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减”政策提出要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整本书阅读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宽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而整本书阅读需要评价来推动。文章基于“双减”背景,从发展性、表现性、指导性三个方面探究整本书阅读的评价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整本书阅读在当前得到了语文教育界普遍关注。推广整本书阅读不仅能够丰富初中学生阅读量,而且能够提升学生阅读品质,濡养学生心灵,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养成。教学过程中,整本书阅读的监测与评价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需要丰富检测与评价的方法,引进多媒体设备,提高评价合理性,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提供正确指导。  相似文献   

3.
韩涛 《甘肃教育》2024,(1):56-60
近年来,在新课程新教材改革的背景下,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项目化学习探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有力提升了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效。文章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教学评价在整本书阅读项目化学习方面存在的不足,总结了评价虚假、无效、单一、导向不清的问题,进而结合具体案例,探究在整本书阅读项目化学习中教学评价的有效策略,以期为整本书阅读项目化学习提供一个介入学生阅读实践的切口,构建以“评价”为纽带的整本书阅读项目化学习新模式,为改进和优化整本书阅读项目化学习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整本书阅读对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确定阅读教学目标、指导阅读全过程和评价是整本书阅读指导的三个关键点。教师要根据整本书的特点确定语言、思维和体验目标,给学生提供背景知识和阅读支架,引导学生抓住内容、情节等进行主动评价,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传统的以纸笔测试统一标准答案的评价方式,很难检测学生能力的提升程度、情感的变化,也很难促进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而表现性评价清晰明确的目标,基于真实情境的任务,以及具有针对性的评价发挥着导向和诊断的作用,能有效检测反馈,促进整本书阅读的展开。既能适应新课标整本书评价的要求,还能促进整本书阅读的推进,实现以评促读。  相似文献   

6.
统编教材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学会阅读,喜欢阅读。整本书阅读势在必行。整本书阅读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改革的最新理念和最新的教育理论,构建包括目标、要素、内容以及方法等的评价体系,采取表现性、展示性、模块式等评价策略,以提升阅读实效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倡导开展整本书阅读并不意味着排斥和抛弃节选的篇章阅读,研讨节选篇章可作为引向整本书阅读的“引子”,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走向深度阅读与思考。本文以《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节选篇章的研讨为例,先后从厘清基本面貌、讨论关键问题,抓住阅读感动、走近人物情感,剖析意义主题、把握时代精神,评价写作特色、归纳阅读方法等四条主要路径引导学生走近《巴黎圣母院》整本书深度阅读。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到了整本书阅读,那么也可以看出整本书阅读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前学生正处在信息化发展时代,网络学习空间或平台的构建已成为新时代学习的有效方法,而这也逐步影响着小学语文教育,使得教师在网络学习空间的影响下思考如何促使学生抓住碎片化时间开展阅读,同时能够弥补浅显性阅读,增强学生对整体阅读的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整本书阅读评价策略则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构建空间网络平台,建立阅读共同体评价、精选学习阅读书目,增强个性化阅读评价、开展网络学习新模式,增强阶段性阅读评价、增强群文探究能力,构建多维度思辨评价、依托网络学习空间,增强共享阅读效果评价,以增强网络学习空间背景下的整本书阅读评价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整本书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前,整本书阅读评价标准缺乏细化,评价过程缺少反馈、诊断和激励,评价策略单一,方法简单,因而影响其实施效果。参照课程标准,结合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特点,构建小学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表现性评价的内容序列,设计针对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操作性强的表现性阅读评价方案,细化目标,积极发挥表现性评价情境性、指导性、过程性的作用,在真实活动过程中,综合评价学生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的表现,以此促成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教学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0.
评价是促进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手段,建构由表现性任务、阅读过程、多元主体构成的“1+5+n”整本书评价模式,旨在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整本书,实现以评促读、以评促教。  相似文献   

11.
严军贤 《江西教育》2022,(10):69-71
在整本书阅读成为学校的必修课程,尤其是整本书阅读被纳入评价体系后,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一线教师,比如整本书阅读需要完成相应的作业吗?如何评价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成效?以什么来证明学生的阅读力在潜移默化地提升?  相似文献   

12.
整本书阅读和语文教学的目标一脉相承,但初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现状堪忧。笔者所在学校的"畅享·拾萃"整本书阅读等级评价机制将阅读的一系列量化评估、读书笔记和读书报告等定性评估相结合,以"畅享·拾萃"整本书阅读一周记录袋为依托,与学校的"读书节"各项活动、书友会沙龙活动互为补充,为学校营造良好的阅读整本书的氛围,让诸多学生从阅读的成功中感受收获的喜悦。  相似文献   

13.
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有效的评价策略能激发学生深度阅读的动机。阅读评价的主体不局限于教师,构建由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阅读评价体系,能推动整本书阅读走向深处。  相似文献   

14.
整本书阅读自步入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以来取得了许多成就。目前,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评价存在评价目标、评价维度、评价策略、评价结果定位偏差的问题。立足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厘清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评价的定位,通过设置清晰可操作的评价目标、丰富评价维度、优化评价方式、综合运用评价结果等,促进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评价的转变,发挥整本书阅读对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萍 《湖北教育》2023,(6):48-50
<正>本研究中,表现性评价旨在通过汇报、表演、操作等外在表现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等。这种评价方法具有情境真实性、内容复杂性、反应开放性和评分主观性的特点,契合语文新课标“评价建议”部分关于整本书阅读的阶段性评价的要求——采用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会、读书分享会等方式引导学生高质量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如何依托整本书阅读的表现性评价,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相似文献   

16.
<正>评价是指挥棒,事关教学发展的方向。为了有效落实新课标精神,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恰当有效的阅读方法,丰富语言积累和知识储备,教师需要对整本书阅读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价。为此,笔者对整本书阅读评价方式进行了一些探索。一、评价目标要明确整本书阅读评价,需要依据课标对不同学段的阅读要求,从学生的阅读策略、阅读习惯、阅读的理解与运用等方面着手,将学段评价目标具体化,形成明确的便于操作的评价目标。  相似文献   

17.
文章聚焦整本书阅读评价,介绍如何基于真实的整本书阅读实践研究,在大数据精准分析学情的前提下,及时有效地进行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阅读评价跟进。尝试通过构建阅读评价体系,助推整本书阅读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8.
合适的评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自主阅读动机。但当下高年段的整本书阅读仍存在着评价生成主体意识薄弱、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为此,教师可通过整本书阅读评价载体——"阅读打卡"来展开教学,在"阅读打卡"的生成、实施阶段,强调多元化、生成性,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底蕴、语言交流和阅读成果,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渐生成课外阅读目标意识,从而缩短自身与课外读物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张珍玉 《天津教育》2022,(23):126-128
<正>统编教材强化阅读,注重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以“快乐读书吧”带动学生课外阅读,可以使课外阅读课程化。教师应以教材推荐的整本书为媒介,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同时应以教材中的语文要素为抓手,牢牢把握阅读目标与方向;立足课堂带领学生实践语文要素,深入研读整本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多角度、有创意地进行评价,落实语文要素的培养。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根据阅读目标,采用适当的阅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本或系列的书,持续构建整本书阅读经验,提升整本书阅读能力。这样有目的、有组织、有评价的整本书阅读指导,  相似文献   

20.
秦敏 《小学语文教学》2023,(Z2):117-11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以三个层次六个学习任务群来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其中,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在“教学提示”部分提出的评价建议是:“注意考察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以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和读书笔记等为依据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围绕读书的主要环节编制评价量表,制作阅读反思单,引导学生从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细读此建议,就可以梳理出“整本书阅读”学生任务群四个方面的评价特点,根据评价特点实施评价,实现以评促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