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善大学生屏阅读行为,培育阅读新人,已成为新时代教育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文章运用系统理论和生态观,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构建多元协同、技术支持、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屏阅读危机生态治理框架,以期为改善大学生屏阅读行为、构建健康校园阅读生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以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利用手机看书和听书在阅读效果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并提出相关建议,为提升大学生手机阅读效果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实验法,选取来自不同地区的大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在相同时间内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对手机看书和听书的阅读效果进行测评,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检验。[结果/结论]结果发现,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利用手机看书与听书的阅读效果有显著性差异,利用手机看书的阅读效果要比利用手机听书的阅读效果更好,且性别因素对大学生利用手机看书和听书没有显著影响,并提出根据个体差异选择适合的手机阅读方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推-拉理论为高校大学生参加阅读推广活动的动因分析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理论框架,文章以高校大学生参加阅读推广活动的情况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文献资料和实际访谈数据,尝试从推-拉理论的视角论述促使大学生参加阅读推广活动的内外推力与拉力因素。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图书馆如何强化大学生参加阅读推广活动行为的产生提供建设性参考。  相似文献   

4.
论文以全国高等特殊教育学院读书节活动为研究对象,重点针对残疾人大学生的阅读重视度与参与度、设备设施提供、无障碍服务、阅读推广手段等内容进行调查论证,围绕残疾人大学生阅读权益保障、阅读环境的改善、组建"阅读推广人"队伍、打造无障碍阅读推广平台等一系列阅读推广服务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残疾人大学生阅读推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郝苏彤 《出版广角》2014,(14):38-40
正在数字时代下,争论网络阅读和传统阅读谁才是最适合的阅读方式是毫无意义的,高校作为大学生迈入社会的助力器,应该正确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或许才是现行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改善我们的阅读文化,树立正确的阅读价值观,这不仅是大学生们的事情,更应当是整个社会的事情,应当成为全社会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6.
卜淼 《图书馆学刊》2022,(9):101-108
对省级公共图书馆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阅读推广的情况进行调查,从运营数据、主题内容和推广方式3方面系统梳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和防控常态化阶段公共图书馆新媒体阅读推广的基本情况,总结疫情背景下新媒体阅读推广的价值和功能,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推进阅读推广联盟区域联动、提升阅读内容价值品质、加强新媒体阅读品牌建设和重视新媒体运营人才培养等发展建议,为后疫情时代公共图书馆开展新媒体阅读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数字阅读对大学生的影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北京大学生数字阅读的方式、时间、内容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阅读环境、阅读受众等角度对大学生数字阅读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数字出版及阅读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辽宁省10所高校5000名在校大学生网络在线数字资源的阅读动机倾向、内容选择倾向、行为倾向进行了现状调查,为高校图书馆建设和大学生阅读动机引导、阅读行为规范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对大学生手机阅读情况展开问卷调查,在分析大学生手机阅读内容、方式、评价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图书馆应建设易用的手机阅读服务平台,提供个性化的手机阅读内容,加强大学生手机阅读管理等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选取北京地区6所重点高校大学生为样本,对阅读载体变革、阅读行为转型导致当代大学生群体阅读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类型化分析;对大学生阅读存在碎片化、快餐化,阅读内容趋同化和低质化,阅读目的娱乐化和功利化,阅读体验低满足感和副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阅读效率失衡,经典阅读教育缺位,阅读体验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基础教育文理分科和高等教育专业化,出版物精神产品属性弱化等方面对其原因进行了阐释。最后,对阅读变革给大学生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人际关系以及社会青年化和青年的社会化带来的深层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辽宁省10所高校不同年级大学生的馆藏数字资源阅读动机倾向、内容选择倾向、行为倾向进行了调查,剖析了影响大学生阅读倾向形成的因素,并针对倾向现状与形成原因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思路,为高校图书馆引导大学生阅读动机、阅读行为规范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3G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阅读成为社会阅读的主要方式,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为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拓宽了新的视野。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优化、整合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开展移动阅读的服务内容,注重培训和阅读推广,搭建移动阅读平台等方面的知识创新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时代,数字阅读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习惯,从而对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产生了巨大冲击。作为新生代的大学生,他们的阅读也具备了新的特点。面对大学生阅读习惯、阅读内容的转变,高校图书馆更应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加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开展个性化的导读服务,为学生的数字阅读提供有效的引导、控制和优化。  相似文献   

14.
从获得感的视角把握大学生对图书馆的综合感知水平,以期为强化大学生阅读意愿提供数据参考。本文以天津美术学院为例,使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方法,从空间资源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维度分析大学生的图书馆获得感及其对阅读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图书馆获得感处于一般水平且具有层次特征;大学生图书馆获得感存在群体差异,微信公众号使用程度、月阅读量、主要阅读方式及阅读能力感知的影响显著;在控制个体特征后,大学生的图书馆获得感对其阅读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暑期阅读训练营”活动为例,阐述了大学生阅读推广的核心目标,以及图书馆构建深度阅读推广模式的背景、关键点、做法、经验,以期为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浅阅读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探究了大学生的阅读现状、新媒体对大学生阅读方式的影响、浅阅读对大学生的利弊等问题,并对大学生该如何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7.
视力障碍者由于行动受限更渴望通过阅读丰富生活,了解社会。视障阅读包括触觉阅读、视觉阅读和听觉阅读等方式。不同视障阅读方式可适应不同视障人群的需要。科技的发展为视障阅读提供了新机遇,但也需解决视障读物出版、版权保护、图书馆特殊服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2007年到2013年,台湾大学图书资讯系的陈书梅教授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分别从大学生情绪疗愈阅读素材及其疗愈效用、小说对大学生的情绪疗愈和绘本对大学生的情绪疗愈三个方面研究了大学生的情绪困扰问题及如何通过阅读进行情绪疗愈。通过研究,建议大学图书馆充分发挥馆藏资源优势,提供相应的情绪疗愈阅读素材,协助大学生通过阅读缓解个人负面情绪并解决情绪困扰问题,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体现大学图书馆的社会责任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微博对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深度访问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调研方法,对衡阳部分高校的286名大学生的微博使用和微博阅读行为进行了调研。调研表明,微博的兴起一方面丰富了大学生的阅读方式,拓宽了大学生的阅读范围,降低了阅读门槛;另一方面微博也改变了大学生的传统阅读习惯,使大学生形成"浅层化""快餐化"阅读的习惯,继而出现语言运用能力退化、独立思考能力下降等现象。微博是把双刃剑,只有依靠大学生自身、学校及社会三方合力,才能真正使微博成为促进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利器。  相似文献   

20.
在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建设书香社会的时代节点,高校大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传承和素质拓展教育的重要载体,积极开展了形式新颖、丰富多彩的“阅读+”系列活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促进大学生社团与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彰显“阅读+”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进一步对大学生社团开展阅读活动品牌建设长效机制进行探索,致力于书香校园建设,提高“阅读+”活动文化育人成效,以期为推动高校阅读推广活动实践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