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电子治理是指运用信息与通讯技术(ICTs)来支撑公共服务、政府管理、民主程序、并改善公民、公民社会、私有部门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经过20余年的技术创新与政策回应,电子治理的发展可以用5个具有内在关联的目标来描述:建立政策框架、提升公共服务、高质量低成本的政府运作、民主程序中的公民参与、行政和体制改革。本文对美国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电子治理的总结评估表明:在提升公共服务和改善政府运作方面的投资力度最大,进步最明显;政策制定也已在多个方面取得进步,但新的政策议题不断使问题愈趋复杂;进展最小是在提升民主,以及探索电子治理对行政和体制改革的启示这两个方面。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以信息通讯技术为手段的电子治理将会继续发展,并为不断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个动态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成为影响政府体制变革的基本变量,国际电子政府实践出现连接性治理的最新趋向。本文一方面从实践层面介绍了北美、亚洲、欧洲等地区连接性治理的最新动态,另一方面从理论层面,在整体性治理框架的分析比较基础上,从治理理念、参与主体、组织架构和工具手段方面剖析了连接性治理的深层涵义。进而结合中国电子政府进程和政府改革实际,指出了国际上的连接性治理实践对我国电子政府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泾 《情报科学》2020,38(6):62-66
【目的/意义】新媒体时代,政务微信的产生和快速发展是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政务微信 在强化民生服务、增进政民互动、网络舆情引导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方法/过程】从政务微信与政府治理的概念 属性与内在关联出发,分析政务微信的功能价值及其在推进政府治理创新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结果/结论】以政 务微信为载体,强化政府“智慧治理”新理念;打造“政民互动”政府治理新格局;构建“协同联动”政府治理新模式; 完善法治化管理机制,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4.
一、电子治理是政府管理的必然和实然 1.政府管理运用电子治理的必然性 21世纪,网络已臼益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作为整个社会顺利运转的核心和调节器.承担着大量的公众事务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建立电子政府,实行电子治理,彻底融入网络时代,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对政府的需要,已经成为一种客观必然的趋势。政府管理中运用电子治理是健全政府管理体制、切实提高政府管理效能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用多种软件技术和算法得到的中美机构合作网络,更清晰地揭示机构之间的合作网络关系。学术机构是中美能源技术领域机构合作网络中的最广泛创新主体;中美能源技术领域都与国际上许多国家存在着比较广泛的技术合作关系;政府和产业在两个合作网络中出现的数量相对比较少;美国能源技术领域的最大连通组网络比中国的更稠密一些;美国能源部和环保局等政府部门在美国能源技术合作网络中参与程度较高;参与美国能源技术合作网络研究的企业也相对比较多。美国能源技术领域的机构合作网络更具有三螺旋创新结构特征等。最后提出中国能源技术机构合作网络的发展,应加强政府与产业的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网络治理”概念、塑造民主和治理政府的革命性意义和作用,以及电子政府到电子民主的国家网络治理发展过程;通过对英美两国网络治理实践的考察和分析,论述了英美两国政府的网络治理框架、制度及其现实政治对网络治理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胡海波 《情报杂志》2021,(3):153-161
[目的/意义]针对当前“碎片化”的政府治理容易带来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高,无法有效回应公共治理有效性和提升治理效能等问题,整体性政府数据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理模式。[方法/过程]通过文献研究和规范分析的方法,首先解析了政府数据治理的三维概念维度,指出现有政府数据治理中的“制度与数据”冲突及数据困境问题;以整体性治理和政府数据治理的理论契合为基础,提出整体性政府数据治理观点及其四大理论逻辑;从政府与社会互动的视角论证了整体性政府数据治理在公共治理领域的应用实践。[结果/结论]整体性政府数据治理在精准匹配治理供需关系、降低决策者能力要求、提升公共治理效能、重构“政府-社会”关系等方面回应了公共治理有效性问题,并指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电子治理视野中的政治发展 政治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国家能力既是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又是政治发展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国家能力与政治发展是一种正比的互动关系。电子治理模式的出现,在政治国家和公民社会之问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互动关系,政府通过电子政务向公民提供服务,公民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对政府提出批评建议,参与政府的公共决策,参与对社会事务的管理。电子治理模式的出现,为公民平等的参与公共管理提供了平台。人们只需坐在计算机前便可以和政府实行对话.政府可以根据公民的要求及时地做出反应,一切事情在技术的支撑下都变哿那么简便易行。可以说,电子治理模式与政治发展已经密切相关了。  相似文献   

9.
“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尽管中美两国在政治社会制度、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传统等方面迥然不同,但美国地方治理的一些措施,在有些方面对我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最新的贸易增加值分解方法和WIOTs数据,对2000—2014年中美双边贸易进行了完全分解与失衡分析。研究表明:①中美双边贸易中国内增加值份额均呈下降趋势,而中国国内增加值份额明显低于同期美国,表明中美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虽在提升,但中国出口获益能力却较低;②中国出口中以最终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份额高于美国,而以中间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份额却低于美国,表明中国出口主要用于最终需求,而美国出口主要用于中间投入;③中国出口中返回增加值份额低于同期美国,说明中国从事的主要是全球价值链中相对下游环节,而美国从事的主要是全球价值链中相对上游环节;④中美双边贸易中纯重复计算部分份额均呈上升态势,表明中美参与全球价值链环节均在不断增多,其价值链变得越来越长;⑤贸易增加值统计大大缩减了中美双边贸易失衡水平,但中间品贸易失衡的缩减程度要明显高于最终品贸易;⑥中美制造业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均表现为顺差状态,而农业、服务业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却表现为逆差状态。  相似文献   

11.
赵洁 《科教文汇》2012,(30):17-19
在新时期新条件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已不能适应开放、多元、复杂的新情况,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工者之间必须建立起新型互动关系,在双向互动和互相转化的过程中统一起来.以实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与印度软件产业发展及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博 《软科学》2003,17(4):30-32,35
印度的软件产业在政府的扶植下,成为世界第二大软件出口强国;中国软件产业发展迟缓,落后于印度。本文对中印两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进行比较分析,探寻中国软件产业落后于印度的原因,并对中国软件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轨道进行了前瞻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简要回顾了我国与葡萄牙国际科技合作的历史,结合浙江大学与葡萄牙开展合作并取得一系列成果的成功案例,提出了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必备的一些基本条件、合作伙伴的选择原则以及合作出效益的关键因素等.得出了与非科技强国合作同样能取得较好成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赖仲达 《大众科技》2012,14(4):66-68
大爆炸究竟是否符合科学根据,它违反能量守恒吗?宇宙大爆炸是否只是两个平行宇宙膜之间的碰撞?由于时间的无限性,或许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假定大爆炸真的不是宇宙的开端,根据近奇点定理,宇宙必然有一个开端,且一股能量一直保存于这个开端前后,这股能量是真空零点能的来源。宇宙中的时间不过只是能量转换(变换)的过程罢了。钟慢效应依据此解,也只不过是能量的碰撞而已,空间和时间只是两个相对的、却又密不可分的两个有能量体和非能量体罢了。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时间,秒,只是人的一种定义,它不真实的存在,但它又可以显现出物体运动的过程,但必须有一个参考系作为两物体相对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运用创新综合指数和全球创新指数分析研究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利用大量数据分析中国-中东欧各国科技投入与产出状况.通过比较探寻中国-中东欧国家科技发展的水平,为科技合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并提出加强中国-中东欧国家科技合作的具体建议,为进一步推动区域科技合作,实现"一带一路"共同发展目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世界科技发达国家科技奖励设奖各有其有效做法,如美国、法国、日本和印度,重视社会力量设奖,重视青年奖、女性奖、国际奖和科普奖,奖励对象以个人为主,物质与精神奖励并重。我国科技奖励设奖主体以各级政府为主,奖项较少针对青年和女科学家、国际和科普,授奖对象重科技项目,奖励形式重物质奖励。借鉴科技发达国家有效做法,在设奖主体、奖项设置、奖励对象、奖励形式及额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可以提高我国科技奖励制度效能。  相似文献   

17.
韩秀梅 《科教文汇》2013,(14):88-89
文化是学习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从中英文化差异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中英文化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收集整理并分析近年来相关高校科技合作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总结出校企科技合作的几种形式,分析各种合作形式的特点和问题,提出解决高校科技合作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东西部科技合作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群 《中国软科学》2002,(11):79-84
东西部科技合作的相关理论可概括为从区域内部能力出发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包括均衡增长理论、梯度推移理论、增长极理论;从区域与外部交流出发的区域开放发展理论,包括区域贸易理论、区域投资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从宏观整体及全球化视野出发的区域创新跃迁理论,包括知识经济理论、空间聚集理论和创新理论。三个层面的九个理论,对于实际推进东西部科技合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这些理论出发,我们可以深入分析东西部科技合作的静态能力和互动潜力,探讨东西部科技合作推动跨越式发展的前景,从而获得促进东西部科技合作的许多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柳云 《科技创业月刊》2008,21(1):64-65,76
随着2006年和2007年中俄两国互相举办"国家年",两国经贸合作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进一步发展。在分析近10年中俄经贸合作发展的基础上,结合两国在经贸合作发展的优势和机遇,对双方经贸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