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工艺美术的审美接受是以文化存在为基础的,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为工艺美术产业与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积淀,现代工业设计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发展有较大的正负两方面的作用。要保持中国工艺美术的生命力,必须考虑到国人的审美文化与实践,提高工艺美术从业人员和大众的文化素养,给予工艺美术产业与教育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渔父词是中国历代文人隐遮思想的重要栽体。元代文人在那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隐选避世的吟唱之声同前代相比显得异常高亢、嘹亮,彰显了元词鲜明的时代特色。究其因,既有中国隐选文化传统的历史积淀、传承之内在因素。又有元代独特社会现实催发之外在因素。同时,渔父词促进了元代以“渔父”为题材的散曲、绘画等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元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面貌全新的阶段。具有高度的民主精神和战斗精神的杂剧全面繁荣,冲击了诗文的正统地位.杂剧代表着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后人常把“元曲”和”唐诗”、”宋词”并称。诗、词、散文等文学样式在元代相对衰微。元代文学的学习重点是关汉卿的杂剧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概说这一部分概括地介绍了元代社会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基  相似文献   

4.
《集宁师专学报》2016,(4):13-17
温斌教授的著作《民族文化交融与元代少数民族作家创作》以元代少数民族作家创作为研究对象,从民族文化交融的角度切入文学历史,在对史料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对民族文化交融与元代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深刻、全面的论述。作者对民族文化史与少数民族作家创作关系的研究,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的灿烂面貌,而且其分析的元代民族文化交融对当今中国的统一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元代文学元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面貌全新的阶段.具有高度的民主精神和战斗精神的杂剧全面繁荣,冲击了正统诗、词、散文的地位。杂剧代表着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代文学学习的重点是关汉卿的杂剧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概说“概说”部分概括介绍了元代社会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基本情况;介绍了元代文学的基本情况.一、元代社会的性质。二、元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对文学的影响。三、元代文学的总体特征:1.在元代,戏剧、散曲、小说得以长足发展,逐渐取代了诗词散文而占据了文坛的主要地位。2.诗、词、散文似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成就自不能比于唐宋,却保存了传统文学样式的种子,为明代的诗文起了一个开路作用。  相似文献   

6.
杂剧是我国最早定型的戏剧形式,在元代一经破土而出,很快茁壮成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使元代成为我国戏剧史上的黄金时代。早就孕育了各种戏剧因素的黄河流域,一时作家如林,作品如潮,从元至清,不绝如缕,为杂剧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元蒙贵族统治者定都北京,促使了北方经济、文化的繁荣,为杂剧的定型、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7.
服饰作为元代重要的工艺美术组成部分,其史料价值也是多方面的,而服饰观念则更能集中地体现元代设计最为核心的精神。研究古代服饰,对探究元代各阶层的审美观念、造物思想、等级制度甚至是元代时各文明互相交融的状况,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文从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了温州工艺美术繁荣发展的特殊历史地理背景,并且从宣传扶持力度、新人的培养方法、现有资源和高科技的利用以及建立交流平台等方面入手探讨了温州工艺美术之乡传承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是各兄弟民族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的融合促进了文学的繁荣,这种情况尤以元代为最。 追随中国文学发展的足迹来到元代,我们会发现一种前所未有的景观:大批卓越的西域少数民族诗人登上文学圣坛,他们用汉语进行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众多昭炳千古的辞章。清代学人顾嗣立是这样描述的:“有元之兴,西北子弟,尽为横经,涵养既深,异才并出”。元代勃兴的新体诗歌——散曲的创作,就呈现出这种空前的盛况。  相似文献   

10.
工艺美术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现着实用与审美的高度统一。工艺美术的创作包括创意设计、实践制作等若干阶段,而在每一阶段都要涉及到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新形势下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需要创新驱动、品牌建设、多方合作和人才支撑,这样既能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又使工艺美术与现代生活接轨,为新时期的工艺美术提供广阔的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11.
元杂剧历史题材剧的繁荣兴盛令人瞩目.这其中既有元代统治者对杂剧的干预、观众对历史题材剧的欣赏偏爱、元代社会娱乐好尚、杂剧演出商业化等外部原因,也有中国戏剧的艺术特色、历史题材本身的特点、历史与戏剧内在的相似性等文学内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刘畅 《培训与研究》2006,23(9):106-108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而中原地区的汉文化历经各代的积累,积淀异常深厚。蒙古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逐渐加强,中原地区的私学教育在这种大背景下逐渐恢复、繁荣,在办学形式、教学、管理等方面独具特色,为汉文化的保存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内画艺术相传始于嘉庆年间,为我国所独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习三创立的"冀派"内画,独具风格,为"衡水三绝"之首,其内画产品深受海内外人士的青睐,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的拓展,内画艺术不断创造和发展,为繁荣文化、发展经济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吉祥”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祥"文化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作品经常围绕的主题之一,其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理想,代表了人们对幸福完满生活的向往。文章对传统工艺美术吉祥文化的基本主题、表现形式、特点及其如何与现代艺术设计相融合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道教与中国的文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尤其对元代的神仙道化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创作模式、思想倾向等几个方面人手,剖析了道教文化尤其是元代全真教对元代神仙道化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元杂剧历史题材剧的繁荣兴盛令人瞩目。这其中既有元代统治者对杂剧的干预、观众对历史题材剧的欣赏偏爱、元代社会娱乐好尚、杂剧演出商业化等外部原因,也有中国戏剧的艺术特色、历史题材本身的特点、历史与戏剧内在的相似性等文学内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戏曲在元代至为繁荣兴盛。元代文人对于戏曲的推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戏曲创作者和表演者极大关注和褒扬;二是肯定戏曲的社会政治和道德教化的功能,促进戏曲向传统文化贴近,以提升戏曲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8.
元人嗜饮,酒文化作为元代多元文化的浓缩呈现出大一统格局下各民族、各阶层社会及审美风尚的交融相生与雅俗互动。繁荣多样的酒类,既有民族传统,又有异域风味,展现出蒙元社会的民族性和包容性。庞大的饮酒群体中,方外之士的饮酒凸显出元代社会的世俗化。青花等瓷质酒具的出现,综合融通多民族文化色调,雅中有俗,俗中见雅,彰显出有元一代新鲜活泼、质朴开放、雅俗共赏的世俗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19.
由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全元文》编委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全元诗》课题组共同主办,由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承办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元代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1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举行。长期从事元代文献与  相似文献   

20.
探索中国美术、地方工艺美术的特色,是中国美术历史的主要构成内容,长治堆锦作为一种地方工艺美术折射出长治古代文明的源远流长,印证着上党历史文化的博大久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