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女性主义向人文社会学科不断渗透的背景下,"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悄然兴起。在大众传播学领域,女性主义鲜明的表现出了它的批判性。在新闻传播领域,女性的形象被异化,并未真正展示出她们真实的面貌。反腐新闻中的女性形象更是受到以男权主义为中心的传播机制的影响,出现对女性形象的曲解和扭曲。本文从反腐新闻中女性形象的现状、产生原因、对社会的影响等三方面对反腐新闻中女性的形象进行分析。同时,对媒体如何进行反腐报道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邓秀军  刘静 《现代传播》2014,(4):127-131
从微博在中国投入运营开始,伴随而生的微博反腐就成为了微博舆论监督的重要内容。从"郭美美"、"微笑表哥"杨达才、"十二秒哥"雷政富到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微博反腐舆论聚焦的对象权力越来越大,汇聚的舆论影响力越来越大,产生的舆论监督效果也越来越显著。到底微博反腐的机制是怎样运行的?影响微博反腐舆论生成的关键要素又有哪些?本文从生产性受众的理论视角,从信息传播路径、用户行为模式和主体互动关系等三个层面,剖析和揭示微博用户在微博反腐机制运行中的地位、功能和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3.
人类凭借现代化的电子传播技术,通过对原始图片的机械式复制再生产,继而形成了由海量图片建构而成的"图像景观",而人们也步入"景观社会"。本文拟从视觉传播角度入手,通过对图片社交网站Pinterest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探讨这种爆炸式的图片流背后所隐藏的潜在问题,以及在现阶段随着新技术的不断革新的同时,人们对图片流的轰炸式传播应始终保持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在这个全媒体时代,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的兴起促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趣、透明。只要乐意,每个人都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而这种分享只要符合大众的胃口就会以极其迅速的裂变方式传播出去,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见。图片反腐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图片对社会中一些有争议的甚至丑陋现象的批评揭露,具有见证性和现场感,因此也更具有威慑力。再加上借助新媒体社交平台,让其又具备了传播迅速而广泛的特点。本文将就图片反腐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5.
微信作为即时通讯工具、社交媒体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复合体,集语音、视频、图片、文字于一身,它的出现颠覆了以往的信息传播形态,引起了信息传播系统的变革,给整个社会特别是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基于此,为捍卫人的"主体"地位,而意从异化的视角对微信展开批评研究,这一批评主要从人内传播的异化、人际传播的异化和人的被奴役化三个方面来进行剖析。以提醒用户注意使用微信等媒介的适度性,不要沉浸于技术所带来的"美丽新世界"中而不自知。  相似文献   

6.
冯菊香 《新闻界》2014,(4):71-76
进入"后读图时代",视觉文化成为理解和认知社会的一个进路。新闻图片传播更加引发受众的瞩目,重塑了他们的记忆和经验。本文尝试从技术、内容和伦理三个视觉性的维度,分析新华网"一周汇总"新闻图片的生产、传播中建构的视觉文化景观,阐释新闻图片传播实践如何重构日常的社会世界,以及受众在新闻图片信息接受过程中改变自身的文化行为和价值观念的视觉建构。  相似文献   

7.
传播结构与社会话语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结构是社会结构的主要构成因素,以大众传播为核心,与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共同构成了社会传播结构的不同层次.从其本质看,传播结构是以社会意义构建为核心的话语生产系统.传播结构对社会整合、社会价值的重构,对"公共领域"的形成和发育,都有直接的影响.本文通过考察传播结构的基本内涵,从传播结构的社会话语生产特征出发,围绕媒介框架、结构二重性及新闻场域等理论,探讨了传播结构的意义生产模式,分析了传播结构与社会话语生产之间的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8.
张玮 《传媒》2024,(3):61-63
<正>在新媒体时代,大数据技术的诞生和发展给社会各行业带来了巨大变革。依托大数据技术和视觉传达技术的发展,新闻报道的可视化传播模式应运而生,使新闻传播的内容生产机制和呈现机制发生了变化。大数据技术下的新闻报道将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数据信息融合为一体,通过直观、立体多维的方式将内容呈现在受众面前,既深化了新闻传播的内容,同时也丰富了新闻传播的表现方式,提高了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近年来,以人民网、新华网、中央电视台等为代表的主流媒体也充分认识到大数据技术和视觉传达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纷纷开设了可视化新闻报道的专栏,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传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肖凤荣 《今传媒》2015,(2):57-59
微博作为自媒体时代最具活力的媒介载体,在当今中国的信息传播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从微博图片入手,分析微博图片特有的传播特点,从而实现对公众人物监督的作用。探求微博图片对公众人物的监督机制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但是微博图片传播中的虚假图片泛滥、图片专业性不强和盲目追逐"有图有真相"等乱象也同样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摄影图片的市场化的形成摄影图片的商业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的。20世纪初,报刊、杂志等传媒迅速发展,产生了对摄影图片的大量需求。这种需求是使摄影图片商品化的原动力,摄影作品从一种单纯的艺术形式转化成为了一种信息传播手段。 国际商业图片市场的划分商业图片市场的划分是根据图片最终用途来确定的,国际商业图片市场可以分为六大类:  相似文献   

11.
从广播电视到视听传播的演进,伴随数字时代的变革不断被注入想象力;对这种变化加以本体论视角的观照则体现相应的重要价值。本文着眼于对"视听传播"这一核心概念的阐释,从内涵和外延两个维度的辨析探讨作为一种社会机制的视听传播何以在不同社会层面实现语境化的意义生产,由此,尝试对视听传播的发展进路提供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12.
白文杰 《今传媒》2015,(3):40-42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带领我们走入自媒体的新时代,公众通过自媒体这一媒介参与政治生活,微博反腐走进公众的视野。微博由于其扎根普通民众、广泛的参与度、低门槛、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从传播信息到相互交流,在一定意义上已成为自媒体的代言人。在网络资源整合下,微博反腐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其高效便捷、互动性强等优势也得到了普遍认可;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依然面临着看困境。通过分析微博反腐的得与失,更深层次的理解微博反腐,以期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高丽华 《新闻界》2013,(16):67-70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WEB2.0时代带来的技术转变,基于WEB2.0技术的社会化媒体以其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等优势成为最受欢迎的互联网应用形式。社会化媒体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从媒介组织、媒介用户、媒介生产等重构了数字时代的传播模式,主要体现在从传播者到"共有媒体"系统的建立;从传播媒介到交互式信息平台的形成;从传播内容到用户创造与分享信息的传播机制;从被动的受众到互动参与的积极用户;从碎片化传播到受众的重新聚合,一系列的变革要求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必须以用户参与、即时互动和信息共享为核心加以展开。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7,(6):24-29
科学技术推进社会快速进入智能化应用阶段,并正在形成"互联—物联—智联"的社会新常态。网络世界逐步从互联网络进一步发展到智能化的物联网络世界,并依托数字技术向智能世界迈进。人工智能高速发展推进了智能时代,并促进新闻传播媒体+人工智能加速发展。正在逐步成型的智能传播不断地推动着新闻传播媒体在形式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创新也推动着新闻内容的动态化传播理念的变革。本文探讨了在智能生态条件下、新闻传播在创新融合实践过程中智能传播的形成所带来的"动态内容传播"及其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人类凭借现代化的电子传播技术,通过对原始图片的机械式复制再生产,继而形成了由海量图片建构而成的“图像景观”,而人们也步入“景观社会”.本文拟从视觉传播角度入手,通过对图片社交网站Pinterest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探讨这种爆炸式的图片流背后所隐藏的潜在问题,以及在现阶段随着新技术的不断革新的同时,人们对图片流的轰炸式传播应始终保持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类型学及涵化理论视角分析反腐剧的文本和传播效果,以及受众对反腐剧的消费,认为反腐题材电视剧既难以对社会进行一次彻底的廉政教育,也未必会对社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传播"仪式观"强调传播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具有塑造文化力量和形成认同的作用,借助传播"仪式观"看无障碍电影,发现无障碍电影能够帮助残障人士形成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并凝聚社会文化力量,所以无障碍电影不能仅仅以完成播放为目标,要借助无障碍电影,建立起沟通残障人士与社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杨秀国  刘洪亮 《传媒》2021,(11):92-94
以社会互动和信息共享为主要特征的社交媒体打破了人和人在网络空间中孤立和隔膜的状态,通过充分交流形成"自己人"印象进而获得信任,进一步带来网络舆论生成传播机制的深刻变革.传统应急性、暂时性、滞后性的被动舆论引导策略急需优化升级,可以通过改变传播者本位思维,搭建多元化传播渠道;重识意见领袖的地位,加强意见领袖的管理;增强自由讨论氛围,拓展意见表达平台;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培养公民意识等方式建立长效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9.
全媒体时代对纸媒等传统媒体形成强烈的冲击,是变革还是固守,这是关乎媒体生死存亡的课题。本文以"变革"为立论中心,阐述了传统媒体只有从传播渠道、采编流程、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转型,才能在全媒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0.
孟玲 《网络传播》2005,(1):63-63
网络媒体的诞生给图片传播带来了引人瞩目的变革,网络的发展影响了图片作为一种信息产品的传播方式,图片的传播由过去简单的照片实物的人际传播与以纸质媒体为主的大众传播方式,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以网络为核心的多元化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