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921年罗素应邀来华讲学,根据九个月的见闻写就了《中国问题》一书,该书成为罗素全面和系统地阐述自己中国观的专著。在书中,罗素力图对当时中国面临的诸多问题做出全面评介,由于受当时条件局限,这些评介带有空想和功利主义色彩,但这不能抹杀罗素的中国观在西方中国观流变史中具有的重要历史意义。在重新梳理罗素的中国观的同时,也试图从更宽广的角度——罗素个人的、西方社会和文化的,解析他中国观背后所隐藏的诸多形成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五四前后的社会改造思潮中,研究系以罗素为精神导师。罗素(Betrand Russell)来华之前为社会经济改造的过渡时代找到的社会改造方案是基尔特社会主义。1920年9月至1921年7月,罗素应邀来华讲学。离开中国之际,罗素在临别赠言中对中国何以才能走上自由之路给出了答案,值得注意的是,他给出的方案并非基尔特社会主义,而是国家社会主义。对罗素访华表现出最大热情的研究系不满罗素为中国听众指出的自由之路,依然坚持基尔特社会主义道路。可见,在《改造》时代,研究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先入之见来对待罗素学说的,罗素的基尔特社会主义思想对研究系的影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3.
1924年,罗素怀着拯救中国人民于水火的宏愿来到了中国,在几位中国作家的陪同下去农村访问。在四川,罗素看到两个衣衫褴褛靠卖苦力养家糊口的农民,十分同情。他停下来与他们攀谈。罗素问:你们有什么快乐的事情吗?农民没有直接回话,其中一个问罗素:你能够  相似文献   

4.
罗素对中国形象的表述与西方主流话语体系下对中国形象的表述有所不同,他对中国既有由衷的赞赏和褒扬,又有诚恳的批评和建议。罗素在其"中立一元论"哲学思想的指导下,避免了"乌托邦化"中国形象和"意识形态化"中国形象两个极端,然而罗素对中国形象的表述仍然是典型的西方人在西方现代性危机背景下注视中国时流露出来的欲望和恐惧的体现,这对现今西方社会的中国形象表述也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罗素在摹状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命题化的实在主义事实观,体现了以科学主义解释世界的路径。罗素对事实的理解,彰显了探索世界的数学方法,但消解了认识世界的价值维度,加剧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紧张局面。张申府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通过提出大客观法,融合了科学方法的客观精神和孔子重“仁”的人生态度。张岱年从生活实践出发,以“理生之统一”为宗旨,提出了独特的天人关系理论。张申府、张岱年在各自立场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不同理解,在不同层面转进了罗素实在主义事实观,从而为沟通事实与价值问题、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关系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6.
英国人罗素是二十世纪声誉卓著、影响巨大的思想家之一,他被人们称为“世纪的智者”,孙中山说罗素是最了解中国人的外国人。罗素对中国的哲学、历史、文化、艺术、教育、政治、社会风尚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性格特征、行为习惯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他以自己特有的睿智、远见和洞察力,对中国人作了深层次分析透视。罗素认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  相似文献   

7.
讲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哲学家罗素的散文《我为何生》发现,罗素文章的结构手法和中国传统的三叠法是何等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8.
1940年初,纽约市立学院决定聘请著名哲学家罗素来校任教,教授数学和逻辑哲学。但罗素却因宗教和性道德方面的学说而遭到纽约市大批宗教界、政界和普通民众的抵制。反对者以纳税者的身份要求纽约高等教育董事会解除对罗素的聘用,最终纽约法院判决高等教育董事会对罗素的聘用违法,制造了轰动一时的"罗素案件"。以杜威为首的一批知识界人士积极以学术自由的名义为罗素辩护。整个事件集中体现了在"纳税者逻辑"和美国公立高等院校学术自由所面临的激烈冲突。  相似文献   

9.
1920年罗素应中国学术界的邀请来华讲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首先,促使中西文化之争升温;其次,给当时中国的学术界带来了新的科学、哲学思想和方法;最后,给当时中国带来了新的伦理道德思想.  相似文献   

10.
伯特兰·罗素的《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比55一文,本刊选自罗素《哲学·数学·文学55,刘硕良主编,蓝仁哲等译,漓江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第309~318页。此文本为罗素《中国问题》一书的一章内容,在学林出版社出版的泰悦译本《中国问题》中列为第十一章(1996年12月第1版,第146~156页),题为《中西文明的对比》。由于编者对译文风格的偏爱,而选了蓝仁哲所译,但读者朋友可以将两个译本参照着阅读。  相似文献   

11.
后期金岳霖认识论思想研究郁振华解放以后,金岳霖的哲学立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实在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因此,以1949年为界可将其哲学思想划分为前后二期。前期以《论道》、《知识论》和《逻辑》为代表,而《罗素哲学》则集中体现了他的后期思想。在《罗素哲学》中...  相似文献   

12.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于1922年撰写的《中国问题》一书中指出:西方文明的显著长处在于科学的方法,中国文明的长处则在于对人生归宿的合理理解;西方人深信进步、效率和富强,而中国人是世界上惟一真正笃信智慧比红宝石更宝贵的人民;西方民族的进步思想,让人们活跃的冲动合理化,中国人则乐于观察万事万物各得其所,不愿将它们按部就班。罗素指出:中国文明如果完全屈从于西方文明将是人类文明史的悲哀。  相似文献   

13.
国外金融机构有不少都对中国私募兴趣十足。一方面,海外也熟知当前中国私募的大规模兴起,另一方面,可能也是比较重要的地方是,海外金融机构也看好的中国新兴市场的投资机会。然而,因为中国设定了一定的准入门槛,不少海外机构只好望而却步。罗素可能是其中最走运的一家机构。因为他们遇到了中国平安。双方很快就达成了意向,成立平安罗素。曲线的事,总是充满想象力。至少,海外资本对中国私募的融合与渗入,已经不由自主,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14.
轿夫的快乐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英国思想家罗素.在1924年来到中国的四川。那个时候的中国。军阀割据,战乱频频,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罗素刚写完他的巨著《幸福论》,他希望以自己的思想教化引导中国人摆脱苦难。  相似文献   

15.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专名意义的理论对逻辑学和语言哲学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罗素摹状词理论的介绍、评论,分析了罗素摹状词理论的缺点与不足,最后得出摹状词是有意义的,专名和摹状词都既有含义又有所指。  相似文献   

16.
罗素历史哲学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素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他所写下的70余部论著,内容几乎涉及人类知识的一切领域。他是杰出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和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在物理学、政治学、教育学和历史学等方面也颇有建树。而且,罗素还是对现代中国产生过直接影响的几位西方思想家之一。中国人没有理由忽视罗素留下的思想遗产。在罗素的思想遗产中。最受忽视的要算是他的历史哲学。这也许是因为罗素没有在这一领域写出专著来集中、系统地陈述自己的观点。但  相似文献   

17.
五四期间,杜威和罗素的在华经历和学术活动表明,他们均对中国的学术事业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他们二人的在华际遇却迥然相异。其中,杜威、罗素各自学说对中国的不同影响、改造中国社会的不同主张,以及哲学思想的大相径庭,是造成二人在华不同际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我们讲了英国哲学家罗素的散《我为何而生》后发现,该的结构手法和中国传统的三叠法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19.
受近代教育救国思潮的影响,余家菊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主攻教育专业。在英美教育名家杜威、罗素等人的影响下,他以西方教育理念为理据,对中国当时的教育现状进行了批评与反思,在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批评的同时,也注意到近代新式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幸福之门     
每个人都向往幸福,每个人都渴望幸福,每个人都在用毕生的精力追寻着幸福。可是幸福在哪里?终于有一天,我从罗素的书中找到了答案,他说:“有三种伟大的情感支配了人的一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摧肝裂胆的同情。”罗素的一生就是追寻爱、追寻知识、追寻仁义的一生,博爱、知识、仁义构成了罗素通往理想世界的三重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