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瞬间性,是新闻摄影的基本特征,新闻摄影中所说的“典型性瞬间”,是指从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抽取出来的一个能充分反映其新闻内涵的典型性瞬间图像。但在实践中,对新闻摄影的“典型性瞬间”的认识上还存在一些偏差,总的来说有两大误区:  相似文献   

2.
本雅明在其《历史哲学论纲》中写道:“史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其结构不是建筑在匀质的、空洞的时间之上,而是建筑在充满着‘当下’(Jetzteit)的时间之上。”①而新闻写作力求客观、公正、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图景,正因为新闻具有这种写实功能,真切的记载了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所以,人们把过去的新闻报道称为“昨天的历史”。梁启超曾说:“西哲有言‘报馆者现代之史记也’。故治此业者,不可不有史家之精神。史家之精神何?鉴既往,示将来,导国民以进化之途径也。”②在记录社会横截面、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不少报纸以对社…  相似文献   

3.
口述新闻在专题新闻报道中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苹 《传媒》2006,(7):52-53
近年来,“口述实录”这种记录个体情感故事的报道形式风靡武汉各传媒。“口述实录”这种报道形式已在广播、电视及报刊中广泛运用,而且采用“讲故事”方式报道新闻的做法也越来越多。有报纸更在做专题新闻策划时,借用口述实录的表达形式,采用口述新闻,使小版面上有了大容量,做足做活了新闻,赢得了读者好评。口述实录最佳的表现形式就是忠实记录,原汁原味地讲述故事本身。由此可见,“口述新闻”是一个再确切不过的好名字,因为它“讲”故事、“说”新闻,而不是通过记者的展示来呈现故事。口述新闻找到了一种恰当的方式,由“讲述人用语言把目击的新闻和发生过的故事讲出来,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4.
2、典型性和概括力 人们欣赏文学作品,往往津津乐道其故事情节或风景场面的叙述和描写。在散文式新闻作品中,叙述和描写固然重要,但毕竟不同于文学创作,叙述和描写不宜太技巧、太精致、太琐碎、太细节。在1991年人民铁道报发表的《革命圣地延安无铁路的历史结束》的消息中,记者没有把过多的笔墨放在现场的省长、部长等风云人物身上,而是特别注意到了“破例被北京型内燃机司机扶上操纵台”的“一名从百里外赶来,身穿羊皮袄的80岁老  相似文献   

5.
每一个时代都有专属的烙印,这种烙印便是属于这个时代的社会记忆。人类历史的长河向前迈进的过程中,对历史的记录是十分重要的,记录历史、讲述历史是每个时代的责任。口述历史是讲述历史这一模块中的重要分支,而社会记忆是口述历史的核心。口述历史所追寻的并不是历史中的具体数据,而是讲述本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吴维惠 《声屏世界》2004,(11):45-45
我们常常可以从媒体刊播的一些通讯作品中看(听)到程度不等的掺假文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细微末节,在某些作者笔下.都能令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甚至哽咽着说不出话来。这类矫揉造作出来的所谓“感情”,就叫做矫情。而在新闻作品中,导致矫情的“病因”大抵有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7.
我国名作家巴金老人在接待来访时说:“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我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来表达我的感情。”学创作如此,新闻写作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8.
回归事实:用故事讲述新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之国 《新闻传播》2006,(4):20-22,25
在国内学术界,从2003年《中华新闻报》刊载《故事化——新闻写作的一种新思路》,到我国著名新闻学者李希光在反思“新闻传播学”时的有感而发:“作为一种定义,新闻学是一门采集和讲述故事的学问”,“这个故事必须满足公众的利益、兴趣和需求”,都引发了国内新闻界的新思考。用故事讲述新闻,成了新闻回归事实的一种新取向。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本作者历时十多年采访和写作的纪实文学作品,也是血性中华儿女必读之书!慰安妇们经受过怎样的苦难?现在生活如何?本书通过影像和口述记录了她们的悲惨经历和艰难现状,记录了我们这个民族史上最苦难的一页,是对战争的控诉,更是对和平与正义的呼唤!提醒后来者,不要忘却曾经的创伤。捍卫历史真相。就是捍卫和平。  相似文献   

10.
“我希望我的照片应该不是对新闻事件简单的纪录,而是对战争的控诉;我希望我的照片能够从情感上打动人心,让人们理解这是一场多么可怕而且邪恶的战争,并且从源头阻止战争的开始。”——尤金·史密斯  相似文献   

11.
“我希望我的照片应该不是对新闻事件简单的纪录,而是对战争的控诉;我希望我的照片能够从情感上打动人心,让人们理解这是一场多么可怕而且邪恶的战争,并且从源头阻止战争的开始。  相似文献   

12.
电视报道中的“情景再现”,有时也称“情景模拟”、“现场模拟”、“情景回放”、“形象化再现”(在法制题材的电视报道中则称“案情模拟”或“案情再现”)等,它往往运用典型化和想象的方法,通过绘画、动画、道具、重演、扮演、模拟、特技等手段,把过去的客观事物重现出来。作为一种表现手段,“情景再现”较早地运用于纪录片的创作,在电视领域则较早地出现在政  相似文献   

13.
2005年4月1日.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的“e点儿巴黎桑贝漫画展”的记者招待会上.一个年轻的记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桑贝为什么在法国成大师.这么多年经久不衰。我们国家就没有这样的大师?”这深深刺痛了在座的漫画家们,尤其是老一辈的漫画家,勾起了他们对自己漫画生涯的回顾。伴随着历史的足迹,漫画经历了萌芽、发展、兴盛、低谷和复兴,真实地记录了历史的变迁。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从一代又一代的漫画家作品中欣赏到了“历史中的漫画”,感悟到了“漫画中的历史”。 的  相似文献   

14.
贺长春 《记者摇篮》2004,(10):17-18
同期声录音(同期声),是电视台记者采访时,经常用的一种形式。《广播电视简明辞典》中,对同期声这样表述的:“能在记录其它信号的同时,进行声音的记录.并在重放时与某一信号保持同步的录音.称为同步录音——同期声录音。”同期声既是“声解释画”又是“声画统一”。它在电视新闻中起到的作用,收到的效果是一般文字、画面所不能代替的。  相似文献   

15.
郑琼 《新闻前哨》2005,(2):91-92
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日益多样,受众主体意识的日益增强和电视表现艺术的日益丰富,创作已逐渐摒弃了用画外音的全能视角去表现人物,而是让人物自己讲述。从广义来讲,“人物讲述”应包括电视纪录片中对所有人物的访谈。一般来讲,可分三种:“主人公自述”、“见证人的述说”和“旁观的评说”。从狭义来讲,“人物讲述”仅指的是主人公的自述,可包括“主人公自述”和“模拟主人公自述”。  相似文献   

16.
时评是一个国家的“起居注”。它应当有“记录历史,催生未来”的功能。时评的“时”,是“时事”的“时”,更应当是“时代”的“时”。它要反映历史的荒谬,更要记录那些足以改变历史进程的重大转折,尤其是那些并不起眼的“细节”。《现代汉语词典》对“时事”一词的释义为: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我所理解的“大事”,就是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社会观念、制度变革等等问题的事。它绝不是一般的道德说教,或搬一堆  相似文献   

17.
张金华 《青年记者》2006,(24):29-30
今年第七个记节,中央电视台为此制作的特别节目《记录中国》在使人们了解记这一特殊职业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中国70万新闻从业人员对“记录中国”这四个大字内在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该如何以历史的神圣感和责任感准确记录中国的发展进程,为历史打好草稿。  相似文献   

18.
《军事记者》2006年第3期发表张永红的文章《探析否定式新闻》。 文章说,有一种新闻不时出现在媒体上,尽管它也是以目击的形式出现的,但它选择的不是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而是没有发生的。“某某事情没有发生”作为新闻事实,它又确确实实是已经存在了的。这些新闻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用否定的角度比肯定的角度更适合表达新闻事实的典型性,也决定了否定式写法在新闻写作中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宇 《新闻传播》2005,(2):69-70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主持艺术是一门“说”的艺术,主持人在荧屏上最后呈现出来富有个性的演播形象是“说”出来的,而“说”的体质就是沟通。主持人在节目中“说”的特征表现在主持人叙事与议论的讲述和提问与答问的对话性上。主持人如何使讲述性和对话性达到有效的沟通,要靠抓启动、抓点互动、抓核滚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报纸新闻照片的说明性文字的写作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写作方式,叫作“设计对白”(也有的报纸叫作“演绎对白”),即给照片中的人物配上言语。这言语不是他自己说过的话.而是编辑根据报道的内容和照片人物的表情“设计”出来的.有的只是一个人的“独白”。这种“设计对白”呈现出越来越普遍的趋势,从网上搜索的结果即可得知。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值得提倡还是应该批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