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与时俱进地办好党报副刊尤为重要。副刊的文化品位高低决定了报纸的品位,也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读者的品位。因而,一个好的副刊是团结一大批有着相同文化品位的读者的一个纽带。平常人们对报纸的认识是新闻为主食,副刊为调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报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都市报副刊已经走人了十分尴尬的境地,尤其是作为地市一级的党报副刊,由于目前还不能完全走向市场,一张报纸还要兼顾这个城市各个领域的全盘工作宣传,版面有限,加上网络传媒的冲击,都市副刊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困境。在这样的形势下,怎样办好承载着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副刊,如何在内容上丰满,形式上创新,吸引...  相似文献   

3.
品牌要的是知名度,作为承载着一张报纸甚至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文学副刊,应该如何打造好自己的品牌呢?  相似文献   

4.
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地方性报纸的文学副刊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副刊文学作品如何坚持弘扬主旋律,以优美健康的文笔、雅俗共赏的情趣,给读者带来愉快和思考,使作品不但具有较强思想性而且具有较高艺术品位,这些是文学副刊编辑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5.
副刊是高校校报构建校园文化的重要平台。一个艺术品位高、形式生动活泼、风格清新高雅的副刊版不仅能缓解新闻和科教等版给人的严肃感,而且还能起到陶冶师生员工的情操、培养文学艺术新人、构建优秀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那么,怎样才能编出品位高雅。艺术性强、版面生动活泼的副刊呢?本文试就这方面的编辑艺术作一番探讨。 一、副刊内容表现载体的编排 副刊内容的表现载体应该是所有反映校园文化生活的文学、美术、书法、摄影等文艺作品。我国目前各高校的校报绝大多数是四开四版的小报,且出版周期长。所以,每期要兼顾如此种类繁多的文…  相似文献   

6.
高雅的文化品位、高尚的审美情趣一直是副刊孜孜以求的目标。一张报纸,特别是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状态下的报纸、副刊,尤其是党报副刊的文化品位如何坚守,它的功能如何再定位,它的表现方式如何创新与发展等,需要我们进行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张素春 《青年记者》2007,2(12):29-30
纵观我国报纸副刊的发展史,“五四”时期以四大副刊为代表的综合副刊的出现,开创了我国副刊富有思想性和战斗性的光荣传统,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看,它都是我国副刊发展史上最辉煌的一段时期。而四大副刊之一的《京报副刊》作为综合性的文艺副刊,在当时大大地强化了新闻传播的文化深度和思想力度,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文化启蒙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元娟 《青年记者》2007,(12):82-82
乍一看,策划似乎与报纸正版新闻类板块关系更紧密一些,而与副刊关系不大,特别是文学副刊关系不大。报纸正刊为了及时反映新闻事件进行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需要进行精心策划,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副刊一般时效性新闻性不强,但有专家曾经说过:“如同报纸的理论版代表报纸的理论水平,报纸的副刊反映报纸的文化品位。”这句话恰到好处地概括了副刊在文化宣传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报纸地方文化副刊,取材于本地的地方特色文化、人文背景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带有独特文化元素的题材。它不同于文学副刊的地方,就是既有新闻性,又有文学性。在以文字唱大戏、唱主角的报纸地方文化副刊中,图片如何找准角色定位很重要,图片拍得好、拍得到位、拍得有个性、出彩,既可美化版面,使图文并茂。更重要的是,与文共舞,以生动、传神的画面语言,让版面流光溢彩,让读者“流连忘返”。这些年来,我从实践中不断摸索,初步总结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正>报纸文学副刊整体式微报纸副刊的历史已有100多年,"五四"时期、上世纪30年代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前20年,报纸副刊发展得如火如荼,成为各家报纸不可或缺的版面,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新文学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那时的副刊,基本上都是文学副刊,其品位成为报纸品位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吕灵芝 《新闻世界》2011,(10):62-63
新闻是报纸的红花,而副刊就是绿叶;新闻是主体建筑,而副刊则是周边的亭榭回廊。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然而,副刊的质量直接体现整份报纸的文化品位、反映报人的综合素质。本文结合实际,就如何办好企业报副刊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雅的文化品位、高尚的审美情趣一直是副刊孜孜以求的目标。一张报纸,特别是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状态下的报纸、副刊,尤其是党报副刊的文化品位如何坚守,它的功能如何再定位,它的表现方式如何创新与发展等,需要我们进行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社会发展迅猛、新闻竞争加剧、读者需求多元、办报环境复杂的当今,副刊需要破解的两个难题是定位和品位:定位问题,并不啻于如何使之适应所属的报纸,更在于如何适应时代需要和争取受众;品位问题,则是贵在坚守文化的本质而难在创新。基于这样一种思考,怎样创建一个崭新的副刊版面体系、探索灵活的编创运作机制,就成了副刊理念创新中值得重视的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14.
重视报纸的副刊,是中国报纸的优良传统。我国的报纸副刊历经了百多年的发展演变,优雅的文化品位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一直是副刊的生命。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副刊已成为报纸争夺读者“眼球”的一个重要武器,有些副刊更是已经成了报纸的品牌。然而,随着社会文化多元化趋势加速以及网络等现代传媒业的发展,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报纸副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相似文献   

15.
侯力明 《传媒观察》2004,(12):44-45
报纸文学副刊在经历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繁荣和九十年代前半期平稳发展后,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逐渐显现出萎缩的迹象,一方面,报纸文学副刊整体版面数量大幅减少,有些地方缩减了版面,更有甚者,取消了文学副刊;另一方面,文学爱好者的热情和投稿量也明显下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报纸文学副刊的“营养”不足。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时代,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报纸副刊如何能吸引读者阅读?作为副刊编辑,如何能在一个副刊版面上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使副刊能在读者不断分流的尴尬中摆脱被边缘化的处境?在电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咄咄逼人的挑战面前,副刊如何走出困惑?这是每一个地方党报副刊编辑不能不去思考的严  相似文献   

17.
当今的报纸副刊有两种命运,一种是不自觉地消失了,报纸上再也没有他们的版面;第二种是一天有多个版,内容雅的有文学、文化的信息与动态,有专页的小说、散文,俗的有生活副刊,有读者参与的口述笔录、情感倾诉等等,花样百出。从全国发行居首的报纸来看,他们的副刊不但未消失,而是在日益增多,这可以从某种角度上讲,  相似文献   

18.
杨令青 《新闻知识》2006,(10):82-83
在影视媒体、网络媒体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报纸副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这种冲击,行业报副刊如何适应形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彰显品质?这里,结合我们陕西工人报近年来的实践,就此作一探讨。一、适时调整,丰富内容报纸副刊是相对于报纸的新闻主体而言的。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副刊,主要是刊载文学作品和学术文章。在人们越来越追求文化多元理念的今天,显然这种传统的副刊定位已经不适应了,文学和学术不再是报纸副刊的唯一支撑,凡新闻体裁以外各种知识性、服务性、娱乐性、趣味性、休闲性的文字作品都可以成为报纸副刊的内容。本报以前的副刊…  相似文献   

19.
王炜 《今传媒》2016,(10):68-69
文学副刊作为副刊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历史上曾经发挥了重大的影响力,但是从二十世纪末以来,随着社会变迁和读者群体的变化,副刊的影响力日益衰微,这背后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原因,面临巨大的变化,副刊应该积极应对,应拥抱网络时代,拓展全新空间,立足本地文化,同时承担副刊所应有的社会责任,这些都是副刊重新赢得影响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报纸文学副刊不“副”,更不是“负刊”,而是为报纸增光添彩的“富刊”,既是报纸的特色和品位体现,也是政治家办报的责任和义务。办好副刊不仅有助于报纸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彰显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主管主办者应以有效举措办好副刊,承担起兴文化的使命职责。在互联网时代副刊也要与时俱进,在与正刊形成刚柔相济、呼应烘托效果的同时,吸引读者、团结作者,既要做好大众文学园地,又要积极创新,争取用更新更好的样式繁荣文学事业、做优做强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