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玮 《现代英语》2023,(14):87-91
作为口译产品中的一种特殊表征,副语言的存在影响口译质量,同时也体现了一定的口译策略。文章基于自建语料库,对比分析学生译员与教师译员英译汉视译产品中的副语言信息,包括语速、填充词与段首停顿三个指标。研究发现,学生译员段落语速与平均语速差距大于教师译员的表现;资深译员倾向于使用策略性填充词“呢”,且在段首停顿中更多采用补充性衔接的停顿方式。  相似文献   

2.
非流利(disfluency)是自主言语的一个重要特征。非流利现象主要指口语中出现的无声停顿(unfilled pause)、填充停顿(filled pause)、重复(repetition)及自我修复(self-repair)等。大量研究表明,非流利现象是高度规则化的事件。本研究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ESCCL语音语料库中自主对话为语料,对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自主言语中主要的非流利因子(填充停顿、重复以及自我修复)的韵律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结果对加深言语生成理论理解以及英语语音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解说式广播话语语料,对其中的音节时长及句子的长度进行了统计,然后又对句末停顿的时长及句中停顿的时长分别做了统计.本文把“啊“、“呢“和“这个“等词称为填充词,把填充词和句中停顿合称为间断,把句子中由间断切分出的片断称为节落.本文统计了语料中节落的长度,并对间断出现的句法位置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4.
外语教学和第二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流利的口语表达。然而,学习者的口语中大量词汇化和非词汇化的填充性停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口语的流利性。采用基于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COLSEC)的方法,对学习者口语中非词汇化填充词的种类、频率和分布进行了研究,探寻非词汇化填充词的在口语表达中的功能,旨在为英语口语教学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试论说话和朗读中的停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停顿既是人们说话和朗读时生理上的需要 ,也是表情达意的需要。不能正确使用停顿往往会产生歧义、闹出笑话。本文从停顿和句意、语法结构、词性的关系 ,语法停顿、逻辑停顿的构成 ,停顿与气息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口语流利性是英语教学和学习的终极目标之一。在口语流利性测量中.停顿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时间指标。目前,国内外的停顿研究主要是从句法学角度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边界处停顿或句法结构内部停顿),而从语音学角度分析停顿的研究相对较少,仅涉及语调短语之间的正常停顿。今后停顿研究的趋势是语调短语内部停顿研究,该领域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流利水平。  相似文献   

7.
王涛  吴飒 《英语辅导》2010,(1):13-16
本文以15名英语专业本科生和3名英语本族语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英语名词性从句朗读的停顿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1)英语本族语者在所测4种类型的名词性从句中停顿模式一致,引导词前面的停顿长于其后面的停顿;(2)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他们的停顿表现没有相关性;(3)中国学生对于不同的引导词会采用不同的停顿模式,且与英语本族语者在引导词“that”和“what”前后的停顿差异性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朗读是研究二语口语韵律产出的突破口,是最简化的口语产出。停顿是口语的必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说话者在言语计划过程中的内部活动。错误的停顿或不合适的停顿会造成言语产出时语义上的歧义,从而阻碍听者的理解。通过对比英语本族语者和EFL学习者朗读同一篇英语故事的语料,从而对学习者的错误停顿位置进行定性分析。分析结果发现,EFL学习者朗读口语中的错误停顿位置主要集中在与that、what从句,句末报告短语等句法有关的错误停顿,与and、but功能连接词有关的意群内的错误停顿,与what引导宾语从句等语义上有关的错误停顿和与出于呼吸换气等生理有关的错误停顿。  相似文献   

9.
搜集了大陆和台湾的新闻播音音频语料并进行了停顿方面的标注,旨在在数据对比的基础上揭示两岸新闻播音在停顿方面的差异。对两岸停顿类型、停顿位置、停顿间隔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发现台湾新闻播音的短停顿和中停顿远远多于大陆,无标点符号处停顿多,因此与文稿的结构符合度不高,停顿间隔短而密。此外,还观察到台湾新闻播音中存在的句尾逐字停顿的特殊现象,并对两岸新闻播音停顿差异的形成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当前学界通常以流利性时间指标和非流利性停顿指标来测量口语流利性。本研究比较了停顿及时间性指标等不同自变量与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口语成绩的相关系数。研究表明,相比五项时间性指标,非流利性停顿指标与口语成绩相关系数更高。本研究成果有助于优化测量口语流利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产出中的填充现象展开了研究,研究表明中国大学生填充现象的使用受母语汉语影响,倾向于与长时间静默连用揭示在线言语产出困难,位置分布有规律性。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日常外语教学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2.
点号使用最复杂的是分号.《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分号是“用在分句之间表示大于逗号而小于句号的停顿”,这是前提认识,在这个前提下,分号的用法有两类:一类是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一类是非并列分句间的停顿:  相似文献   

13.
英语口语表达的流利程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言语失误中的停顿会直接影响到口语表达的流利程度,本文旨在探索停顿是如何产生并影响口语流利性以及如何避免停顿对口语流利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散文的节奏及在译文中的处理--评高健散文翻译的音响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翻译应注重意美、音美、形美三个要素.但是人们往往认为音美只存在于诗歌的翻译中,忽视了散文也有节奏和音响效果的问题。本文以高健的散文翻译为例.认为散文的节奏是语势能指的体现‘停顿是散文节奏的基本构成.对停顿的把握和应用有助于文体风格的表现和文学意境的传递。  相似文献   

15.
朗读中的停顿指朗读时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的间歇。停顿一方面是生理上的需要:因为朗读时需要气息,气息有长有短,但总要换气;同时,停顿也是表达上的需要,它是划分语音段落、语言层次的重要手段。合理、正确的停顿既可以调节呼吸,又可以显示语法结构,使语意鲜明,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意思。因此,朗读中的停顿是必不可少的。而聋生在朗读中常会出现一字一顿、破词断句等停顿不当的现象,文章对30名聋生朗读现象进行了观察,并对各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6.
黄璐 《考试周刊》2013,(83):76-77
停顿产生与认知资源相关,以往的口译研究很少从工作记忆角度分析口译停顿.作者对11位口译研究生进行汉英交传实验,通过“有提示性回忆”获得停顿原因的相关数据,将停顿原因分类,计算各类停顿时长、频率和占总停顿的比例.研究发现:停顿主要由于提取表达、读取笔记造成,读取笔记停顿的深层原因是工作记忆没有协调好笔记和记忆,重视笔记忽略记忆,导致笔记识别慢而出现停顿.  相似文献   

17.
对于句号,问号、叹号三种句末点号的用法,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于1951年9月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中分别定义为:“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问号表示一句问话完了之后的停顿”;“感叹号表示一句感叹话完了之后的停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于1990年3月修订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以下称《用法》)中把句号、问号、叹号三种句末点号的用法分别定义为:“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叹号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将合作学习这种课堂组织方式引入到英语口语课堂,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口语成绩尤其英语流利性的效果。结果表明,合作学习创造了更多的口语表达机会,促进了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也有效地减轻了个体口语表达时的焦虑。学生的语速提高和非自然停顿次数的减少都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意义,口语流利性也因此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9.
课堂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回答。过了一会儿,只见学生仍有些迟疑,老师鼓励道:“大胆举手,大声回答,勇于表现自我,才能走向成功的舞台!”随后许多学生举起手,坐在南墙角的一位男生此时手举得很高。老师看了看、稍作停顿之后,指着他说:“好,XX同学,你来回答这个问题。”岂料话音刚落,就引来一阵哄笑和唏嘘。老师旋即以锐利的目光扫视四周,转而对那位男生说:“你大胆发言。”教室渐趋平静。  相似文献   

20.
朗诵、演讲、辩论是我们喜闻乐见的三种口语表达形式,它们对规范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交流思想,传播文化;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追求真理等尤其是张扬语言魅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三者之间的语音各有其特色,本文通过对这三者的语音进行具体的分析,以求明白它们的语音特点.文章在停顿、重音、语调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力图使人有所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