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魏庆新 《武当》2014,(2):31-33,34
我于1969年参军,随部队驻扎甘肃酒泉。在部队时任文化干事,直到1985年转业。16年的陇上生活,使我有幸结识仰慕已久的马明达先生,并步人通备武学的大门。从1973年拜马明达先生为师,屈指算来已四十个春秋。对通备武学的学习追求,虽然过了四十个春夏秋冬,但我痴迷的情感,却永未释怀。  相似文献   

2.
在幅员辽阔的中国西北大地上,活跃着一支驰骛近百年的武术文化流派——“马氏通备武学”,它和“兰州牛肉面”、“‘丝路花雨’及续集‘大梦敦煌’”、《读者》杂志共同构成甘肃的四大拳头文化品牌。改革开放以来,马氏通备武学立足西北、辐射全国、远播世界、造福人类,将武术文化的种子传播全球,形成了举世瞩目的、奇特的世界武术文化现象。文章以对通备武学的认识和理解为主线,从通备武学的概况入手。对通备武学的发展演变轨迹作了综合、系统、全面阐述,旨在让全社会深层次了解通备武学,挖掘和创新“通神达化,备万贯一;理象会通,体用俱备”为宗旨的“通备”内涵,使之在和谐社会中更显神韵。  相似文献   

3.
马氏八极拳是八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也是马氏通备武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八极拳流派最为突出的不同在于教学与演练中马氏通备劲的贯穿与执行,以及对通备武学哲学理念与价值规范的坚持。文章在溯源马氏八极的基础上,就马氏八极小架教学与训练的特点与重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结合当下八极拳发展的现状,就如何传存与发展马氏八极拳进行了相应论述,指出相应保守是面临文化轻薄化发展时行之有效的自保措施。  相似文献   

4.
马氏八极拳是海内外最具影响力与代表性的八极拳流派之一。其教学与训练独具风格,是马氏八极拳理论与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马氏通备武学理念的影响。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对马氏八极拳的教学与训练进行相应剖析,在指出它与传统八极拳教学与训练所具有的共性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其在通备武学指导下所具有的个性内容,从而加深对马氏八极拳学与练的理解与把握。研究指出,在马氏八极拳教学与训练中,通备劲贯穿其全过程,大大丰富了原本八极拳相对简单的发劲结构;其呼吸、礼仪等方面,都具有自己明显的特征。而马氏通备十二打手的单式单操,对于更好的掌握八极拳,同时承上启下,完成进一步的选材与深化教学有着显著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幅员辽阔的中国西北大地上,活跃着一支驰骛近百年的大型武术流派“马氏通备武艺”,它是甘肃的文化品牌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它们立足西北,辐射全国,以它优良的自身品质成功走出国门,将金子般的光芒撒向全世界,成为引人注目的当代文化现象。文章对通备武艺的缔造者、实践者马风图先生的武学成就和贡献进行了系统阐述。旨在让社会进一步了解通备武艺,挖掘和创新以“通神达化,备万贯一;理象会通,体用具备”为宗旨的“通备”神韵,使之让它在和谐社会中惠之于民。  相似文献   

6.
《说剑丛稿》是马明达先生2000年出版的一部以武术史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学术论集。作者在文化史的视域中着重就若干古代兵器、武艺等的产生、传承及流变等问题进行了研析,从而阐述了中国武术所特有的人文与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7.
有人唤我接电话,接过听筒,竟是刚刚越海而来的日本武术家松田隆智的声音。他一住进宾馆就打来电话,要求我引荐他会见在京为人民体育出版社点校《纪效新书》的马明达。松田隆智今年四十六岁,精通汉文,阅读过数百种中国武术史料,撰写了一部《中国武术史略》,在中日两国武术界影响颇大。他不仅是中国武术史的研究家,而且还身体力行,练过多种中国拳术。而他对八极拳的兴趣却远在其它拳种之上。他认为八极拳刚猛遒劲,实战性强,适用性大,此前即来过中国,向八极拳重要伟人之一—陕西省体委副主任、西安体院副教授马贤达学过八极拳。松田此番中国之行目的之一,即是飞赴西安向马贤达正式行拜师之礼。因此难怪他得知飞马贤达之弟马明达在京就思慕如渴,急欲一见。  相似文献   

8.
谢永广 《武当》2013,(4):34-36
王芗斋是一代武学巨人,身处中国社会和武术发展的特殊历史转型时期,他的武术体系和武学思想的形成,是与中国武术发展进程,和他自身的命运息息相关的。可以说,对王芗斋武学思想的研究,从侧面也能折射出中国近现代武术家的命运沉浮,反映了武术发展的一个历史时代的变迁,解读了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国武术的发展轨迹,及其中国武术核心价值的本真存在。王芗斋武学思想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武当》2013,(8):9
入录:中国太极拳大百科当代武林名家大典中华武术三十年大型画册"武当百杰"中国武术七段蔡春明男,汉族,1963年1月出生,江苏省泰州市人,就职于泰州市公安局海陵分局。现任江苏省武协副秘书长,北京孙禄堂武学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著名武术家黄万祥、刘树春入室弟子,泰州市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泰州市孙氏武学研究会会长,泰州市海灯武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相似文献   

10.
以继承、发展、健康、休闲为主题的"2003年太极拳国际论坛"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徐才、韩宁、马明达、邱丕相、胡小明、张志勇等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就太极拳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展望,中国太极拳文化的优势与评价,当代太极拳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建设,以及社会关注的中国武术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11.
发扬武术从中国文化做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继承、发展、健康、休闲为主题的"2003年太极拳国际论坛"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徐才、韩宁、马明达、邱丕相、胡小明、张志勇等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就太极拳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展望,中国太极拳文化的优势与评价,当代太极拳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建设,以及社会关注的中国武术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12.
徐才 《体育学刊》2004,11(5):1-1
以继承、发展、健康、休闲为主题的“2003年太极拳国际论坛”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徐才、韩宁、马明达、邱丕相、胡小明、张志勇等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就太极拳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展望,中国太极拳文化的优势与评价,当代太极拳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建设,以及社会关注的中国武术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13.
余功保 《武当》2013,(7):37-39
孙禄堂是中国武术家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职业武术家,他将武术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跨越了一个个高峰,通过武术的修炼,由技进乎道,实现了对中国文化的形践表达,以生命运动的形态,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境界。研究孙禄堂及其创立的孙氏武学思想,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是深入把握孙氏武学灵魂的一种方法,也是我们研究、习练孙氏武学乃至中国武学,体验生命以及人生的必然走向。归结孙氏武学体系,有六大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武学典籍是中国武术文化的载体,已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模式和价值内蕴,蕴藏着具有永恒生命力的文化精神.中国武学典籍"各美其美、和而不同"的文化气度和"崇德尚义、修身为本"的文化规训,扎根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坚韧的生命力.从"文化积累和武学传统的认同"和"话语价值与武学精髓的传播"两个维度来看,中国武学典籍有着独到的文化功用,为中国武学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冯玉祥与中国武术马明达在中国现代史上,冯玉祥将军以精擅练兵而闻名。1941年,周恩来在《贺冯玉祥六十寿辰》一文中写道:“先生善练兵,至今谈兵的人多推崇先生。”①这是中共中央对冯玉祥军事才能的肯定,实际也代表了社会一致的评价。冯玉祥一手培植起来的国民军...  相似文献   

16.
王先勤 《武当》2013,(8):6-6
中国共产党党员,原陕西省体委副主任,著名武术家马贤达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6月17日3时在西安逝世,享年81岁。马贤达,1932年生,祖籍河北沧州,回族,武术教授,武术教育家,中国首批国家级裁判,中国武术九段。为武术世家出身,其家族六代传袭和研练武术,为中国武坛望族。幼年从父马凤图与叔马英图习通备劈挂、开门八极、翻子拳、戳脚、螳螂九手、太祖八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蔡龙云武学思想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阐释研究蔡龙云武学思想的意义,并对蔡龙云武学思想的研究方法及内容进行设计.认为:蔡龙云武学思想已形成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其对新中国武术形成与发展具有奠基性、开拓性作用,研究其武学思想有利于推动我国武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武术浸润着中华民族的性格气质,蕴含着中华民族对搏击之道的独特悟解。建设中国武术博物馆之目的在挖掘、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国武术文化宝库;汇集精品典籍,一展武学精髓;激扬民族豪气,教育中华学子;展现研究硕果,拓宽国际交往。  相似文献   

19.
柯超 《武当》2012,(9):5
2012年7月26日至28日,"兰洋杯"2012兰州国际武术交流大会在甘肃省兰州市成功举办,来自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等7个国家及国内12个省市的88支代表队近800人参加大会,著名武术专家、教授夏柏华、江百龙、郝承瑞、马令达、潘小杰、张鸿谋、侯顺子、白鸿顺、陈亚斌、徐昌文、方汝辑、康大成、崔玉山、马俊祥等莅会并司职会务。大会由兰州市体育总会主办,兰州市通备武学培训中心、兰州通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兰  相似文献   

20.
道光年间《习武序》重抄本考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7年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历史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原中国义和拳运动研究会会长路遥先生主编的《义和拳运动起源探索》一书首次公开了杨炳的《习武序》,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关注。2000年10月在山东大学举行的义和拳运动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杨炳的《习武序》与义和拳运动的关系再一次成为专家关注的热点。这部《习武序》是民国十年的一部手抄本,该抄本在结尾处称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