾謇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旨趣经历了从阐明中国社会形态演变到经世致用的变化过程,但以探讨中国古代社会组织为重点的治史特色和广搜史料不断拓展研究新领域的治史精神一直未变。曾謇的学术研究扩大了食货派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包括经济史在内的某一专门历史的研究,都毫无疑问地要涉及史学和相关学科的融合,尤其是走出了"文史哲不分家"的传统路径之后,传统史学与诸多现代学科的理论方法都相隔愈来愈远;这就使得某一专门史的研究面临着学科交叉带来理论与方法的困境:任何简单的移用都可能造成双面的硬伤.中国经济史研究也是如此.近期重读王棣先生撰写的《宋代经济史稿》(2001年由长春出版社出版),发觉其研究理路颇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16.
吴天颖教授是我国四川盐业史和中国社会经济史杰出的专家,曾数十载耕耘于中国井盐历史和钓鱼列屿归属等研究领域,在研究中他不仅利用了大量历史档案,并为挖掘整理历史档案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一、四川自贡盐业契约档案的研究1982年春,吴教授重新致力于已中断了十余...  相似文献   

17.
范文澜,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他一生忠于革命事业,在马克思主义史学方面享有盛誉。他立足于中国历史实际,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史学方面的开创性观点。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史研究新成果———《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史》评介□崔玮由中国著名经济史专家、北京商学院院长、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王相钦教授主持,集一大批在经济史教学研究中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共同编写的《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史》一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分析科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正##日本汉学家森正夫所著《"地域社会"视野下的明清史研究:以江南和福建为中心》一书,于2017年4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森正夫为日本名古屋大学、爱知县立大学教授,他长期从事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其即致力于研究江南社会经济史,尤其是江南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史,发表相关专题的论文数十篇,今选其有关江南和福建西北部地区的14篇论文汇成此书。作者以地域社会为视角,  相似文献   

20.
陈昕所著《中国图书定价制度研究》一书,是迄今以来中国出版人首次对图书定价问题作出系统、全面的经济学研究。他对图书定价的经济学分析、对中国出版产业及其定价制度的深入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